本
文
摘
要
《单簧管波尔卡》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欣赏课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 指导思想: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从音响感知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获得审美体验,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二) 理论依据:《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本课以《课标》中“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理论为依据,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进行情感体验与想象,领悟音乐的思想和生活的意境。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单簧管波尔卡》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单簧管独奏曲。“波尔卡”是起源于捷克民间的一种二拍子的快速的圆圈舞。
本曲为回旋曲式:A┼B┼A┼C┼A 。在钢琴奏出的三个响亮有力的 *** 之后,单簧管以坚定明亮的音色,快速的奏出乐曲主题,1=bB 2/4旋律先以主和旋上行的琶音进行,十六分音符的节奏、跳音和颤音奏法的运用,使音乐活泼明快而富有朝气,最后以属七和旋下行的琶音结束。
乐曲主题谱例如下:
接着出现了乐曲的第一插部,调性从bB大调转到F大调,三连音的运用使音乐显得更加活跃。
接着主题音乐再次反复出现,然后出现乐曲的第二插部,1=bE 2/4 这段乐曲由四个乐句组成,四句句首节奏相同,十六分音符间穿插的四分音符,好似在不断跳动中短暂的休息,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在调性上也从bB大调转为bE大调,在调性与材料上与乐曲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最后,乐曲主题再一次出现,结束全曲。整首乐曲轻松活泼、情趣诙谐、旋律流畅、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性强,喜欢聆听欢快、活泼的音乐,乐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对于音乐游戏、旋律演唱、律动体验等教学方法比较熟悉。能正确地判断音乐的情绪、速度、力度、节拍等,管乐团的个别同学了解单簧管乐器。学生对于三部曲式结构已经有过接触,但对于回旋曲式的结构还缺乏了解。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教学方式:聆听记忆主题、画图形谱、乐器伴奏、律动体验。
教学手段:通过聆听、律动、画图形谱、乐器伴奏等多种方式感受音乐特点,了解乐曲结构。
(四)技术准备
1.使用打谱软件制作乐曲的曲谱
2.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软件制作课件。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1.前期教学状况:
三年级学生比较喜欢聆听活泼欢快及描绘性比较强的音乐作品,能够在教师引导下了解结构简单的乐曲,感知一些常见乐器的音色。
2.问题与对策:
学生对回旋曲结构比较陌生,教师在学生初步了解乐曲主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聆听主题出现次数以及是否连续出现,用图形谱及贴图片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结构。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乐于参与本课的音乐实践活动,能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活泼、明快的情绪。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验从聆听、律动、画图形谱、乐器伴奏等到听辨主题的重复,等形式参与音乐表现的学习过程。在体验的基础上,学习运用根据主题旋律出现划分乐曲段落的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作品的标题及演奏乐器,能记忆乐曲主题。
2.能分辨乐曲主题及主题在乐曲中出现的次数,初步了解乐曲的回旋曲结构。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聆听乐曲,感受乐曲活泼欢快情绪,并用图形谱、动作表现乐曲结构。
教学难点:
记住乐曲主题,了解乐曲回旋曲曲式结构特点。
五、教学过程
(一)熟悉主题
【环节目标:通过聆听及律动等活动,熟悉A段主题。】
【设计意图:熟悉记忆A段主题,为聆听全曲了解结构做准备。】
活动1.1——聆听mide音乐片段
(1)聆听稍慢速度
①教师以简短的话语导入聆听活动。(同学们,快乐的音乐课又开始了。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美妙的音乐,你们能发现这段音乐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吗?)
②教师引导学生聆听乐曲开头和结尾的特点。
③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乐曲开头
和结尾都有
“当、当、当”三声,开头由带重音记号的三个四分音符组成,好像说“开、始、了”,结尾由三个带重音记号的八分音符组成,好像说“结束 了”。
④复听并跟着音乐一起拍手,要注意结合开头和结尾的特点,开始和结束要整齐。
⑤再听,教师带领学生双手按乐曲节拍画圆感知乐曲的四个乐句。
⑥谁说一说老师一共画了几个圆?每个圆代表的是什么?你们能自己画一画吗?
⑦找两名同学到前面带领大家按乐曲节拍画圆感知四个乐句。
(2)稍微加速聆听
①刚才同学们听得做的都很用心,四个乐句表现的非常清楚,老师稍微加点速度,你们能跟的上吗?提示:结束要安静整齐 。
②教师播放稍加速度的音乐,学生再次聆听双手按节拍画圆感知乐句。
(3)再次加速聆听
①同学们刚才节拍掌握的很好,老师再加快点速度,你们还能跟上吗?
②教师播放稍快速度的音乐,学生再次聆听双手按节拍画圆感知乐句。
③提示:乐曲的速度越来越快,你觉得什么也跟着发生变化了?
④引导学生说出随着速度变得越来越快,情绪也更加欢快了。
活动1.2——聆听单簧管演奏主题片段
①同学们刚才听了半天,你听出是什么乐器演奏了吗?现在换一种乐器演奏这段旋律,大家猜猜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②教师播放由单簧管演奏的主题音乐,学生聆听感知乐器音色。
③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演奏乐器名称并说出单簧管演奏的主题音乐的感受。
活动1.3——简介单簧管及乐曲标题
(1)单簧管又称黑管,是西洋木管乐器,它的低音区浑厚丰满,中音区清澈优美,高音区清脆明亮,有管弦乐队中的“演说家”和木管乐器中的“戏剧女高音”之称。
(2)引出本节课要欣赏的乐曲标题《单簧管波尔卡》。
简介波尔卡:“波尔卡”是起源于捷克民间的一种二拍子的快速的圆圈舞。欢快活泼,男女对舞。
(二)初步感知全曲
【环节目标:聆听全曲,了解主题出现次数及是否连续出现。】
【设计意图:聆听主题出现次数,为了解全曲结构做准备。】
活动2.1——聆听全曲
(1)刚才咱们反复聆听的音乐片段就是《单簧管波尔卡》这首乐曲的主题音乐,现在咱们完整的欣赏一下整首乐曲,你仔细听:主题音乐在全曲中一共出现了几次?是不是连续出现的?
(2)教师播放音响,学生认真聆听,凡是乐曲主题出现时轻声按节拍拍手,不是主题音乐时点头表示。
思考:乐曲主题在全曲中一共出现了几次?是否连续出现?
(3)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乐曲主题在全曲出现的次数及是否连续出现。
(三)分部聆听
【环节目标:运用图形谱、打击乐进一步熟悉主题与每个插部的节奏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分段聆听,熟悉每个乐段的旋律及节奏特点,为进一步了解乐曲的结构做准备。】
活动3.1——聆听乐曲主题
(1)教师结合谱例引导学生感受主题节奏特点。谱例如下:
(2)引导学生聆听音响,十六分音符用的较多,得出节奏密集、紧凑的结论。
(3)再次聆听主题,教师随着音乐在黑板上画图形谱。学生跟着模仿通过画图形谱感受音乐特点。
提示:老师的图形谱像什么?每朵花有几笔?每个花瓣是按照音乐的什么画的?一共画了几朵花?每朵花代表的是什么?
(4) 引导学生说出图形谱是按照乐曲的节拍画出来的,每朵花代表一个乐句。
(5) 找两名同学到前面随着音乐节拍在黑板上画图形谱。
活动3.2——聆听第一插部
(1)引导学生聆听第一插部音乐,分析特点:乐曲的旋律调式发生变化。
(2)引导学生边聆听第一插部音乐边画图形谱。
(3)个别同学到黑板前画图形谱。
(4) 用三角铁伴奏,音型如下:
① 教师指导全体同学用“da”边读边拍击节奏。
② 全体同学按照节奏徒手模仿三角铁敲击节奏。
③ 教师播放音响,找个别同学为插部2伴奏,全体同学模仿。
活动3.3——聆听第二插部
(1)引导学生聆听第二插部音乐,分析音乐特点:除旋律调式不同,节奏也有明显的变化,每个乐句都是长音开头。
(2)引导学生边聆听第二插部音乐边画图形谱。
(3)找个别同学到黑板前画图形谱。
(4)用铃鼓伴奏,伴奏音型同插部1.
① 全体同学安照节奏徒手模仿铃鼓敲击节奏 。
② 教师播放音乐,找个别同学为插部2伴奏。其余同学徒手模仿。
(四)熟悉全曲
【环节目标:聆听全曲,熟悉主题与每个插部出现的顺序。】
【设计意图:了解主题与每个插部出现的顺序,进一步了解乐曲的结构。】
活动3.1——聆听乐曲,理出顺序
(1)大家一共聆听了三小段音乐,接下来咱们听一下整首乐曲,聆听三段音乐是按照什么顺序出现的?
(2)引导学生对应的乐段出现时分别伸手指示意。
(3)找个别同学到黑板前填出乐曲演奏顺序。
活动3.2——复听全曲,摆出结构
(1)教师引导学生,第一段主题音乐当做A,其余两段用什么字母恰当。
(2)再次聆听全曲,找一组同学到前面按顺序摆出代表不同乐段的字母:
A┼B┼A┼C┼A 并找一名同学把黑板上的图形谱补充完整。
整首乐曲图形谱如下:
活动3.3——教师小结:
简介乐曲结构:回旋曲式 :由相同的主部和几个不同的插部交替出现而构成的乐曲。乐曲结构为:A┼B┼A┼C┼A
活动3.4——再听全曲,乐器伴奏
(1)教师引导学生完整聆听全曲,插部1和插部2分别用打击乐器三角铁和铃鼓伴奏,其余同学律动参与表现。
(五)、拓展提升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复习巩固以前学过单簧管演奏的作品,增加知识积累。】
活动4.1——复习提问
同学们,咱们以前也学过单簧管演奏的作品,你们还有印象吗?大家共同来聆听、回忆,《加伏特舞曲》。
活动4.2——聆听回忆
活动4.3——教师总结:今天上音乐课大家开心吗?这就是音乐的魅力!以后上音乐课大家要把学过的经典的音乐作品都记在自己的脑子里,让音乐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