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楹联趣话原文及翻译(楹联趣话原文及译文),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楹联趣话原文及翻译(楹联趣话原文及译文)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楹联趣话原文及翻译(楹联趣话原文及译文)

步入楹联世界

《楹联趣话》

前言

楹联,也称“对联”、“对子”、“联话”。楹联是与诗、词、曲、骈文等并立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史中一朵鲜艳夺目、常开不谢的艺术奇葩。

“楹联之兴,肇于五代之桃符。”五代后蜀主孟昶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春联。

她从远古走来……

“至推而用之楹柱,盖自宋人始。”到宋时开始推广用于楹柱上。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正是当时的写照。

宋代后,题联的范围扩展,楹联已普遍使用于装饰名胜古迹寺庙廊院等场所。

明太祖朱元璋酷爱楹联艺术,号称“对联天子”。他命大臣、官员和老百姓必须在除夕贴对联,他还亲自出巡逐户观赏。自此,写对联成为一种时尚。

清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楹联艺术如唐诗宋词一样兴盛。读书人莫不精研究对工,奇联妙联不胜枚举。

走进新时代

楹联的形式,源于我国古代汉语的对偶现象,它与骈赋、律诗等传统文体形式相互影响、借鉴,历经北宋、明、清三次重要的发展时期。形式日益多样,文化积淀逐渐丰厚。

无处不在的楹联文化

楹联以文字为内容,以书法为载体,以“副”为量词,一般以两行文句为一副,并列竖排展示,右为上联,左为下联,无字数和句数的限制,少则一字,多至数言。上下对举,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相对,辞法相应,节律对拍,形对义联。

境界

楹联在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正如季世昌、朱净之先生在《中国楹联学》指出:鲜明的民族性、强烈的时代性、严密的格律性、高度的概括性和广泛的实用性。

欲与天公试比高

本文稿以楹联的“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为着眼点,分别从“楹联知识、楹联体例、楹联趣事、楹联应用、楹联互动”等五个方面对楹联进行详尽介绍,努力把各种妙联趣联的来龙去脉,楹联背后故事及广为传诵的名联分门别类加以展示,分期发布。以飨读者。

楹联知识:重点介绍楹联的起源、发展、分类、特点、形式、辞格、创作等方面知识。

楹联体例:重点介绍清·梁章钜《楹联丛话》《楹联续话》十大门类楹联。

楹联趣事:着重介绍广泛流传的民俗、名人、名胜古迹、山水等方面的妙联趣事。

楹联应用:介绍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时、应景、人际交往、宅地、行业等方面楹联实例。

楹联互动:设立楹联互动专栏,设出“绝对”、“征联”、“出对”等形式题联,邀请读者参与应对。优秀作品下期公布。并视情况专辑。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清·梁章钜《楹联丛书话》《楹联续话》、陈君慧主编《中华对联故事》、线装经典编委会《中华楹联文化宝典》。特此声明。

更多楹联趣话原文及翻译(楹联趣话原文及译文)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