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总结写在前面
在古代,潮汕平原、泉州平原、福州平原等东南沿海小平原看似远离中原王朝的统治核心区域 关东-淮南-江南 大平原,也远离中原王朝的主要防务威胁的来源---与北方游牧民族,但是这里依旧避免不了军阀战乱、移民叛乱、异族入侵导致的多次惨烈暴力屠杀。比如泉州的色目人蒲寿庚之乱、亦思巴奚兵乱(元朝和唐朝一样包容博大的引入色目人移民,这里波斯色目人移民的“亦思巴奚军”是他们的民兵队伍)。
本文意在试图辩证的看待历史人物和事件,当劳动人民理解了事件的复杂性和悲剧性,才会更好的珍惜和捍卫人类和平和文明。
倭寇屠城
嘉靖年间,大一统专制皇权模式下的大明为了保证王权的集权,地方防务系统和民兵系统遭到压制,导致地方军队仅仅有治安维稳能力,野战战斗力尾大不掉、海防驰废,海贼吴平等勾引倭奴入寇,长期在潮州地方大肆烧杀抢掠,导致潮州百姓的境遇十分悲惨,倭寇多次攻入潮州杀戮和掳掠妇女,甚至大肆盗掘当地士民的坟墓。
元兵屠城
景炎三年(1278)。元军“屠城”。元军在屠城中杀了多少人,史籍没有具体记载。“三家巷”据说就是当时因巷中有三家人幸免于难而得名。
郑成功的血洗鸥汀的悲剧
粮食是古代战争中的核心资源,清朝强制迁海的政策就是为了彻底动摇郑成功等东南沿海反清势力粮食壮丁补给等经济基础,造成了东南沿海上千万各族劳动人民颠沛流离,数百万妇女儿童直接或者间接的死亡。(清军的强制迁海还造成了沿海富饶平原的人口真空,后来恢复回迁的时候客家人也参与进来开始了一波移民,改变了沿海地区的人文和语言分布格局)
而反清一方的郑成功在征粮的过程中也并不顺利,由于福建的沿海小平原壮丁和粮食产量都非常有限,极大的约束了郑成功的军力的发展,因为他也想过去完全控制富饶的潮汕平原,从而彻底解决自己军人饥饿的问题。郑成功多次来潮州筹集粮食壮丁等军用资源,但是都不敢做长期停留,唯恐清军陆军来袭,相对陆军,郑军海权方面有一定优势。
海盗或者倭寇由水路犯潮州,陆路犯揭阳,鸥汀为必经之地,鸥汀人本性并非强悍好斗,其民兵系统的发展完全是出于传统上的口粮自保的目的。揭阳是米县,属郑军征发索取粮食的的主要目标。郑成功所到之处,士绅和地主以及普通农民大多不敢不把口粮都交出来,独鸥汀人敢撄其锋。在鸥汀惨案之前,鸥汀人陈君谔经常率民兵于海上截劫郑成功粮草,扰乱郑的后勤部署。双方矛盾激化,最终招致郑军报复,6万人惨死,悲剧的是,这又是一场 *** 的内斗,死者当中没有八旗军人、满洲人、清军,全部是汉族平民,包括数万无辜的妇女婴儿。
新编《汕头市志》载:“......寨破时被屠杀男女6万余人。”鸥汀惨案发生后澄海知县把死难乡民之骨骸收集并火化,后再掩埋,并建亭立碑,始书 “万人墓”,后改为“同归所”。《潮州府志》《澄海县志》均有记载这一澄海有史以来最酷烈的惨案。
六万多人,主要是澄海的老人妇女与儿童,以及邻近的海阳、揭阳二县百姓。兵荒马乱,流离失所的人们怀着求生本能来寨墙坚固的鸥汀避难,并非要与郑成功决战,谁知这一次却惨遭杀戮。按人口比例来推算,清初澄海大约十万人多一点。这就是说,鸥汀一役,约有近半澄海及邻县的人惨死于屠刀下。
现代潮汕人对于鸥汀之屠的一些回忆和轶事
民间传闻,康熙朝翰林院学士佘志祯幼年时居住在澄海县蓬洲都渔洲乡上佘村。相传有一次,正直邻乡鸥汀背社庆演戏,佘志祯与母亲郭氏前去看戏,忽然眼前出现幻觉,只见戏台前观众均被人割去首级,佘志祯吓得哭着要回去,便把这怪事告诉母亲。母亲一听大惊失色,乡观众都来自鸥汀周边各乡,预测鸥汀背以及周边近日必遭大祸,隔天即带志祯离开渔洲乡逃难到了揭阳县渔湖佘厝村居住。事后果真发生了“丁酉鸥汀惨案”,周边官埭、渔洲、万吉西等乡村也受其牵连、死伤无数。惟独佘志祯与母亲才幸免于难。
真实情况是,据香港诗人张树人(鸥汀人)所说,他看过佘志贞(潮州渔洲人)的记述:那晚鸥汀赛会,四乡六里的人都来了。年幼的佘志贞也到鸥汀外婆家看热闹。小孩不惯熬夜,早早睡了。外面杀人的事,他半点不知。清早起来,到外面一看,尸首遍地,血流成河,吓得他面如土色,急忙躲进屋里。才发现他外婆家也死了好多人。(笔者:有两种可能,一种,郑军军人没有发现屋里还有小孩睡觉他成了漏网之鱼,另外一种可能,郑军放过了部分幼儿)
鸥汀人至今抱定“有国姓,无鸥汀”的信念,不准郑姓人入住。(明朝隆武皇帝曾经赏赐郑氏姓朱,所以有人叫他国姓爷,日本人也喜欢叫郑成功国姓爷,郑成功的母亲是日本人(一说是日本华侨,日本汉语裔)),但是事实上,郑成功的个人意识一直都继承父系祖先、以明朝人 *** ,中国人自居的,这从他坚决抗击满清就可以看出,他深受华夷之辩的影响!
在日本民间文人中,最早通过文艺的形式表达侵华意念的是17世纪日本著名戏剧家近松门左卫门,他在《国姓爷合战》中让日本人占领了南京。
近松门左卫门( 1653 ~ 1724 )原为武士,后致力于戏剧创作,《国姓爷合战》,是它的一部大型的历史剧,在日本民间很有影响力,近代日本并被搬上荧幕,好像拍了大河剧?有知道的可以说说。
所谓“国姓爷”指的是明代的郑成功。郑成功后受南明唐王隆武帝赐明代“国姓”朱,改名成功。《国姓爷合战》就是以郑成功抗清复明、攻打南京城为背景写成的历史剧。然而,该剧本却带有浓重的大陆扩张主义、并对郑成功描绘成入侵中国的“日本人”。
日本漫画 国姓爷合战
荷兰军队中的文官绘制的郑成功军队
日本平户“郑成功故居”内的郑成功母子雕像
“清兵屠潮州”
根据光绪版《海阳县志》有赵玑和丘恭娘姑嫂各一首题于龙川县官梅驿墙壁上的诗。说明清军攻破潮州郡城以后有一批妇女没有被杀,而是被掳掠北去。现代潮汕地区的叶亮湖先生对“清兵屠潮州”有这样的观点:“满清同蒙古贵族虽然一样残忍,但精明多了。他们晓得妇女比牲口值钱,所以屠城时把青少年妇女留了下来,掳到北方卖入妓院或卖作奴婢(笔者:这里可能是指分配给北洋旗人家庭或者汉军八旗披甲人为奴婢),捞到一大笔意想不到的剩余价值。”
西历1653年清兵屠潮州十余万人一事在顺治版、康熙版的《潮州府志》和《雍正广东通志潮事选》均无明确数字记载,只用一句“屠杀无算”作模糊地表述而己。根据《平南王元功垂范》记载,满清军队在攻陷府城后,大约有十万人被杀,史称潮州之屠。乾隆版《潮州府志》:“海德,饶平人......收遗骸十余万,作普同塔于葫芦山。”“纵兵屠掠,遗骸十余万”,( 揭阳县观音堂海德和尚等收尸聚焚于西湖山,将骨灰葬在西湖南岩)
1653年屠城事件的根源和1659年南昌-大同屠城差不多,都是投降满洲的 *** 地方军阀因为被清朝和满洲八旗贵族猜疑和排挤和歧视,所以这些人再次反叛起义,而这些城市的反清起义都因为孤立无援被清军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清军入关后征服华北和江南地区的过程中比较迅速和顺利,除了扬州以外,大部分 *** 军阀控制下的城市都是快速投降清朝,当时南昌、大同、潮州并没有发生战斗和屠杀,但是后来清朝推行剃发易服等政策造成了当时作为中国文化和经济中心的汉族腹地的江南人民起义招致了清军的残忍报复和屠杀,加上清兵入关前五次入关大扫荡的烧杀掳掠、以及明末农民战争对华北和四川 两湖的破坏,当时的中国较大规模的城市基本上都被屠城过一遍。(北京、西安、苏州、杭州 情况稍好,其他大城市均未能幸免,苏州杭州自从1279年后最严重的破坏是太平天国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