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永康湖西村规划图(永康湖西村),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永康湖西村规划图(永康湖西村)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永康湖西村规划图(永康湖西村)

wa

全文2742字,阅读约9分钟

永康江蜿蜒而下,形成一片冲积平原,土地肥沃、芳草萋萋。

在平原中部偏北的地方,有一个颇具历史厚重感的村庄叫湖西,是上山文化遗址湖西遗址的所在地。

俯瞰湖西村

在这里,孕育着历代永康铜匠奉为至宝的“湖西泥”和影响铜艺发展的远古技艺。

(一)

“湖西泥”是一种珍贵的黏土,吸取亿万年地球的灵气和精气,乌黑发亮,能耐15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远超铜熔点。

”湖西泥“挖掘点一角

就像景德镇没有高岭土一样,永康铜匠特别是古代铜匠若没有“湖西泥”制成的“巢”,就无法打造出春秋战国弩和日常的铜器皿,可能就没有了当今辉煌而享誉中外的铜产业。

谁首先找到“湖西泥”已无从考证。挖“湖西泥”方式较简单,首先锄开田间最上面一层20厘米的浮泥,再开挖出50厘米至60厘米深的隔泥,最后就露出乌黑通亮的“湖西泥”。而在深的田里,“湖西泥”则藏在深达1.5米的地底下。

2010年,浙江省考古所专家手持洛阳铲,在这里“铲”出一个巨大的秘密。

在约距今8400年—8600年间,受海侵影响,一批越人从会稽山、四明山等地上岸,来到这里繁洐生息。在10万平方米的范围内,他们点起驱赶野兽的篝火,日夜与生命、恶劣环境赛跑,不知花了多少时间终于垒起宽5米、深1.5米不等,有排水沟的一圈壕沟,用于防御从括苍山、仙霞岭和永康江上游奔涌而下的洪水甚至海侵和猛兽的攻击。

在相对安居乐业的环境当中,他们创造了目前世界上第一批人工栽培稻。他们在土地当中挖掘出可以制陶的黏土,制造出大口盆、平底盘、双耳罐、敛口罐、圈足盘、尊形罐、曲沿釜等。

“湖西泥”与8000年前的越人所用的陶泥均产自同一区域,这是不是造物者的一种巧合呢?不过,湖西陶泥和“湖西泥”都是黏土,所含成分也有交叉之处,都有耐高温这个特点。

用过“湖西泥”的铜匠们,都说它细腻、无杂质,刚好跟铜的坚韧、柔软相媲美。

每逢过节秋收回乡,铜匠们便暂时放下行担,相约一二同好,从四面八方聚拢到湖西这片神秘而充满生机的土地,用小锄头、钢钎等工具探寻着他们的至爱之宝。

将“湖西泥”运回家后,等晨曦初露,他们开始发挥舂年糕、晒谷、摊永康“麦塔锅”的专长,将和了砻糠、稻草灰的“湖西泥”放进石臼,不停地捶打着。

等“湖西泥”变得越来越坚韧和柔软后,铜匠们就将之均匀地摊在低矮的篾筐内,阳光或干燥的风会渐渐地带走了泥内的湿气,最终化成一块干燥而发硬的大饼。

紧接着,铜匠们用擀面杖等器具将之压细,抓一把细泥,掬一泓清泉,捏出一个又一个深浅不一的“巢”。

“巢”,现代的称法叫黏土坩埚。燕雀无巢,就像民无室庐,铜也如此吧。

(二)

艺术细胞已在湖西越人的心中萌发,他们用与“湖西泥”相仿的陶泥制成生活器具后,还在不少盆、罐的外表面或刻画像起伏永康江的条形带,或镂空,或拍印出网格纹、方格纹。

他们用的工具粗陋,不过是片状石器、木块之类,在陶坯表面刻画出线条和线条图形,拍打出有节律的植物纹理或互为勾连、一如天罗地网的网格、方格等图形,而镂孔技术要高超一些,从表到里雕镂成圆形、方形或三角形的小孔洞。

这三种渗透着八千年文明之光的技艺,在永康铜艺界一直传承至今。

章乃器藏品鸟兽纹青铜镜

在永康博物馆静静地躺着不同时期出土的东汉铜器。“鸟兽纹规矩镜”虽历经2000年时光,但依然发着东汉时尚的光芒。镜表面上的朱雀、玄武、白虎、神像等图像,就是用刻画的方式勾勒出来的。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行程安排表中有杭州之行,陪同者就是周恩来总理。

此时虽已是春天,但寒意料峭。大家寻思着拿什么招待尼克松这位客人呢?有人想到了永康铜火锅。拿到样后,当时盛产铜火锅的芝英仙陵村铜匠们发现这不是一般的铜火锅,而要在火锅表面镂空,雕上《西游记》的人物故事,而锅盖须刻画国宝熊猫、在美国喻示新生命创造者的白兔等图案。

自然而然地,铜匠们都想到了传承已久的技艺。在镂空时,他们专门磨制了一把小巧如针的凿,在1000多摄氏度高温、放叶即化的表面上,点凿出镂空的唐僧、孙悟空等人物。熊猫、白兔等图案则相对简单一些。

整个打制过程,前前后后花费了一个多月时间,终于一个寓意深刻的铜火锅诞生了。

当年2 月26 日,尼克松一行在周恩来总理的陪同之下,乘飞机在杭州笕桥机场降落。当天,周总理就安排接待者们用铜火锅为尼克松烹制起可口的杭帮菜。

面对桌子上热气腾腾的铜火锅后,尼克松举勺不止,脸上时不时浮现出赞许的笑容。

此后,周总理专门将铜火锅作为国礼送给了尼克松。至今,这个铜火锅还安放在白宫内。

(三)

但光有“铜巢”和技艺,还缺少永康铜产业发展的另一只羽翼——原料。

在永康的东南角有一座山,不少山坡都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植物,不管春夏秋冬,它的外表都呈现着紫色或蓝紫色。内行的先民从中看出了门道,这种植物因吸收了含铜元素的养分,而别具风貌。有些地方就干脆将它称为铜草,所开的花就叫铜草花。

通往铜山岭一景(程宝山摄)

或许为了方便记住,永康先民干脆将生长此草的这座山称为铜山。

在神雕铜文化博物馆二楼,张挂着一篇《永康采铜史》,对此山有较深的描述。

据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李汝为等编写的《永康县志》记载:“铜山距县五十五里,山故产铜。宋元祐中置钱王、窠心二坑,课铜一十二万八千斤,宣和中以课不及额废。绍兴中复置课铜二千三百五十五斤,又以苗脉微渺采亦无获废。”

钱王即吴越王(武肃王)钱镠,钱王坑应是宋元祐年间永康地方官员和百姓为纪念钱镠所立。在江浙一带创立吴越国后,钱武肃王派人四处寻找铜矿,结果在永康东南的深山冷坞中发现长势喜人的铜草花——富含铜矿的踪迹。此后,铜山采矿史一直延续至新中国成立后的1985年。

在铜山上至今还留着山金庙、铜孔坪、铜屙滩、上炉后、下炉后等跟采铜炼铜有关的地名。

2012年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普查员还在这里发现不少采铜遗址。

铜孔坪铜矿遗迹:矿洞呈穹窿形,洞两边都是岩石,青苔覆盖的岩石发出金属光泽。这个矿洞最早是宋代开凿的,1958年前后进行了第二次开采。

铜屙滩探矿遗迹:铜屙就是铜渣的意思。铜屙滩,顾名思义或许就是古代堆铜渣的地方。

吴越国铜矿遗址:位于铜山岭头去杨坑途中的“仰天灯盏”,海拔632米。2012年,该铜矿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2013年8月,金华钱镠文化研究会在此刻碑以示纪念。

大秧田炼铜遗迹:1958年“地方国营铜山炼铜厂”,就坐落在这个地方。

(四)

品质来自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千万年的技艺传承。

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曾说“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同样地,永康铜产业发展也有自有的规律和蕴含着特有的地域历史文化底蕴。

直至上世纪90年代末,还有不少铜匠或铜雕企业去挖“湖西泥”,少则袋装,多则用上拖拉机。有一段时间,湖西村民还以它致富,挑着它到解放街边的永康车站和山川坛边的许码头叫卖。

但随着永康铜产业发展壮大,光靠“湖西泥”已经满足不了永康铜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石墨坩埚等在永康粉墨登场。

如今,镂空、刻画和拍印这三种远古的技艺运用已更为广泛。在铜门、铜壶、铜茶具、铜装饰等上万款铜产品当中,都可以看到这三种远古技艺的影子。

品质永康征集令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建党100周年。

回首永康发展的过往,提到品质一词,每一位永康人、新永康人都肯定有很多心里话要跟我们说。

为此,永康发布发出征集令,向全社会征集你心目中的永康品质故事的线索。

征集时间:即日起至2021年12月止。

征集范围:发生在每一位永康人、新永康人和一个村庄、一个家庭、一个小区身边的品质故事。

摄影:杨成栋

作者:程明星

编辑:董碧冰

更多永康湖西村规划图(永康湖西村)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