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提到康熙皇帝,相信很多人都会感觉很熟悉,因为关于这位皇帝的影视剧非常多,其中最火热的莫过于《康熙王朝》。
其实,除了影视剧中饰演的情节,康熙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事迹。
据清史记载,康熙皇帝曾在皇宫内,用30名宫女进行秘密的“人体试验”。
在这次实验的过程中,有4名宫女不幸身亡,而实验的成果却造福了万千百姓。
那么,康熙为何要用这些年轻的宫女做实验?为什么说,这一成果造福了百姓呢?
清初头号杀手:天花
清军入关建立清朝后不久,国家曾爆发过多次大规模的天花疫情。
在那个年代,天花是一种传染性极强、致死率极高的疾病。
普通人一旦感染天花,就要到鬼门关走一遭,因此能扛过天花且康复的人,寥寥无几。
即使经历九死一生能够康复,身体素质也会受到影响,同时还会落下满脸的麻子。
那一时期,天花肆虐让百姓苦不堪言,但更令皇帝担忧的是,这天花不仅在民间传播,还蔓延到了军中,不少八旗将士都“出痘”了。
而这些八旗将士之所以“出痘”,是因为入关之前,他们长期生活在冰天雪地、气候恶劣的环境。
入关之后忽然进入温热的环境,就容易“水土不服”。
很多将士征战沙场多年都活了下来,但感染天花后却不幸去世,例如满清名将多铎。
多铎是努尔哈赤第十五子,为人残忍好战,所向披靡,为清朝打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十六岁那年,多铎因为感染天花突然去世,估计这位名将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死得这么“窝囊”。
说来也是好笑,天花在军中肆虐,闹得军心惶惶,这也让先前很多请缨作战的王亲贵族,开始抗拒出征。
眼看着这些连打仗都不怕的将士,却对天花闻之色变,皇帝自然也是急得不行,毕竟,在那个年代,国防安全才是朝政稳定的基础。
于是,历届皇帝都想方设法,试图控制天花的蔓延,不过,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并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根治天花。
直到康熙皇帝即位后,清廷仍然笼罩在天花的阴影下,因此康熙也试图解决这一难题。
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根治天花谈何容易,还不等康熙找到抑制天花的办法,他的皇子皇女们已经惨遭天花“毒手”,不幸离世。
为了不让悲剧再次重演,康熙便决心要在全国范围内防治天花,让皇家子弟、王公大臣、普通百姓再也不惧怕天花。
也就是从康熙这里开始,清朝人开始对天花“主动出击”,朝廷对于天花的防治,也由简单的隔离,变为防治结合,整个应对措施更加系统化了。
为了尽快找到防治天花的办法,康熙命御医院成立专门的“防痘科室”,从民间征集名医,帮助朝廷防痘抑痘。
此外,基于对天花传染性超强这一特点,康熙比前几届皇帝更重视隔离制度,并亲自设计,优化了隔离制度。
相传,康熙十六年(1677 年)巡幸塞北,经过热河时,意外发现了这是个避暑的好地方。
考虑到这个地方刚好临近清朝边界,又气候宜人,便将这里设为避暑避痘的行宫。
此外,康熙还颁布诏令,通知没有得过天花的蒙、藏、回、维等上层贵族。
如想觐见皇帝,可在每年的7月份提前到热河,9月份跟皇帝一起入围场狩猎。
这样一来,即避开了天花发作期,又实现了大清朝与其他各部族的友好往来,可谓一举多得。
挑选30位宫女做实验
在与天花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康熙可谓用尽了一切办法,他甚至派人请来了外国的传教士。
原本希望通过传教士,了解国外有没有根治天花的办法,但传教士也并不知道,如何才能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
康熙只好继续寻找其他路子,一个偶然的机会,康熙听说民间有一种特殊的治疗办法:种“人痘”。
所谓的种“人痘”,就是将患天花之人的痘液挤出来,转移到未感染者身上,这个未感染的人,就会对天花产生抵抗力,不再得天花。
这样种“人痘”的方法,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接种疫苗,健康人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对病毒产生抗体。
康熙得知这一方法后兴奋不已,但他也担心,这样的“土方子”,到底能不能奏效。
为了确认这个治疗方法是否有效,康熙决定做一次人体实验,亲自验证。
既然要做实验,那肯定是需要活体实验对象的,他不愿让尊贵的阿哥格格们冒险,便命人找来了30位宫女。
一切准备妥当后,这些宫女被管事的人送到了一个专门的“实验室”,康熙也就开始了这次“人体试验”。
在实验的过程中,这些宫女被种上了“人痘”,身体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了天花的种种症状,而御医们则时刻记录下这些变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有4名宫女因病情严重不幸去世,剩下的26位则活了下来。
以现代的概率学来看,这次实验的成功率高达86%,这样的结果让康熙十分满意。
但康熙一向谨慎,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安全,他显然还需要将这一疗法继续优化。
康熙根据这三十名宫女的实验数据,又命令御医开展了数十次的实验。
而为了验证这一疗法的普适性,康熙前后大约征集几百名宫女,进行后期实验。
经过御医和宫女们的不懈努力,这一“种痘”的疗法终于成熟,于是康熙便下令,将这样的方法在皇宫、军中、民间广泛推广。
实验结果造福百姓
此后,宫中御医和民间郎中按照皇帝命令,纷纷推广这个接种疫苗的治疗方法。
民间百姓见皇家子弟都用了这种方法治疗,也开始纷纷效仿,随着“种痘”的人越来越多,清朝的天花患者也就越来越少。
至此,清朝天花肆虐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无数黎民百姓因此保住了性命。
要说康熙皇帝的确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通过这一方法消除掉天花对大清的威胁后,他又开始给邻国帮忙了。
1724年,康熙派宫中御医前往蒙古,给蒙古人推行“种痘法”,蒙古人种痘后,发现效果很好,便对康熙皇帝感激不尽。
御医们回朝时,蒙古人为了感谢清朝的帮助,让他们带回了很多马匹、皮毛等,康熙帮助邻国“抗击疫情”也成为了一段佳话。
对此,康熙本人也十分自豪地说道:
“大清初期,人人都害怕天花,朕得到种痘方子后,众多子女以及你们的子女,都因为种痘安然无恙。”
“如今边外四十九旗及喀尔喀诸藩,都奉命种痘...”
康熙之所以这么自豪,是完全有底气的,因为在他的努力下,天花的死亡率下降到了百分之一。
而在同时期,欧洲的天花还在大爆发,成千上万的人还在因为天花死去。
可见,康熙对于治疗天花,的确是有一手,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他最初誓要战胜天花的决心!
而他之所以能下这样的决心,大概和他的童年经历有关...
因得天花坐上皇位
康熙皇帝,全名叫爱新觉罗·玄烨,是顺治皇帝福临的第三个儿子。
顺治十七年年底,顺治皇帝二十二岁,由于就要过春节了,宫里宫外张灯结彩,新年的气氛逐渐热烈起来,然而,不幸的是顺治皇帝忽然染上了天花。
一时间,为了庆祝春节的彩灯、春联、门画全部被撤下,宫里也发出诏令“毋炒豆、毋点灯、毋泼水”。
为了让皇帝尽快痊愈,宫中甚至供奉了痘神娘娘,各宫嫔妃和皇太后纷纷为顺治祈福,希望他能度过难关。
然而不幸的是,顺治最终没能扛过去。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九,年仅二十三岁的顺治帝忽然驾崩。
在此之前,顺治也没有想到自己会突然得病,因此也就没有早早考虑,要立哪个皇子继承他的皇位,直到长卧病榻,他才开始考虑这个问题。
当初顺治比较看好二皇子福全,表示想立福全为太子,而顺治的母亲——孝庄皇太后则认为,三皇子玄烨更适合继承大统。
二人商议多次后,仍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便约定找一位中间人来进行“调解”。
这个人一定得态度中立,并且不能与这件事有利益牵扯,几番讨论下,顺治和母亲决定让钦天监当差的汤若望,听听二人的意见。
汤若望是西洋传教士,在清廷任职多年,与顺治皇帝、孝庄皇太后关系亲密,是个很好的中间人。
汤若望听完皇帝和皇太后的意见后,简单粗暴地说道:“皇三子玄烨最合适。”
顺治和孝庄皇太后听到这话后面面相觑,汤若望随即解释道,三皇子玄烨得过天花却活了过来,他具备终身免疫力了。
顺治毕竟是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的君主,对一些神学多少有点相信,他认为,玄烨也许是天选之人,于是便改变主意,打算立玄烨为太子。
尚且年幼的玄烨,当然不会想到,自己会因为得了天花而成为太子。
顺治驾崩后,还不满八岁的玄烨身穿一身孝服,坐上了专属于皇帝的龙椅,成为日后名垂青史的康熙皇帝。
也许有人会说,玄烨很幸运,因为得了一场病,就轻而易举地做上了皇帝。
其实,对于玄烨本人而言,得天花的经历非但不幸运,还让他深受折磨。
玄烨出生那年,正是天花大规模爆发的时候,皇家为了让皇子免受天花侵袭,便安排乳母带着他到西华门外的一座宅子“避痘”。
两岁那年,玄烨还是没能躲过这场灾难,患上了天花,脸上长了很多痘,情况十分危急。
好在乳母和正白旗汉军包衣曹玺之妻孙氏日夜守护在他身边,精心照顾他,才将它从天花的魔掌中救了回来。
虽说玄烨战胜了可怕的天花,可天花带给他的阴影却一直伴随,让他对天花恨之入骨,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
一是因为天花让他脸上留下“麻子”,从此“破了相”,与同龄皇子相比,他自然在颜值方面就差了一大截。
二是因为他长期在宫外避痘,导致年幼的他与亲生父母长期分离,虽说有乳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可孩子终归是需要父爱和母爱的关怀。
三是因为,后来即使他身体痊愈,回到了紫禁城,但天花也还是时常“光顾”清朝皇宫。
在玄烨的童年记忆中,要么是宫中出现天花,整个宫里都搞起各种“防疫”措施,要么就是父皇因为要“避痘”,离开皇宫。
总之,因为天花这个讨厌的家伙,他与父皇亲近的机会并不多。
最后,一个让玄烨对天花恨之入骨的主要原因,则是天花最终夺取了父皇的生命。
年幼的孩子,眼看着父皇被天花折磨的不成人形,最终失去性命,让他怎能不痛恨天花呢?
结语
纵观康熙皇帝的一生,可以说他与天花纠缠了半辈子。
而在历届皇帝都束手无策的情况下,他能研制出抑制天花的疗法,足见其能力超群!
至于因为“人体试验”牺牲的这些宫女,有人说她们被康熙残害,死的无辜,也有人说她们造福后世,死得其所。
在所谓的“封建”王朝,宫女是皇家的私有“物品”,皇帝如何安置她们,我们难以评判其对错,但从这次实验的成果来看,康熙无疑是有功的!
编辑: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