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的区别,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对比,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的区别,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对比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的区别,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对比

#好内容我来评#

周邦彦是北宋著名的音乐家,他与宋徽宗、李师师之间的三角恋故事被后世津津乐道,至于事情的真实性,人们也不去计较了,或许只是吃瓜群众和文人雅士在茶余饭后杜撰出来的娱乐话题而已。

话说回来,真正让周邦彦青史留名的,不是他的花边绯闻,而是他的音乐才华和词作成就。周邦彦是北宋婉约派词坛的杰出代表,在宋徽宗的时候,周邦彦曾主管国家最高音乐机构“大晟府”。

周邦彦的词作在继承柳永长调慢词的创作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婉约词的艺术形式,成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以至于连元代人编修的《宋史·文苑传》都说:“(周)邦彦好音乐,能自度曲,制乐府长短句,词韵清蔚,传于世。”

周邦彦其人

周邦彦,字美成,号 *** ,钱塘(浙江杭州)人,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周邦彦28岁时,写下《汴京赋》,获得宋神宗赏识,由太学生擢升为太学正,周邦彦是倾向于支持宋神宗的变法的,属于新党。

宋哲宗即位后,旧党重新执政,被贬谪的旧党官员纷纷回到朝廷,周邦彦遭到挤兑,离朝堂到庐州、荆州、溧水等地任职。宋徽宗上台后,旧党官员又尽遭远贬,周邦彦重返朝廷,官到提举大晟府,相当于中央音乐学院的资深教授。

顺便说一下北宋音乐机构大晟府,北宋崇宁年间,宋徽宗为了创制和发展新的雅乐,于崇宁初年设置专门机构讨论雅乐、翻新旧乐,大晟府由此产生,并在古代音乐史和文学史上留下了显赫的名声。

大晟府是北宋正式的音乐机构之一,由大晟府创制的乐曲也被称为大晟乐。崇宁四年,大晟府正式挂牌成立,大司乐是大晟府的最高行政长官,这一职位相当于如今的中央音乐学院的院长。

大晟府承担着为他国培训乐工的职能,并承担着为当时的其他音乐机构培训音乐人才的职能。宣和二年,大晟府完成使命,退出历史舞台,大晟府虽然只有15年的历史,但它的出现对北宋音乐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大晟府中有一批善于填词、精通音乐的艺术家,像大词人晁冲之、万俟咏、周邦彦、田为等著名词人相继加入大晟府,他们积极投身于宫廷音乐的词曲创作中,这些词人也被后世称为“大晟词人”。

在“大晟词人”中,周邦彦的音乐天赋无疑是出类拔萃的,他也是后世最为知名的大晟词人。周邦彦的词主要以描写闺阁之情,羁旅之思,感慨身世,咏物抒情为主,词风典丽精工,形象丰满,格律严谨,被后世词人尊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创始人。

《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文苑传》中对周邦彦的评价是这样的:邦彦好音乐,能自度曲,制乐府长短句,词韵清蔚,传于世。

由于周邦彦词作格律的严谨,以及在词作上取得的成就,到了南宋,他的词风得到了姜夔、吴文英等著名词家的高度赞誉。也可以说,周邦彦的格律词为姜夔、吴文英等格律词人开了先河。周邦彦的词集叫《片玉集》,又名《 *** 集》,流传于世。

专业的事情要专业的人来做,周邦彦本身就是一流的音乐家,所以无论是填词谱曲,还是在大晟府期间对旧乐谱的翻新、整理上,周邦彦的音乐创作都具有严格的规范性,他的歌词整饬规范,呈现出词作格律化的定型,他的词作首开宋词格律派的先声。

周邦彦的歌词,情景乐三位一体

元祐四年(1089),周邦彦从庐州离任时,重游庐州桃溪时写下了一首《玉楼春》,原词如下:

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粘地絮。

这是一首抒发离情别绪的词作,词人与曾经深爱的女子音信隔绝后,重游桃溪旧地,回想起从前的旖旎生活,内心无限惆怅之际写下的这首遣怀之作。周邦彦在词作中将深挚浓密的情致巧妙地融入典丽精工的格律词之中,是具有周邦彦词风特色的一首词作。

这首词的遣词造句与章法布局中,精致的文字和静美的旋律倒是其次,情景乐的交织交融与相得益彰才是全词的精华。俗话说“观滴水可以知大海”,反观周邦彦的这首词,可以说在叙事和抒情两者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而且将叙事和抒情做到了极致。

周邦彦在词作中融入了多种创作手法,尤其是在慢词的创作中融入了铺叙的方式,极大地拓展了词的叙事功能。但是在周邦彦的词作中,也有不少以抒情见长的词作,这些词作没有长调慢词的长篇铺陈与大段叙述,但却能融情于景,将款款深情寄寓在字里行间,他的这首《少年游》就是这一类词作中的代表作品:

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不似当时,小桥冲雨,幽恨两人知。

北宋初期的词多以小令见长,如词调“如梦令”和“采桑子”等,备受词人青睐,因而风靡一时,柳永、张先在传统的小令之外,又创造了许多长词慢调,如词调“木兰花慢”等,柳永的慢词长调,风靡海内,一度形成了“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盛况。

但慢词长调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因为铺叙过多,而无法形成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艺术风格,原因就是慢词在铺叙与抒情之间没有具体的事物作为两者之间的关联,因而让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有所欠缺,柳词的慢词也没能很好地弥补这一“硬伤”。

周邦彦是北宋婉约词坛的集大成者,他为北宋婉约词的格律定下了基调,并为北宋婉约词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周邦彦婉约词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在铺叙和抒情之间找到了一种默契的关联,且在两者之间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通俗地说,就是周邦彦在抒情写景的同时,将叙事巧妙地融进词中。

张邦彦在词中的叙事就像是化学反应中的置换物一样,在有明显界限的叙事和抒情之间起到了微妙的生发作用,让叙事与抒情交织交融,叙事更加生动,抒情更加饱满。因而当他的歌词被人唱起时,能给人带来美轮美奂的听觉体验,可以说,周邦彦具有开创性的填词技巧与手法,完美地弥补了柳永词作的“硬伤”,从而将婉约词的抒情性推向了高峰。

周邦彦的这首《少年游》,虽然是一首小令,却将情景乐浇筑在一起,将文学、音乐、叙事抒情做到了极致,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

词作摹写了两幅具有鲜明对比度的不同的爱情生活画卷,上半阕一个,下半阕一个。两个故事的中间只用“而今”二字联系起来,便将前后两个故事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叙事空间,从而将词人刻意描摹的两个故事和两种词境形成鲜明对照,进而通过第二个故事去重温第一个故事,温故知新,产生无穷韵味。

上半阕是词人追忆以往的恋爱情景,记述了一次令他难以忘怀的相见场面:在一个云雾笼罩、细雨蒙蒙的早晨,一对情侣偷偷地跑到一个小阁楼里约会。虽然时节已是春季,却并没有多少春天的气象与暖意,没有春天的明媚和欢快,只有春雨的阴晦。

雨越下越大,雨水滴打在细柔的柳枝上又流到地上,犹如花柳在哭泣。两人在如此凄风冷雨的情况下相会,又因为某种缘故不得不分离。小楼连接着阁楼,那是两人约会的处所。但是两人都是冒着春雨,踏着满街泥泞相别离的,他们抱恨而别。街上泥泞难行,就连燕子也是浑身湿漉漉的,羽毛蜷缩在一起,只能在门外缓缓飞行。

门外的景色,无疑是清冷的画面,对这对情侣的幽会起了一定的烘托作用。两人在如此难堪的情况下会晤,又因为某种缘故,不得不分离。因为见面匆匆,所以离别惆怅,在他们眼中,门外的花柳才会如泣如诉,双飞的燕子才会艰难地飞行。这是词作中的第一个故事。

凄风苦雨衬托了相思之苦、相见之难,他们匆匆相聚又匆匆离散,从词作最后一句说当时见面“幽恨两人知”我们可以了解到,男女主人公是瞒着家人、冲破重重阻力才得以一见的。他俩爱得曲曲折折、缠缠绵绵,虽然当时两人不得不分开,但当日恩爱同心的滋味,时至今日仍然令人荡气回肠、眷念不已。

词作并没有止于忆旧,如果仅仅回忆昔日爱情的美好、艰难、苦涩,那充其量不过是一首苦爱的追念之歌。这首词的深刻之处在于它写一对有情人终成了眷属,不过他们的爱情没有永葆昔日的 *** ,爱情之火熄灭了,爱情之花枯萎了。

下半阕以“而今”为过渡,进而开启了第二个故事讲述。首先,词人运用了金屋藏娇的典故,这个用典是饶有深味的,暗喻词中的这对情侣的感情已不像往昔那样热烈,昔日的美好于今时已无法重现。

如今现在风和日丽,金屋藏娇;桃花在春风中明艳美丽,摇曳多姿,他们在这美好的春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不再像以前那样经历凄风苦雨。回忆起来,那时的小桥冲雨,反倒别有一番滋味。

但是这明媚的春光和平静的生活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曾经预期盼望的幸福,他们总是感到若有所失,眼前的欢愉时刻与无忧无虑反倒不如当时那种紧张凄苦、抱恨而别的情景更让人回味,这是词作中的第二个故事。

“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这十个字,既正面说眼前的故事,“丽日”在词中也是一个符号,象征着婚恋的美满。风雨过后是春色醉人的好日子,这对情侣在这样一个美好的环境中终于生活在一起,他们从恋爱走进了婚姻;同时,这十个字,又兼具比较的作用,即由眼前的景象联想往昔的美好景象,并进行一番今不如昔的比较。

弄清楚前后两个故事的关系,了解其曲折的过程,对于词作所创造的意境,也就能有具体感受。这首小令只有短短十句,画面也属实简洁,但词人推敲词句,用笔精炼,营造的景象却耐人深思。

恋爱中的男女总是把爱情、把未来、把生活想象得特别美好,热恋中的男女甚至只求曾经拥有,而不管能否长相厮守。周邦彦的这首《少年游》立意高远之处在于,它提出了一个非常现实而深刻的问题。

在婚后的岁月中,当 *** 归于平淡,当恋人容颜逝去,当恋人对情爱的浪漫追求与美好想象被生活的琐事所淹没而变得世俗,当热恋的感觉不复存在,但他们的对彼此的新鲜感逐渐降低,当他们对彼此的欣赏程度逐渐减少,那么爱情应该何去何从?

爱不仅仅是婚前热恋时的两情相悦,更应是婚后双方对爱情常青树的精心培育和浇灌。古往今来,爱情之所以会以各奔东西的方式收场,就是因为婚后缺少精心浇灌,爱情这棵常青树在缺少关注与爱中逐渐枯萎凋零。

周邦彦的《少年游》这首词所写表面上看只是两幅不同的恋爱画面,每幅画面中人物表情丰富,无须多用镜头大加渲染,故事的脉络已清晰地呈现在了读者的眼前。

词人抒发的好像只是若有所失的怅惘和叹息,实际上已经涉及了爱情和婚姻中如何永葆新鲜感的现实问题:如何永葆爱情和婚姻长青?恋爱时的 *** 火花如何能够一如既往地在婚姻中永不凋零?这或许就是这首小令留给人们的值得深思的一道论述题吧。

周邦彦的这首《少年游》是以男主人公的回忆和感受来写的,词中虽然没有交代他和她爱意困乏的原因,但他和她之间的爱归于平淡是不争的事实。或许平平淡淡的婚姻才能长久吧,或许 *** 过后归于平淡才是最好的感情。

小话诗词

周邦彦的这首《少年游》是一首立意新颖、可圈可点的词作,要叙事有叙事,要抒情有抒情,要文学有文学,情景乐三位一体,堪称北宋婉约词中的天花板。

这首词打破了宋词或写离愁别恨抒发相思之苦、或写相见苦短尽写相见之欢的藩篱,而是立意高远,写出了一对经过爱的艰难跋涉最终赢得了爱的胜利的恋人,在婚后不得不面对 *** 过后归于平淡的婚姻生活。

该词在艺术上也有值得称道之处,词作虽然只有短短十句,但词人用笔凝练,写景中包蕴了深厚的叙事性和一波三折的抒 *** 彩,三者水 *** 融,以前后两幅迥然不同的画面连缀成了一个深有情致的曲折故事。

由于周邦彦词作格律的严谨,以及在词作上取得的成就,到了南宋,他的词风得到了姜夔、吴文英、张炎等专业词人的传承和接力。也可以说,周邦彦的格律词为姜夔、吴文英等格律词人开了先河。

更多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的区别,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对比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