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把科学带回家”所有
撰文 七君
《鱿鱼游戏》是去年的全球热门剧集。在大多数关卡中,玩家们要组成团队互相对抗,胜者通吃,输家只有死路一条。
《鱿鱼游戏》
在这样一关一关的杀人诛心后,男主和好兄弟也出现了嫌隙,走向了分裂。在真实的世界里,真的会有鱿鱼游戏这样的事件存在么?其实在二战后不久,美国的研究者就做过类似的实验。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历史上真实的鱿鱼游戏:罗伯斯山洞实验。
《鱿鱼游戏》
1954年夏天,22位小学生来到了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罗伯斯山洞州立公园(Robbers Cave State Park) 过夏令营。这些孩子都是11岁或12岁的小学五年级男生,他们的爹妈为他们报名参加了培训“领导力”的夏令营。
不过,这些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并不知道他们将成为后来被称为“罗伯斯山洞”(Robbers Cave Experiment)的经典社会学实验的一份子。这个为期三周的露营实际上是后来成为社会学大佬的Muzafer Sherif领导的一项社会心理学研究。
Muzafer Sherif。图片来源:Archives for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psychology
Sherif的老家是冲突不断的土耳其,因此他一直对人类的部落主义很感兴趣。他想要找到人类的偏见以及群体间暴力的根源,于是在哈佛大学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业后,拿着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的一笔价值3.8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25万美元)的科研经费,打算做群体矛盾的研究。
而为了达成研究目的,Sherif准备把这些互不相识的孩子们分裂成两个互相仇视的小团体,而他达成研究目的的方式,就是借用类似于鱿鱼游戏的竞赛。
《鱿鱼游戏》剧照
这样的鱿鱼游戏在当代显然会因为道德问题在大学的伦理审查阶段就胎死腹中。但是在70年前,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并没有这样的限制。
不过,他倒不是为了证明人性本恶或人性本善。恰恰相反,他认为人性的本质在外部环境的限制面前不堪一击。这和《鱿鱼游戏》里的幕后大佬想要证明的理念也是类似的。
实际上,他想要证明的是享有口碑但是缺乏证据的现实冲突理论(RCT):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人就会进入“部落民”模式并自发组成群体,将自己的社会身份看得无比重要,此时就会“为了部落”而不可避免地爆发“部落”间冲突。
换句话说,Sherif认为人类的群体冲突,比如战争、民族矛盾皆始于有限的资源,这不是人性的善恶可以扭转的。他还认为,要消除群体间的冲突,只要站在上帝视角进行一种特殊的设置就可以了,这个我们之后会讲。
当然,为了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Sherif 挑选的参与者都极为相似。这些孩子的智商、身高、体重乃至家庭背景都是类似的,他们的智力处于中等水平、家长都是新教徒、家庭收入属于中产阶级的水平。这22个男孩还被随机分到了两个组里。
罗伯斯山洞实验的参与者。图片来源:Archives for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psychology
他的实验分三步走。
在第一个阶段,也就是团队内部破冰阶段,实验者设置了一些集体游戏,比如奖金为10美元的寻宝任务。在这个阶段,两个队伍互相不知道对方的存在。
在一周后,奇怪的事情出现了。每个队伍都自发地出现了自组织性:出现了领导、出现了高低阶级,也出现了团队内部的规范。他们甚至还给自己的队伍起了名字:响尾蛇队和老鹰队。
响尾蛇队的旗帜。图片来源:Archives for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psychology
第二个阶段是矛盾和冲突的阶段。实验者制造了类似鱿鱼游戏的零和博弈。冲突阶段的任务包括棒球、拔河、橄榄球。就像《鱿鱼游戏》一样,大奖被放在所有人都能看到的显著位置上。
第二阶段的活动。图片来源:Archives for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psychology
在一开始的拔河比赛中响尾蛇队获胜。和Sherif的预期一样,拔河失利后,老鹰队在当晚就撕烂了响尾蛇队的旗帜。不出意外,第二天两个队伍打了起来。
不过在第二天的棒球赛和拔河比赛中,老鹰队获胜。这次换响尾蛇队心有不甘了。他们在老鹰队睡觉的时候跑到老鹰队的营地里“砸场子”,他们掀翻了老鹰队的床、撕烂了他们的蚊帐、偷走了衣服和一些漫画书。老鹰队则在第二天进行了还击。他们拿着棍棒在响尾蛇队的营地里打砸,还把他们的袜子里填满了石头拿来当武器。
两队冲突的画面。图片来源:Archives for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psychology
在最后的比赛里,老鹰队赢得了大奖。但是在短暂的庆祝后,响尾蛇队又过来闹事,还抢走了奖品。
总而言之,在持续的零和竞赛中,两队人马之间的争端都在不断地升级,他们都变得更加暴力也更加抱团,最后到达了互约群架的程度。除了动手之外,他们还互相辱骂,并为自己这一队的失败找借口,比如棒球棒不好用啦,响尾蛇队的人个头太大,不像是五年级的学生啦。
Sherif写道,他不知道原本的“社会中流砥柱”会变成这样邪恶而丑陋的人。
响尾蛇队对老鹰队的威胁:“老鹰队你们可能会赢,但是我们会让你们不好过。”图片来源:Muzafer Sherif et al (1954/1961), "Intergroup Conflict and Cooperation: The Robbers Cave Experiment"
闹到了这种程度还有可能和好如初么?
这就是第三步实验的目的了。最后的阶段里,Sherif 试图抹去两个队伍间的仇恨,消除这些孩子身上的暴戾。因为在他看来,人类社会的一切冲突都是环境导致的,只要改变环境就能制造或消灭冲突。
研究者们首先尝试了一系列不涉及共同利益的和解法:让两队人一起娱乐,比如一起看电影、一起吃饭。但是这类活动的效果并不理想,双方并不愿意交流,气氛还是相当冰冷。
图片来源:pixabay
于是实验者拿出了杀手锏,也就是文章一开头提到的Sherif试图证明的东西:超常目标(superordinate goal)。
超常目标指的是所有群体必须合作才能确保生存的共同目标,比如共同的敌人。根据现实冲突理论理论,只有在出现超常目标的情况下,对立的“部落”才会“放下屠刀”,立地合作。Sherif认为,超常目标是消除群体矛盾的唯一手段。
在这个实验里,超常目标被设定为重建营地的供水系统。原来,实验者们悄悄破坏了营地的水源。两队人必须通力合作,把盖在水源阀门上的石头搬走才行。
第三阶段的任务。图片来源:Archives for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psychology
超常目标一开始确实有用,两个队伍确实开展了合作。为了更有效率,他们还自发形成了人链,将石头一块块转移走。
但是,合作的效果似乎并不能维持。在共同的危机解决后,两队人马在吃饭时又开始用食物干仗。
接着,Sherif又设置了一段包含共同目标的“和平小镇”期:一起做饭、一起搭帐篷。最终气氛算是缓和下来了,响尾蛇队甚至还掏出了比赛里赢得的5美元,请老鹰队的小伙伴喝麦芽饮料。
这个实验令Sherif相当满意,不久后他就将相关内容发表了出来。而罗伯斯山洞实验也成了现实冲突理论最为经典的例证之一,被奉为社会心理学实验中的圭臬,并在教科书和后来的研究论文中被频繁提及,目前的引用量超过了4千次。
罗伯斯山洞实验的引用量
现实冲突理论也向大众生活“溢出”,甚至影响了许多文艺作品的创作。《鱿鱼游戏》自不必说,我国著名科幻小说《三体》的剧情设定就是按照现实冲突理论展开的。
图片来源: ***
现实冲突理论看起来非常符合现实,但是事情在多年后出现了反转。
2018年,一本根据对实验参与者的采访而写成的纪实作品《The Lost Boys: Inside Muzafer Sherif’s Robbers Cave Experiment》(失落的男孩:Muzafer Sherif的罗伯斯山洞实验内情)出版了。
这本书揭露,实际上Sherif在一年前曾经在纽约州做过一个类似的实验。只不过在那个实验里,现实并没有顺着Sherif的思路发展。
那么,之前那个失败的鱿鱼游戏是怎么回事呢?
那个游戏的参与者也都是背景相似的小学男生。唯一不同的是,在那次实验里,两队孩子在残酷的竞争开始前,有1周的时间相互熟络。一周后,实验者将男生们分拆成两个俱乐部,其中要好的朋友被迫分开,分别成了“蟒蛇队”和“猎豹队”的成员。
图片来源:pixabay
在Sheif的设想中,不管先前曾有多么深厚的友谊,一旦开始争夺有限的资源,过去的人情将烟消云散。为了验证只有超然的目标才能让敌人团结在一起的理论,他原本还打算在森林里放火,逼迫两个团队 *** 起来救火。
但是,这个实验却向着Sherif预期的反方向发展。两个队伍的孩子们并没有展现出仇恨和对立。为了让孩子们互相仇视,Sherif甚至主动煽风点火,比如偷走孩子们的衣服,还打破了一个孩子带来的琴和行李箱。
但是,孩子们并没有忘记彼此的友情,甚至还为营地里出现的扰乱和平的怪事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孩子们认为,衣服大概是在洗衣房里弄混了。而在行李箱和琴的事件发生后,孩子们讨论后发现这一切都是实验者在背后搞鬼。于是,他们 *** 起来反对实验者。其中一个孩子还机智地挑明了实验者挑拨离间的用意:“你们大概就是想看看我们的反应吧?”
图片来源:wikimedia
这个实验在Sherif看来是完完全全的失败,他不得不喊停。他气到灌醉自己,甚至差一点动手打了实验助理。
当然,他也很聪明地猜到了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应该让孩子们一开始有这么多建立友情的机会。于是在之后的俄克拉荷马州的实验里,他从一开始就把两队人分隔开来,这才有了那个众所周知的罗伯斯山洞实验。
那么,Sherif的理论真的没有任何意义吗?
倒也未必,只不过Sherif可能没有想到一点:有时候,一些危机既可被视为“超常目标”,也可以看作“零和博弈”,它的界定看起来也取决于人类本身。
当年的六位汤加男孩再聚首。图片来源:JOHN CARNEMOLLA
1965年,来自汤加的6个青春期男孩因为沉船而被迫在一个孤岛上荒野求生。当时,他们在孤岛上靠集体的力量存活了15个月,同时发展出了深厚的友情。他们并没有把岛上食物和水源当成要争夺的有限资源,而是看作需要共同守护的目标。最后,他们因为路过的澳大利亚船只而得救。
只不过Sherif只报告一部分真相的做法,倒是说明人类很善于自欺欺人啊。
你我本无怨,全因老板贱。
封面来源:Squid Game
参考资料:
https://docs.qq.com/doc/DVHp1cEJxYnZuVEV5
有人所有,因此产生相关后果,由版权所有人、原始发布者和内容提供者承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