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人们总是在盲目的追求自己没有的东西,而忽略掉自己拥有的东西。
追求圆满的生活是我们的天性,但是很多时候圆满并不代表着幸福,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当一切事物在接近完美的这一刻,也就是容易走向相反的时刻。
《安娜·卡列尼娜》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导演:乔·怀特 编剧:汤姆·斯托帕德
上面这段话出自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
安娜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在她的婚姻和爱情中给了我们很多启发。直到今天类似于安娜的这种女性依旧很多。
所以,如何避免像安娜一样走向悲剧的结果是值得每个人感悟的。
《傲慢与偏见》中的作者曾经提到过,没有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就像一盘散沙,风一吹就散了。
安娜和丈夫卡列宁是被包办的结婚。他们的结合建立在物质和权力的基础上。
虽然看似般配,但实际上的生活却是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和快乐可言。
包办婚姻的缺陷在于,两个彼此都不了解对方的人就这样生活在了一起。
这种彼此缺乏了解的婚姻生活一定是对两个人极大的考验。
对丈夫卡列宁的婚姻观来说。
不管两个人三观有多不和,一旦结婚,为了孩子,为了政治,为了脸面,为了维持正常的秩序他也要继续把婚姻走下去。
爱情这两个字对于他来说从来都不存在。
小说中安娜是这样来形容他的丈夫的:
“沽名钓誉,飞黄腾达----就是他灵魂的全部货色。”
“他是一架官僚机器,升官是他唯一存在的意义。”
这于安娜的性情完全背道而驰。
她真实,纯粹,感情至上,并且看重尊严和灵魂的自由。
这样的两个人走向决裂是必然的。
所以当安娜向自己的丈夫卡列宁表明她爱上了尼伦斯基的时候,丈夫虽然愤怒,但是为了脸面始终不愿意离婚。
他宁愿答应安娜和情人继续偷偷交往,也不愿意接受家庭破裂后被人指指点点。
卡列宁的做法和我们如今的一些家庭主妇的选择很相似。
即使知道丈夫出轨,但基于各种压力和舆论,只能无奈地选择忍辱负重来维持婚姻的躯壳。
丈夫的忍耐和包容使安娜变本加厉,她不顾一切投入爱情的怀抱,抛下孩子和丈夫与情人私奔了。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建立在理性上的婚姻的幸福,一旦遇到原来被克制的热情爆发,这种幸福就会烟消云散。”
对于安娜来说就是如此。
可见婚姻要建立在彼此平等的基础上,互相不高攀不鄙夷。
只有爱情没有物质的婚姻是愚蠢的,只有物质没有爱情的婚姻是危险的。
当婚姻具备了这两个要素,最具杀伤力的就是一个人的责任感。
如果其中一个人身上不具备责任感这种特征,这段婚姻终究是无法长久。
好景不长,在爱情面前情人尼伦斯基更在意的是体面和利益,安娜却是飞蛾扑火。
这两个的人结合对于女方来说无疑是牺牲更大的,她为了和情人尼伦斯基在一起,不仅失去了孩子也失去了名声和地位。
在外在的舆论和自身治前途的压力下,尼伦斯基选择抛弃了安娜和更加合适的女人结了婚。
他的爱情在褪去 *** 后变的一文不值。
他开始为这段感情的冲动感到懊悔,渐渐对安娜置之不理。
这和安娜对待爱情坚定不移的心态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万念俱灰的安娜最后选择了卧轨自杀。
托尔斯泰说过:“人都是为希望而活,因为有希望,人才有生活下去的勇气。”
而此时的安娜一无所有,孩子,金钱,地位,爱情,名声全部在他选择私奔时淹没。
她所爱的所希望的全都破灭,生活再也看不到希望。
为了爱情她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不免让人感到唏嘘。
它最迷人之处也是在不确定对方心意时,给人那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但平淡期的磨合才是考验两个人是否能够一直走下去重要因素。
沃伦斯基在舆论,政治,经济的压力下毫不犹豫的选择放弃了安娜。
可见在现实的压迫下爱情显得是多么不堪一击。
而安娜被爱情冲昏了头脑。
她自信的以为这个男人像她一样可以不顾一切,然而自己却成为了这场闹剧受伤最深的人。
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任何选择和决定都要考虑后果。
安娜的悲剧在于她爱错了人,并且没有给自己留出一条退路。
她盲目的相信了自己的选择,将一切都寄托在别人身上,最后输的一塌糊涂。
如果说好的爱情一定是步入婚姻的殿堂,那如何维持这份爱情一定是一种长久的责任与付出,包括忍耐和宽容。
而安娜在自己的婚姻中不愿意忍耐。
虽然物质生活优越,却和丈夫之间没有理解和包容,没有看到彼此的优点,只是相互厌倦。
婚姻生活从来没有完美一说。
所以在面对婚姻时我们一定要慎重而为,要明确的知道自己正真需要的是什么。
人性是复杂且矛盾的。
安娜虽然在道德上有所欠缺,但是她的人格同样拥有纯粹、真实、勇敢的一面;
她的遭遇同样也告诫女性们。
想要在生活中能拥有自由的选择和追求幸福的能力,就必须要拥有独立的人格及睿智的思想。
好的文学总是能给我们代来启示和思考,《安娜·卡列尼娜》想要告诉我们的,或许也不止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