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江苏句容有名的人物(句容历史人物),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江苏句容有名的人物(句容历史人物)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江苏句容有名的人物(句容历史人物)

1:李南,字孝山,丹阳句容人也。少笃学,明于风角。汉和帝永元中(89年-105年),太守马棱坐盗贼事被徵,当诣廷尉,吏民不宁,南特通谒贺。棱意有恨,谓曰:“太守不德,今当即罪,而君反相贺邪?”南曰:“旦有善风,明日中时应有吉问,故来称庆。”旦日,棱延望景晏,以为无徵;至晡,乃有驿使赍诏书原停棱事。南问其迟留之状。使者曰:“向度宛陵浦里斻,马踠足,是以不得速。”棱乃服焉。后举有道,辟公府,病不行,终于家。(《后汉书·方术列传》)

2:葛祚,字元先,三国时期丹阳句容人,任衡阳郡太守。《搜神记》记载:吴时,葛祚为衡阳太守。郡境有大槎横水,能为妖怪。百姓为立庙。行旅祷祀,槎乃沉没;不者槎浮,则船为之破坏。祚将去官,乃大具斧斤,将去民累。明日当至。其夜,闻江中汹汹有人声,往视之,槎乃移去,沿流下数里,驻湾中。自此行者无复沉覆之患。衡阳人为祚立碑,曰:“正德祈禳,神木为移。

3:孙和何姬,丹杨句容人也。父遂,本骑士。孙权甞游幸诸营,而姬观于道中,权望见异之,命宦者召入,以赐子和。生男,权喜,名之曰彭祖,即皓也。

4:张舆,字公安,西晋名臣张华之孙,世袭张华壮武郡公爵位,官至丞相掾属、太子舍人。永嘉元年(307年)南渡,咸康四年(338年)定居于句容边城戴亭,为句容张姓始祖。

5:许穆(305-376年),东晋道士。一名谧,字思玄,丹阳句容人。初仕郡主簿、功曹史,选补太学博士,出为余姚令。入为尚书郎、郡中正、护军长史、给事中、散骑常侍。修真学,密授教记。

6:杨羲(330-386),字義和,东晋吴郡人,道士。徙家句容,幼而通灵,美姿容,善言笑,工书画,与王右军齐名海内。元代茅山宗追尊杨羲为第二代宗师至德真君。

7:严寄之,字静处,丹阳句容人也。舍家入道,菜食布衣,体无寸帛也。(《三洞珠囊·卷二》)

8:许迈,字叔玄,一名映,丹阳句容人也,生活于东晋永和年间(344-361年)。家世士族,而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改名玄,字远游。与王羲之交好,羲之自为之传,述灵异之迹甚多,不可详记。玄自后莫测所终,好道者皆谓之羽化矣。

9:葛洪(283-343年)。葛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人。出身江南豪族,13岁时丧父,家境渐贫。他以砍柴所得,换回纸笔,在劳作之余抄书学习,常至深夜。乡人因而称其为抱朴之士,他遂以“抱朴子”为号。他著有《抱朴子》传世,该书分内、外两篇。内篇20卷,论述神仙方药、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总结晋代前的神仙方术,包含守一、行气、导引等,为医药学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外篇50卷,论述人间得失,世事臧否,阐明其社会政治观点。全书将神仙道教理论与儒家纲常名教相联系,开融合儒、道两家哲学思想体系之先河,对后世道教产生了深远影响。

10:葛玄,字孝先,句容人。少时曾从真人左慈习医道丹术,博览经史,酷爱《老子》、《庄子》学术,安闲淡泊,喜抚琴。东汉光和二年15岁时学有所成,名振江左。不羡官禄荣位,徜徉林麓,为择布道炼丹宝地,遨游名山大川,凡23年。历经括苍、南岳、罗浮、金精、玉笥、长山、盖竹、天台、兰风诸山。后世道徒尊其为“葛仙翁”、“太极仙翁”。

11:宝志和尚,句容宝华乡东柳人(现属南京市栖霞区东阳镇),“宝华”一名的“宝”字便出自于宝志和尚。《南史》记载:“宋齐之交,稍显灵迹,被发徒跣,语默不伦。或披锦袍,饮啖同于凡俗。恒以铜镜剪刀镊属挂杖,负之而行。或征素酒食,或累月不食。预言末兆,识他心智。”人们称宝志为颠和尚。后人将宝志误传为宝济,志公演变成了济公、济颠。

12:巫彦徽,字仲懿。福建宁化县双井巷人。隋末任太子舍人,随隋炀帝巡幸扬州。隋亡后,弃官南归,途径句容,家于东昌青山村,为句容边城巫姓始祖。

13:马枢(522年-581年),字要理,扶风郿人。生于梁武帝普通三年,卒于陈宣帝太建十三年,年六十岁。隐于茅山,枢行义素著,所居处,盗贼不入,托者百余家。

14:王远知(528年-635年),字德广,琅玡郡临沂县人(今山东省临沂市),是茅山宗第十代宗师。

15:黄孟,字叔达,句容人,唐初殁于福建连江,被福建当地人奉为地方神明。宋绍兴间,海寇朱明犯邑,神见梦,未几寇平。绍定四年(1231年)赐额,咸淳三年(1267年)封“福惠侯”。(《闽都记》)

16:许叔牙,润州句容人。少精于《毛诗》、《礼记》,尤善讽咏。贞观初,累授晋王文学兼侍读,寻迁太常博士。升春宫,加朝散大夫,迁太子洗马,兼崇贤馆学士,仍兼侍读。尝撰《毛诗纂义》十卷,以进皇太子。太子赐帛百段,兼令写本付司经局。御史大夫高智周尝谓人曰:「凡欲言《诗》者,必须先读此书。」贞观二十三年卒。

17:沈如筠,唐代诗人,润州句容人。约生活于武后至玄宗开元时,善诗能文,又著有志怪小说,曾任横阳主簿。《全唐诗》录存其诗四首,断句两联,以《闺怨》较好。《闺怨》全文: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18:殷遥,丹阳郡句容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前后在世。天宝间,仕为忠王府仓曹参军。与王维结交,同慕禅寂。家贫,死不能葬,一女才十岁,仅知哀号。有怜之者,赗赠埋骨石楼山中。遥工诗,词彩不群,而多警句,杜甫尝称许之。

19:祝元膺,唐润州句曲人。信道教。应试不第后,不复应举,游览自放。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在舒州幕,与李德修、丘上卿等同游潜山石牛洞。以诗名。有诗集一卷,日僧圆仁入唐后,携归日本,今不存。

20:刘三复,唐代润州句容人。会昌中,累官至刑部侍郎弘文馆学士。《旧唐书》记载,“以文章见知于李德裕,聪敏绝人,善属文,刘禹锡、李德裕深重其才。工八分书,尝书唐滑州节堂记”。

21:刘邺,字汉籓,润州句容人也。父三复,聪敏绝人,幼善属文。少孤贫,母有废疾,三复丐食供养,不离左右,久之不遂乡赋。少为李德裕赏爱,德裕南贬,邺无所依,遂客游江浙。后为高少逸辟为镇国幕府吏。宣宗大中十四年(860年),擢左拾遗,赐进士第。懿宗咸通时,历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充翰林学士承旨。十二年(871年),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僖宗即位,为萧仿等所恶,出镇淮南。乾符六年(879年),入拜左仆射。广明元年(880年),为黄巢所杀。。

22:许淹者,润州句容人也。少出家为僧,后又还俗。博物洽闻,尤精诂训。撰《文选音》十卷。

23:周元范,唐代句容诗人,曾与白居易唱和。

24:张常洧,字巨川,句容人。父殁,披发徒跣守墓三十六年,手植千余木。贞元五年(788年),唐朝廷嘉奖其孝行,特建义台。

25:周文矩(约907年-975年),建康句容人,事江南李后主为翰林待诏。工画人物、车马、屋木、山川。尤精仕女,大约体近周昉,而更增纤丽。有《贵戚游春》、《捣衣》、《熨帛》、《绣女》等图传于世。(《图画见闻志·卷三》)

26:侯遗,字仲遗,宋代句容诗人。隐居茅山,创书院,教授生徒,积十余年,自营粮食。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王随知江宁府,奏请于茅山斋粮所剩庄田内给三顷充书院赡用,从之。

27:张咨,北宋建康句容诗人。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景定建康志》卷三二)。

28:毛奉柔,北宋建康句容人。入茅山师事朱自英,苦志修行。嘉祐八年(1063年),道士刘混康自常州泰和来,遂收为弟子,授以上清经法。崇宁元年(1102年),赐号“通真明元先生”。茅山上清派第二十四代宗师。(《茅山志》)

29:练亨甫 ,又名练及福,字葆光,宋句容人。幼颖悟,七岁能属文,十四岁入京师,王安石甚奇之,呼为小友,引为白衣检讨,继荐上殿,熙宁六年(1073年)决取进士科,调泗市推官,迁大学正宫,除崇文殿校书,堂从高遵裕西征。途中题诗坐事,谪柳州监税,未几召为史馆编修。(《万姓统谱》)

30:妙明真人,句容人,女道姑。本姓吴。《罗山志》称其幼遇异人授以食气辟榖秘诀,修炼精行,肌肤如冰雪,道名显赫。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年-1125年)奉诏至阙,后归隐罗浮山,丹成仙去。

31:纪昶,河南舞阳人,应试北宋宣和年间,授朝通议大夫、江淮经制史。靖康之变中,随宋高宗南迁,行至金陵,辞官归隐于句容边城高骊山,其为纪晓岚始祖,其九世孙纪椒坡在明永乐年间北上迁居河北沧州景城,后十四世生纪晓岚。

32:陈九思,茅山乡人。谏议陈东之后。东于徽宗朝伏阙上书,请诛六贼。九思为翰林待制,扈从南渡,爱茅山风景,遂家于吴墟村,弃官不仕。

33:郝澄,字长源,金陵句容人,世为右族,至澄以丹青自乐,不事赀产。人多求澄画者,赖以资给。工画佛道鬼神。学通相术,精于传写。已上各有图轴传于世。(《江南通志·卷一百六十八·人物志》)

34:巫伋,字子光。句容东昌青山村人,巫彦徽十六世孙。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谏议大夫、枢密院事兼参政知事,出任金国使。

35:苗昌言,字禹俞,句容人。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进士。官抚州教授。(《景定建康志》卷三二)、

36:江宾王,字彦济,改字朝翁,句容人。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年)进士,时年五十三(《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为枢密院编修官,二十六年,以谄事魏良臣罢(《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二)。

37:高实(1145-1224年),字有节,祖籍豫章吉水(今江西吉水县)。其父高功于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迁居扬州。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高家将扬州的田产宅第捐赠给寺庙,举家再度迁徙,渡江来到句容高骊山。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应武科,得中“武进士”;三年后又于淳熙二年(1175年)复试文科,登进士榜。累官至知枢密院事,加太保、光禄大夫、左柱国。

38:徐洪(1175年-1245年),字德远,号德轩,句容诗人。生平未仕,理宗淳佑五年卒,年七十一。39::周信庵,南宋句容人。理宗景定间(1260年-1264年)累辟不就。

39:朱南强,字德方,南宋末年太学生,宋亡后隐居句容古隍溪。自号东溪,别号黦醭。卒年七十三。多学,善属文,隐居不仕,德化乡里,著有《黦醭稿》。40:樊渊,建康句容人。幼失父,事母笃孝。至元十二年(1275年),奉母避兵茅山。兵至,欲杀其母。渊抱母号哭,以身代死,兵两释之。三十年(1293年),江东廉访使者辟为吏。母亡,奔丧,哀感行路。服阕,奉神主事之,起居饮食,十年如平生。台宪交荐,渊不忍去坟墓,终不起。

40:刘大彬,元代道士,号玉虚子,浙江钱塘人。约于元至大4年(1311)入主茅山,延祐(1314~1320)中袭封茅山45代宗师、洞观微妙玄应真人。

41:王德昇,句容人,读书有儒者气象,至正间(1341年-1370年)累辟不起。

42:黄瑛,1332年-1400年,句容人,洪武初由明经及字学授应天府学教授,建文大儒黄子澄之父。益苦於学书法。造诣精妙。

43:汤禹贤,坊郭人。洪武中,县令以才能荐用,力辞家居,教其子弟。晚构小屋于祖茔傍,耕田以供岁祀,暇则饮洒赋诗,徜徉乐志焉。

44:朱元璋的先祖居住于江宁府句容县通德乡朱家巷,后因逃荒举家迁往泗州。1363年,朱元璋遵从旧典,到句容朱家巷“袛谒先垄,焚香告祭”,并立石句容,名《朱氏世德之碑》。在其自撰的碑文中,朱元璋称“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巷,在通德乡。”根据碑文记载,朱元璋五世祖朱仲八、高祖朱百六、曾祖朱四九3代,生死都在句容,他们的墓也都在朱家巷。元初,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被列为淘金户,“金非土产,市于他方”,由于赔纳不起,索性丢弃了房屋田产,元至元26年(1289年)带着12岁的大儿子朱五一和8岁的小儿子朱五四(朱元璋的父亲),迁到了泗州盱眙垦荒,臵田臵产。

45:孔克仁,句容人。由行省都事进郎中。尝偕宋濂侍明太祖朱元璋,太祖数与论天下形势及前代兴亡事。

46:居仁,句容人,洪武初,以儒硕征入朝,与对奕赐以内醖,辞职不就,归隐于家,人称瞻菉先生。

47:孙炎(1323-1362年),字伯融,应天府句容县人。面铁色,跛一足。谈辨风生,雅负经济。与丁复、夏煜游,有诗名。明太祖下集庆,召见,请招贤豪成大业。时方建行中书省,用为首掾。从征浙东,授池州同知,进华阳知府,擢行省都事。元至正十九年(1359),克处州,授总制。至正二十二年(1362),苗军作乱,与知府王道同、元帅朱文刚同被擒杀,时年四十,葬于金陵南门外聚宝山。至正二十四年(1364),追赠徵事郎。洪武元年(1368),追赠丹阳县男,谥“忠愍”。

48:刘濬,字子深,洪武十四年(1381年)生于应天府句容县坊郭西南隅第二图。永乐十年(1412年)参加壬辰科会试,得贡士会试五十六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四十五名。后选为翰林院庶吉士,编撰永乐大典。

49:陈玉,字温瑜,坊郭人。永乐中,以人才举秘阁修书。应制考《龙河秋色》诗,拜官不就,终老于家,有《雪崖集》。

50:巫凯,句容人。由庐州卫百户积功至都指挥同知。永乐六年(1408年),以从英国公张辅平交址功,迁辽东都指挥使。十一年(1413年)召帅所部会北京。明年从征沙漠,命先还。凯言诸卫兵宜以三之二守御,而以其一屯粮,开原市马悉给本卫乘操。从之。

铁力必失,句容人,永乐中任鸿胪寺序班。

51:高志,字味道。句容县边城镇高家边人。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进士,授工部主事。洪熙元年(1425年)进承德郎,宣德二年(1428年)升本部郎中,改山西按察司佥事,提督学校兼管劝课农桑,卒于蒲州,归葬句容高骊山。

52:曹义,应天府句容县人,永乐十三年乙未科(1415年)进士。永乐十六年(1418年),改翰林院编修。宣德年间,担任行在吏部主事。宣德十年(1435年),升吏部文选司员外郎。正统九年(1444年),任吏部郎中,次年升吏部右侍郎,掌管光禄寺事。正统十四年(1449年),担任吏部左侍郎。景泰元年,改南京吏部尚书,后致仕回乡。句容为其立昼锦坊。

53:张谏(1406-1471年),字孟弼,赤水卫(今贵州毕节境内)人,祖籍应天府句容县人,军籍。明朝时贵州的第一个进士。正统己未科(1439)得贡士第五十二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三十三名,授行人,擢监察御史,历河南按察司副使,召为顺天府尹。以事降莱州知府,转常山县丞,以有治迹,召为太仆寺卿,成化七年(1471年),死于任内。

54:纪广,应天府句容县白兔镇人。镇守万全总兵官、镇朔将军、特进荣禄大夫、后军都督府右都督。景泰四年(1453年)卒于任。追封溧阳伯。

55:蒋谊(1439年-1487年),字宗谊,号未斋,应天府句容县人,明朝政治人物。成化二年(1466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成化元年(1465年)乙酉科应天府乡试第十五名举人。成化二年(1466年)联捷丙戌科进士。授杭州府推官,先后因丁忧改绍兴、金华,擢监察御史,屡有疏劾,多见采纳。因户部郎中谷至愚所讼,下狱。孝宗登极,遇赦出,病卒。年四十九岁。

56:汤鼐,字用之。句容郭庄汤巷人,成化十一年(1475年)进士。升广西道监察御史,后改广东道。句容为其立绣衣坊。

57:王暐,句容人。由进士除吉安推官。从王守仁平宸濠,迁大理寺副。争“大礼”,下狱廷杖。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历两京户部侍郎,出督漕运,进尚书。58:赵钦,字思敬,应天府句容县人。应天府乡试第十九名。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科第三甲第五十四名进士。官南京工科给事中。弘治十七年(1504年),爆出赵钦养病期间,强迫乡民卖墓为地,发掘墓冢九十二座。又发宋叶学士墓,碎其墓志石,又强娶子女,因此论绞。

58:夏克义,南直隶句容人,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任赣州府知府,升大理府知府。

59:杨沔,字东之。应天府句容县人,军籍,进士出身。应天府乡试第一百八名,后参加会试第一百五十八名。嘉靖八年(1529年),登进士第三甲第一百一十七名。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任赣州府知府,升江西省副使。句容为其立总宪坊。:许彦忠,字汝敬,应天府句容县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登进士第三甲第一百三十七名。

39:李春芳,字子实,号石麓。正德五年(1510年)生于南直隶扬州兴化,祖籍江苏句容。明代内阁首辅。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状元及第,历官太常少卿、礼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吏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职,并加太子太保。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兼武英殿大学士。隆庆二年(1568年),代为首辅,累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其后屡疏请辞,终于隆庆五年(1571年)致仕。万历十三年(1585年),李春芳去世,追赠太师,谥号“文定”。句容为其立状元坊。

60:胡守仁,字子安,号近塘。生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卒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麾下重要将领之一。籍贯句容。历升把总、守备、都司掌印、、副总兵、总兵等职。

61:王敬民,字用司,应天府句容县人,河南开封府陈州西华县民籍,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河南乡试第四十五名,后参加会试第一百三十一名。隆庆五年(1571年),登进士第三甲第一百六十六名。句容为其立都宪坊、夫子恩荣坊。

62:周易,句容人,举人,万历元年(1573年)任赣州府知府。

63:紫柏真可(1543年-1603年),南直隶苏州人,祖籍南直隶应天府句容县。幼年举家迁往苏州吴县,俗姓沈,法名达观,中年后改名为真可,号紫柏老人,后世尊称他为紫柏尊者,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在万历三十一年第二次妖书案中,被东厂拷打,伤重圆寂,遗体葬于北京西郊慈慧寺。

64:孔闻敕(1547年-1630年),字典甫。一字敦五。江苏省句容县福祚乡人,万历年间任四川邻水县主簿,署理知县。诰赠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65:孔贞运,句容人,孔子十三代孙也。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以殿试第二人授编修。天启中,充经筵展书官,纂修《两朝实录》。庄烈帝嗣位,贞运进讲《皇明宝训》,称述祖宗勤政讲学事,帝嘉纳之。句容为其立同胞大魁坊。

66:张明熙,字赞皇,应天府句容县人,天启七年(1627年)的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获授高要知县,平定流寇李之奇、锺六,擒拿海盗刘香、山贼陈万、谢廷桂、锺凌秀,平定九连山。任吏部主事、员外郎、岭南道副使,收复临武,肃清岭南;剿灭仙游流寇,任太仆少卿。福京失陷后归乡,妻子陈氏、儿子张士骊、儿媳胡氏都广州失陷时遇难。

67:笪重光,字在辛,号江上外史。句容白兔茅冈人,顺治九年(1652年)进士,顺治十五年(1658年)升湖广道监察御史、江西巡按。康熙三十年(1692年)卒于茅山。

68:赵昌祚,句容县人。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进士。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任湖北蒲圻县(今属湖北省赤壁市)知县。

69::福聚(1686-1765),俗姓骆,号文海,清浙江义乌人,清雍正12年(1734)奉诏入北京主大法源寺席,曾奉命开三坛大戒。乾隆初,住持宝华山隆昌寺,为隆昌寺第7代祖师。

70:宫兆麟(1706年-1781年),字伯厚,号玉岩。祖籍江苏句容,后迁居怀远。宫兆麟二十九岁时由贡生捐任湖北安陵通判,累迁至山东粮道。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授湖南按察使。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调云南按察使。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迁布政使,提拔为广西巡抚。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调贵州。贵州布政使观音保攻击兆麟喜自夸,人称“铁嘴”。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因贵州任内失察厂员亏欠铅斤,被夺官。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卒。

71:邓廷桢,字维周,又字嶰筠,晚号妙吉祥室老人、刚木老人。汉族,江宁府句容县东阳镇人(现属南京市栖霞区)。祖籍苏州洞庭西山明月湾。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工书法、擅诗文、授编修,官至云贵、闽浙、两广总督,与林则徐协力查禁 *** ,击退英舰挑衅。后调闽浙,坐在粤办理不善事戍伊犁。释还,迁至陕西巡抚。有《石砚斋诗抄》等多部著作传世。

72:唐治,字鲁泉,江苏句容人。道光五年(1825年)举人,大挑知县,分安徽,补桐城县。岁大水,请帑劝分,按口赈施,不假手胥吏,一月须发为白。

73:陈立,字卓人,句容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二十四年(1844年),补应殿试。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刑部主事,升郎中,授云南曲靖府知府。请训时,文宗有「为人清慎」之褒,时以道梗不克之任。少客扬州,师江都梅植之,受诗、古文辞;师江都凌曙、仪徵刘文淇,受公羊春秋、许氏说文、郑氏礼,而于公羊致力尤深。

74:徐邦杰,字国俊,1849年生,江苏句容茅山后茅陈庄人。幼年被太平军所掳,后投奔清 *** ,屡立战功,为袁世凯部下。曾任天津镇总兵、正定镇总兵。民国初年任总统府总指挥,陆军中将。

更多江苏句容有名的人物(句容历史人物)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