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中国工业设计起源(中国工业设计名人),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中国工业设计起源(中国工业设计名人)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中国工业设计起源(中国工业设计名人)

转自:上观新闻

美是什么?有人说聆听音乐会能体会艺术之美,也有人说走入画廊能感受不一样的视觉盛宴。

为什么一定要到豪华的殿堂才叫美?会不会我们的审美观产生了偏差?回答这个问题的是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柳冠中。作为“古美杯”城市家具创意设计大赛评委会主席,他用一场精彩的赛后发言诠释了美与设计的本质。

明白本质诉求

才能不断优化

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厘米,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的生长,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其实,在前面的四年,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做人做事亦是如此,不要担心你此时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因为这些付出都是为了扎根。

人生需要储备!多少人,没熬过那3厘米!

世界正处于变局之中,双碳背景下挑战与机遇共存,中国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对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要求与日俱增。

“我们要思考什么才是人类整体生活水平的提升。我们要的是车吗?不,我们要的是出行方便。明白了本质的诉求,我们才能不断地优化、不断地创新。”柳冠中在发言中提出,根据国人的潜在需求提出技术所能适应的性能参数,推进技术的创新、转移、迭代和社会进步!

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一是解决今天的问题,二是提出未来的愿景。设计应该是无言的服务,无声的命令!在给人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要给人带来限制,它不应一味怂恿人,而是应该引导人,提高人的文明程度。

中国问题需要“中国方案”

“设计”可以成为“商业”的“点钞机”,也可以成为“商业”的“净化剂”,“中国方案”这个前无古人的文明形态就是“商业文明”的掘墓人。

设计是我们因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而展开想象的翅膀,将飞向理想的境界化作有计划、有逻辑的作为。这个有计划、有逻辑的行为是要基于清晰的“目标”,并要能梳理实现这“目标”的限制,从而将“限制”或“矛盾”转化为“子目标”去克服,这正所谓“戴着镣铐跳舞”。

人类之所以从动物的群落当中走出来,就在于找到发现了“镣铐”,高举起了这个“设计逻辑”的火炬,点亮了人类的灵魂,迈开了人类进化的步伐的两条腿——科学与艺术。

设计不是图享乐,也不是追逐个人爱好,而是一种为大众的长远谋划,一种集约的考量。如果我们能本着这一点去从事设计的话,中国的未来会更好!

从历史长河中重新审视“美”

美不是说去听个音乐会、看个博物馆就叫美,在秋天的夕阳下看一片树叶

同样是美,为什么一定要到豪华的殿堂才叫美?我们的审美观出现偏差了,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所以大家要思考之。

人类的信息80%以上靠眼睛得到,但眼睛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我们看阿房宫、看卢浮宫,我们看到的所有的一切,包括意大利的圣彼得大教堂,这都是帝王宗教留下来的,真正民间的东西却消失了,人类的几千年文明不都是这些。但是我们到博物馆看到的全是这个,难道我们未来就只是认为这才是美吗?

历史离我们远去,旧技术、旧产品必定被新技术、新产品所替代,但设计文化却可以沉淀,可以被再开发。在全球设计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重新审视中国设计,注重的是中国设计文化的新内容,而不仅仅是传统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发现未来中国设计的曙光,中国设计的创新应该就是:不仅是回顾,更是发现;不仅为怀旧,更期待超越。

设计是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我们要创造还未曾有过的生存方式,走中国自己的发展之路——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才是“中国方案”。

通讯员:古轩

记者:吴俊艳

编辑:吴俊艳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更多中国工业设计起源(中国工业设计名人)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