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林魁,明朝龙溪人(今龙海市角美镇埔尾村人),字廷元,弘治年间进士,历任户部郎中、广东参政等职。林魁治政清明,为人正直,刚正不阿,敢于针砭时弊,对百姓宽厚仁爱,深得百姓拥戴。在他的家乡,至今还流传着他的许多故事,家乡的人民还念念不忘他的功绩,他清正廉明的品行,还为家乡人民所崇尚。菊花石林魁任广东参政期间,常常微服私访,体察民情,对于为非作歹的富豪官宦子弟横行霸道的罪恶行径,深恶痛绝,严厉打击;对于受欺压迫害的百姓,深表同情,并主持正义,为百姓鸣冤叫屈。在他任职期间,横行霸道的不法行为受到抑制,老百姓扬眉吐气,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百姓的生活水平有显著的提高。因此,不法之徒对林魁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平民百姓对林魁则爱之弥深,纷纷为他树功德牌。这一年,林魁年事已高,深感力不从心,又多年别妻离子,远离家乡,就想要叶落归根。于是,林魁向朝廷递上辞呈,乞休归里。不久,朝廷恩准。消息传出,不法之徒暗暗高兴,可百姓们却痛哭流涕,纷纷到林魁住处挽留。但林魁归意已定,况且朝廷新派的参政即将到任,不能久留了。百姓们知道留不住林魁,便纷纷自发组织起来,献款捐物,想要送给林魁,以表示对林魁的感戴之情。一些为非作歹的官宦子弟得知这个消息,恨得直咬牙。“哼,林魁,这次一定叫你身败名裂!”“弟兄们,该是我们报仇出头的时候了。”这些人平时横行霸道,欺男霸女,被林魁 *** 整治过,因此,他们对林魁恨之入骨,想要趁此机会报复。几个人密谋了一阵子,想出一个办法。他们通过关系,向朝廷写了一份奏折,弹劾林魁贪赃 *** 、假公济私、中饱私囊。朝廷收到奏折,深感奇怪,因为林魁政绩显赫,为人清白正直,名震朝野,怎么会做这种事呢?但是,无风不起浪,如果没有这种事,怎么会有这份奏折呢?为了落实这件事,皇帝派了一个钦差大臣前往广东调查此事真相。钦差大臣领命后,日夜兼程赶往广东。这一天,天空晴朗,南国的风微微吹拂着大地,花园里百花齐放,清雅的花香弥漫着参 *** 。林魁早早就起身了。行李已经整整齐齐地放在马车上。林魁在参 *** 里漫步,留恋地看看这,摸摸那,一任思绪如脱缰的野马在记忆的原野上奔驰。为办案,他在这里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为了解民情,寻求百姓富裕之路,他在这里与多少百姓促膝长谈;为安定社会,发展生产,他在这里与同僚们进行过多少次商议,发出多少份公文。啊!太多了,记不清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都是他辛勤工作的见证,都是他赫赫政绩的见证。如今,唉,别了……“老爷,时辰快到了,各衙门的老爷、大人和乡亲们已在外面等候多时了。”一个家仆走近林魁身边轻声说着。“噢,走,走吧!”林魁收回奔驰的思绪,向门外走去。门外,聚集着送行的人们,临时搭就的送宾亭已摆满了饯行酒席。人们簇拥着林魁走到送宾亭。林魁望着送行的人们,不禁感动得老泪纵横。他端起酒杯,哽咽着说:“乡亲们!各位同僚们!我林魁无德无能,愧对大家的厚爱,何敢受此隆重之礼?这几年来,幸得众位同僚的支持和合作,更得众百姓的厚爱,我无以为报,在此,我借花献佛,以一杯水酒,感谢大家的盛情。请!”说完,一饮而尽。酒席正在进行。突然,一个幕僚走到林魁身边:“林大人,钦差大臣到。”林魁吃了一惊,忙起身和众位官员迎出去。行过见面礼之后,钦差大臣威严地说:“林大人,有人上折弹劾你贪赃 *** ,万岁命我前来查办此事,你须据实招来。”众人一听,大吃一惊。林魁也不禁一惊,随后便镇定下来:“钦差大人,卑职冤枉,实无此事。卑职从不取不义之财,不受不明之物,卑职总是秉公办事,未敢徇私舞弊。尚望大人明察,为卑职申冤。”“奏折上说,你利用乞休归里之机,向百姓强行索取财物,接受大量 *** ,可有此事?”“回大人,实无此事,望大人明察。若大人不信,可当众人之面审查卑职,若查有实据,卑职愿受国法惩处。”林魁掷地有声地回答。“好!痛快!我素闻林大人施政清明,为人正直,深为敬仰。只是皇命在身,不得不这样做。为不使你蒙受不白之冤,为完成皇上使命,我要不客气地检查你的行装。”“好!我的行装全在这里,没有一件隐藏,任钦差大人检查。”“打开行装!”钦差大人发出命令。行李一箱一箱地打开,暴露在人们眼前的是一箱一箱的书籍,只有两箱是林魁的衣服以及五十两银子,最后一箱,掀开一层一层绸布,最后出现在钦差大臣眼前的是一块玲珑剔透的石头。这块石头浑身洁白,石头雕刻成一朵盛开的菊花。钦差大臣惊讶不已,不是说林魁贪赃 *** ,假公济私,中饱私囊吗?但是,检查的结果并不是这样呀。难道是诬告?在场的人们不禁愣住了,想不到一省的参政老爷竟然一贫如洗,这五十两银子只不过够作路上盘缠而已。“真是清官呀!”“林大人还经常用自己的薪金救济贫苦的百姓呢。”“真是好人啊!”“哪个该千刀杀、万刀剐的,乱嚼舌头,不得好死哟。”一时人们议论纷纷,对林魁的为人更加敬仰。这时,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分开众人,来到钦差大人面前,神色严肃地说:“钦差大老爷,我受众人之托,向您说明此事真相。林大人在此为官多年,秉公办事,扶危济贫,扬善抑恶,为百姓立下不朽功德。百姓们为表达感戴之情,纷纷捐款献物,但都被林大人婉言谢绝,后来人们想来想去,委托我这个打石老汉雕刻这块菊花石,代表众人的心意送给林大人。你看,这块石头通体洁白,不正如林大人洁身自好的品行吗?这菊花蕊寒香冷,傲霜耐寒,素有高雅刚强之称,不正如林大人为人正直、刚正不阿的品格吗?这块菊花石不正是林大人为政为人最好的象征吗?在我们的再三恳求下,林大人才收下这块菊花石。什么贪赃 *** ?纯属卑鄙诬陷之词!望钦差大老爷明察秋毫,主持正义,为林大人平冤雪辱。我们众百姓感您恩德,给您跪下。”说完,打石老人双膝跪下,众百姓也一齐跪下,连在场的各位官员也一齐跪下,恳求钦差大臣主持正义。钦差大臣看到这个场面,非常感动,激动地说:“起来吧!乡亲们,起来吧!我一定主持正义,为林大人平冤雪辱。”钦差大臣颤抖着双手,扶起打石老人,把跪下的人们请了起来。“林大人,平常我只听说你的为人,今日则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真是名不虚传。佩服!佩服!”钦差大臣握着林魁的双手,激动地说,“林大人,你放心,我一定把今日所见所闻据实回禀皇上,请皇上为你昭雪。你放心地走吧!祝你一路顺风!”“祝林大人一路顺风!”“祝林大人一路顺风!”林魁登上马车,与钦差大臣,与送行的乡亲和同僚们拱手告别,然后在一片祝愿声中离开为官多年的广东,向家乡的方向前进。沿途上,人们纷纷结队相送。当扇林魁辞官离开广东,回到家乡(今龙海市角美镇埔尾村)。他的妻子见老爷平安回来非常高兴。接风洗尘之后,妻子问他:“老爷,你为官多年,如今荣归故里,带回多少银两安度晚年?”林魁摊开双手说:“喏,就这么两手空空,两袖清风,只有这么一块石头和几箱笼的书,金银珠宝可没有。”原来,林魁在广东任参政时,时常用自己的俸银接济穷困的百姓,以致没有积蓄。妻子叹气说:“家里原本穷困,你又两手空空回来,往后这日子可怎么过啊?”林魁哈哈笑着说:“要银子吗?那还不容易。”说完,拿了一把旧扇子给她,说:“你拿着这把扇子到石码‘银山当铺’去当,要多少银子,尽管开口。”他妻子不相信,心想一把旧扇子能当得多少银子呢?第二天,他妻子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石码“银山当铺”当扇子。当铺老板接过扇子仔细察看,扇子的题诗意境深妙,笔法飘逸,深知这题诗之人非等闲之辈,再看落款竟然是“林魁”二字,赶忙详细询问,才知道眼前这位老妇人竟是参政夫人。当铺老板马上堆下笑脸,殷勤招待,答应银子下午要亲自送到府上,请林夫人先回家等候。过了中午,当铺老板真的带着仆人,送来二百两白银。夫人非常惊讶,一把旧扇子能换得这么多白银,真是神了。她悄悄问林魁:“你那扇子是什么宝贝啊,怎么可以换这么多的银子呢?”林魁神色严肃地说:“这把扇子既无名人字画,也非镶金饰玉,值钱的是那个姓名,人家看到我官大气粗,不敢不借。既然是借,就要还,如果不还,那就是敲竹杠。我一生为官清白廉明,从没有仗着官势敲诈百姓。如今,我回到家乡安度晚年,怎可做这种昧良心的缺德事昵?”林魁一席话说得夫人点头称是,羞愧不已,忙把银子退还给当铺老板。并庵林魁告老还乡后,著书立说,兴办公益事业,为乡亲们排解纠纷,主持公道等等,每天忙得团团转,但日子过得挺实在的,在乡邻中声誉很好,威望很高。话说林魁在家乡住了一段时间后,渐渐发现一个问题:村里的妇女老是忙着到庵庙烧香拜佛,今天跑这个庙,明天跑那个庵,庙里拜完回到家里还得再拜,每上一次庙就得忙半天。林魁感到奇怪,哪有那么多的神佛过生日?便亲自做了一次调查研究,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原来,整个村子共有庵庙十几座,有佛祖庵、大道公庵、有妈祖庙、关帝庙、土地公庙等等,这些庵庙大小不一,祭拜时间不同,有的在村东,有的在村西,有的在村南,有的在村北,甚至有的在溪岸上,路是坎坷不平,泥泞湿滑。古时候的女人又都是裹脚,小小的脚丫在坎坷泥泞的路上蹒跚颠簸,实在是苦不堪言。这些庵庙又占用了不少土地。林魁想,这些陋习可得改一改,要把妇女们从繁杂的佛事中解脱出来,让她们有更多的时间料理家务,帮助男人搞好生产。于是,林魁把村里的族长和有影响有声望的人物请到家里来,和大家商量并庵的事。林魁先把他调查的情况向大家通报,分析了这些陋习的危害,一方面累苦了妇女们,一方面又浪费了钱财,这个陋习一定要改。族长说:“妇女们总是忙于烧香拜佛,勤快的人家还好一点,手脚笨的女人忙得连煮饭都来不及,男人不能准时吃上饭,就骂街打老婆,实在是一件麻烦事,确实要改一改。但是,这又是几百年流传下来的习惯,怎么改呢?”众人都说:“是啊,不好改啊!”林魁等众人都发表完意见,才笑着说:“既然大家都知道这个陋习不好,也认为需要改,那就好办了。至于如何改,我先提出一个办法,大家看看行不行,如果行就这样改。我们村里庵庙多而分散,祭拜时间不一致,因此,女人们疲于应付。如果我们把这些分散在各个角落的庵庙合并在一处,把各尊神佛集中在一座庙里,这样,女人们上庙烧香时只要到一座庙里,就可以祭拜各尊神佛,就可以少跑好多路,节省好多时间,又可达到烧香许愿的目的。大家看这样可好?”众人听了林大人说的办法,觉得行得通,既尊重风俗习惯,又解决了实际问题,因此,一致表示赞同。林魁接着说:“既然大家都赞同,就趁热打铁,立即就办,把分散各个角落的庵庙拆除,把各尊神佛都集中到村中央这座佛祖庵里。”于是,在林魁的倡导下,埔尾村开展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并庵”活动。圆梦林魁乞休后,在家乡龙溪埔尾村隐居。他不履公庭,以著作自娱,并捐资开港兴修水利,又从自家田园中划出一片为义冢,以济贫民无地可葬者。他用有生之年,为家乡人民献智献力,深得家乡人民的敬爱。他虽然没有官职,但他的家却是门庭若市,乡里事无巨细,人们总喜欢找他商量、决断。因此,他的晚年过得很是快活、自在。话说嘉靖初年,有一天夜晚,世宗皇帝睡觉时梦见山岗崩塌,大海枯竭,树木干枯,圆镜破裂。醒来时,世宗皇帝心惊胆战,苦思苦想,也想不出此梦究竟主凶主吉。第二天上朝时,群臣百官朝拜完毕,世宗皇帝把梦中景象说出,命群臣解梦。顿时,百官聚集的朝堂鸦雀无声。大家知道,此梦景象并非平常,况且又是皇帝所梦,若一句解错,或不合皇帝意思,不仅有丢官丧命之危,更有抄家灭族之灾。因此,谁也不敢贸然开口,全都噤若寒蝉。世宗皇帝见无人吱声,气得胡须颤抖:“废物!一群废物!朕养你们何用!限一月之内,圆解此梦,解者有赏,否则重重处罚。”说完,便气咻咻地离开宝座,在宫娥簇拥下退入后宫。群臣们三三两两聚集一起,商量办法。可是,也拿不出满意的答案。一时,群臣百官提心吊胆,食不甘味,寝不安寐,惶惶不可终日。眼看一月之期已过一半,还是不能圆解此梦。群臣们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这一天,世宗皇帝再次召集群臣,询问解梦之事,仍然无人可解。世宗皇帝气得暴跳如雷,又是大骂一通。突然,一位大臣出班奏道:“皇上息怒,微臣想出一个主意。”“什么主意?快讲!”世宗皇帝眼睛一亮,急切地问。“皇上,要圆解此梦,非得此人不可!”“何人能解此梦?”“微臣老师林白石林魁。”“哦?快!快宣他入朝解梦!”世宗皇帝迫不及待。“皇上,林魁现已乞休归里,隐居家乡龙溪埔尾村。请皇上恩准,宽限几日,容臣派人请林魁速解此梦,为皇上解忧宽心。”“准奏!”于是,这位大臣立即写了一封亲笔信,派出快骑特使,日夜兼程赶往龙溪埔尾村。不一日,特使赶到林魁的家,呈上大臣的亲笔信。林魁看了信,了解了详情,捋着长须,皱着双眉在厅堂上来回踱步,想:“若不解此梦,群臣百官将难脱灾厄,且皇上及群臣又无心处理国务,那于国于民将是大大不利呀!好吧,为国为民,我也应该圆解此梦。”沉思了一会儿,忽然皱眉顿展,林魁命书僮拿来纸笔,提起笔,飞快地在宣纸上写着:“山崩见太平,海枯龙出现,树枯发新芽,镜破两分明。”特使未等墨迹全干,急忙收起宣纸,拜谢了林魁,便又马不停蹄地赶回京城。京城里,群臣得知林魁已解此梦,高兴得奔走相告,悬着的心顿时落到心坎上。世宗皇帝看了林魁手迹,知道此梦主吉祥之意,更是高兴得眉开眼笑。笼罩京城一个月的惊恐气氛霎时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