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豫剧演出《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本报记者 聂冬晗 摄
□本报记者 温小娟
今年春节档电影格外火热,《满江红》领跑票房,其配乐“豫剧+摇滚”随之火爆出圈,被誉为该片点睛之笔。
影片中“豫剧味道”的配乐由洛阳豫剧院首席板胡琴师李洪超和洛阳知名乐队斑马森林联袂制作,改编自《探阴山》《包公辞朝》《包青天》《穆桂英挂帅》《下陈州》等豫剧中的经典唱段,并由我省知名戏曲演员张晓英演唱。
“电影一上映便不断收到戏迷朋友发来的夸赞信息,说具有摇滚风格的豫剧唱腔令人眼前一亮,相比传统的唱腔,节奏感更强更有力量。”1月29日,张晓英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是老腔新唱的魅力,也让自己深刻意识到,时代在变,戏曲也要跟上时代步伐,传承传统戏曲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在当今传统文化热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传统文化,在传统戏曲中融入现代元素,也能成为流行时尚。就在去年年底,快手平台用户豫剧传承人终点娜将豫剧元素融入流行歌曲当中,演唱了《月亮代表我的心》,戏曲与流行歌曲的碰撞让人耳目一新。网友纷纷感叹,传统戏曲和流行歌曲搭配别有一番风味,传统加入创新果然焕发出新活力。
其实,老戏曲新呈现、新传播的事例不少。去年元宵节前夕,B站播出了一场以戏曲为特色的元宵晚会《上元千灯会》,剧种有京剧、昆曲、豫剧、评剧、秦腔、越剧、黄梅戏等,以跨界混搭的方式将戏曲与流行元素融合,呈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戏曲盛宴;而2021年粤剧电影《白蛇传·情》成为戏曲电影史上的票房冠军,获得了观众的追捧,也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戏曲艺术的探索创新,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到传统戏曲原来可以如此美妙,进而产生兴趣甚至爱上戏曲。
“要让传统戏曲小舞台变成新时代大舞台。”豫剧名家李树建一直致力于传承推广传统戏曲艺术,他说,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热,国潮不断出圈,大量的年轻人开始关注戏曲,因此,传统戏曲从创作内容、舞台呈现到传播方式都应该向年轻人靠拢,不断创新是传承发展的必由之路。
演了40多年戏的李树建深刻意识到互联网对传承发展传统戏曲文化是个新机会,通过直播间,戏曲将会传播得更广、传承得更久。从2020年起,他开始尝试在网上表演,开通了个人抖音账号“豫剧人李树建”,反响出奇地好,截至目前,播放量近2亿人次。在抖音《名角DOU来了》“李树建专场”活动上,直播间吸引了857万人次围观。
李树建说,网上直播是“打开”传统戏曲的创新方式之一,通过直播不仅让观众看到了精彩演出,还让他们看到了很多在现场看不到的镜头和故事。创新传统戏曲的“打开”方式,才能让小众的戏曲在多元的艺术市场实现突围,成为流量时代的“新宠”。
著名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陈涌泉认为,振兴戏曲要在守正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找准正确发展路径,实现传统戏曲现代化、民族戏曲世界化、戏曲观众青年化、戏曲传播多媒化、戏曲生态平衡化。“戏曲要获得良好发展,必须与时俱进,通过融入时代精神、现代理念和当代科技,与观众审美相契合,与现代人情感相融通,才能在流量时代成为社会的流行时尚,引领人们的欣赏趣味和审美价值。”陈涌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