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文章与人生的三种境界
王乃森
上星期受邀参加扬州市中学生作文大赛作点评。读读初中生高中生的文章,感触颇深,觉得文章如人生,都有相似的三种境界。
初中生的文章,如软饮料,橙汁、可乐之类,甜润可口。这类文章写得“实”, *** 人实事,叙事清楚,文意明白,行文晓畅,读来轻松自如,不费解,不玄虚。像少年儿童一样,清新率真,惹人喜爱,但不免有点浅显幼稚。
高中生的文章,如白酒,而且度数不低。高中生文章常常写得“虚”,不喜欢太多的记叙性内容,而喜欢抒情议论、比喻象征,讲究气势或意境,文采斐然,使人一见便赏心悦目,如同白酒之香醇,芳香扑鼻,一闻便知。
这类文章还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追求深刻独特,立异标新。读来使人或感慨万千,或精神振奋,如同白酒一样有足够的力度。这类文章像年轻人,有血性,有锋芒。但有时失之故作深沉,“为赋新诗强说愁”。从技法上看,也有些生硬浅露。大学生的文章也大体如此。
文章还有第三种境界。如绿茶,清淡,平和,韵味悠长,需细细品味。这种境界以唐诗宋词(广义文章)为最,一般文章也不乏其例。
中国古代文论以为诗词之上品是“无我之境”,叙事写景要形象真切,而寓意抒情则含而不露,语言清新自然,明白如话。例如“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再如“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再如宋词,“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论者以为前四句已足够,最后一句反为“蛇足”。
文章中亦有此等境界,如归有光《项脊轩志》。文章全是写家中身边小事,室内庭中小景。独处时的幽静,吟咏中的忘情,家道中落的凄凉,祖母期盼的殷切,新婚的短暂欢愉,妻亡后无限的忧伤。无一句议论,无一句抒情,而无限感慨、无限深情均在其中。文章末尾写到,“庭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手自栽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可见全文之一斑。
高中教材中的《我与地坛》也到了这种境界。文章以轻松平静的口吻谈生谈死,以地坛中的自然景物之美、之永恒,暗示淡泊宁静的人生态度。这种文章风格,不似少年,不似青年成年,而像年长之人,绚烂之后复归平淡,一如秋叶之静美了。
人生的阶段不可逾越,人生各个阶段也自有其美,不可或缺和替代。
文章的三种境界也是各具其美,而且只能循序渐进,无法超越。
但是,如果当身处某一阶段时,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认识到还有另一种境界在,可能更有利于自己的成熟与提高。
然而,幼稚则表明有着无限的未来,而成熟却意味着难有更大的发展。所以,我很喜欢读学生的文章,正如我拍照片喜欢拍校园里学生的身影,让我感到其中勃勃的生机,听到一曲曲生命的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