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2021年十大热点事件图片(2020年十大热门),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2021年十大热点事件图片(2020年十大热门)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2021年十大热点事件图片(2020年十大热门)

“价格刺客”、“科技与狠活”、“菜刀不能拍蒜”、“知网涉嫌垄断被罚”……1月30日,中消协联合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共同公布“2022年十大消费 *** 舆情热点”。

一、“价格刺客”有违明码标价诚信原则

2022年夏,“雪糕刺客”一词走热。消费者用其来形容一些高价雪糕平时“藏”在冰柜里,待结账时才发现其价格高得超出预期,感觉被“宰了一刀”。此后在社交平台,还出现了“水果刺客”“文具刺客”等,这反映出消费者对一些价格虚高的“普通商品”的讽刺,也显示出消费者对现实生活中存在未明码标价、计量单位不统一、价签不规范等问题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不满情绪。

2022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明确要求,经营者应当以显著方式进行明码标价,明确标示价格所对应的商品或者服务。此规定被誉为可有力回击“价格刺客”的“价格卫士”。

消费者张女士表示,看到包装新颖,又想吃的零食,总想试试,但在买单时如果价格太高还是会被吓到,明码标价会减少很多压力,至少可以在买单前决定吃还是不吃。

二、“科技与狠活”折射消费者对食品非法添加的担忧

“合成山楂果茶”“合成勾兑酱油”“人工合成牛排”“三花淡奶速成浓汤”……2022年下半年以来,一些博主发布揭秘食品制作“内幕”的短视频,号称“科技与狠活”,引发舆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

消费者刘女士表示,不知道怎么说,感觉揭秘视频看多了,在外面吃什么都觉得是科技与狠活,会有顾虑,可是我真的很喜欢美食,所以我自己开始学做饭了,虽然不好吃,但是吃的也很香。

三、医疗美容风险与陷阱阻碍“求美”消费需求释放

中消协统计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每年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从483件增长到7233件,主要问题包括:部分医美机构证照不齐全,未取得医美经营许可或超范围经营;机构工作人员不具备执业资格,操作不规范;医疗产品渠道不明,部分医美机构使用假货、水货针剂以及山寨设备等;医美效果难以评估,服务质量与消费者预期仍有较大差距等。

2022年11月,中消协发出消费提示,呼吁广大消费者要理性看待医美需求,正确选择医美机构,审慎作出医美决策。

消费者胡女士表示,医美一定要去正规的医疗机构操作,不要贪图便宜去一些三无机构,因小失大。

四、预制菜产品品质及应用场景存在侵权隐患

2022年7月,媒体报道称,一些消费者发现自己在餐厅花大价钱消费的菜肴,换个环境出现在超市的冷柜中可能只需要三分之一的花费。还有一些消费者在消费后发现餐厅菜品是用预制菜制作的,感觉受到了欺骗,认为其奔着“现做餐品的烟火气”而来的消费初衷落了空。媒体调查称,对于使用预制菜,尚无哪家餐厅主动在就餐前告知消费者。2022年9月,一则“专家称预制菜如同‘猪狗食’”的话题,让预制菜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消费者王先生认为预制菜不好吃,另外在营养方面,很多预制菜确实也存在着油、盐、糖含量过高的问题,而且能够长期储存的预制菜,肯定含有添加剂。

五、主播售假问题暴露直播带货侵权乱象

中消协发布的《2022年“双11”消费 *** 舆情分析报告》显示,直播销售乱象成为消费者 *** 焦点之一,假冒伪劣、货不对版、优惠差异等是主要问题。从央视“3·15”晚会曝光翡翠直播售假骗局,到快手、抖音头部主播接连遭“打假”,诸多争议事件暴露出直播带货售假引发消费乱象。

消费者方女士表示,总感觉直播间有点坑,买过一次假货。到手后感觉东西不对,找客服要产品资质,结果检验报告都是假的,给出具报告的单子联系,按照检验编号根本不是商家所卖的产品。后来联系店铺登记的执照,结果在当地已经被多人举报。

六、“菜刀不能拍蒜”争议警示企业须尊重消费者权益

2022年7月,知名老字号品牌张小泉因“消费者投诉菜刀拍蒜断裂”引发舆论热议。“拍蒜”本是公众做饭最常见的场景之一,张小泉作为以传统刀具闻名的老字号,客服一句“不建议使用这种菜刀拍大蒜、拍黄瓜”,让消费者的朴素情感无法理解。“不能拍蒜的菜刀还算菜刀吗”的质疑声之下,是人们对张小泉没有满足消费者消费需求的批评。该事件也暴露出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之下,一些商家强推性价比畸低的产品,再通过所谓“消费者教育”完成收割闭环,让消费者花了冤枉钱,又有苦说不出的行业痛点。

消费者张先生表示,菜刀不能拍蒜真是太说不过去了!看中国美食纪录片,所有厨师都是一把菜刀搞掂所有步骤,不能拍蒜的菜刀不能容忍。

七、电商平台“保价”服务被指“套路”消费者

保价服务成为2022年各大电商平台在“双11”促销活动中的宣传重点,但其实施成效却引发舆论质疑。2022年10月下旬,阿里、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均在“双11”相关活动宣传中强调平台保价服务,保价时间从27天至34天不等,一些平台还增设了“一键退差价”的渠道;各大电商平台的商家也推出了规则不一的保价服务,一定程度上提振了消费者对于“双11”促销力度的信心,一时间成为舆论焦点。然而,有媒体调查发现,不少商家的保价服务事实上附加各种条件,有的将价格先升后降,有的修改商品链接逃避价保责任,有的随意设定满减规则,不仅使得消费者“雾里看花”,还存在侵害消费者权益隐患。

消费者周女士表示,即使买完没多久就发现商品降价了,也只能自认吃亏。

八、“密室逃脱”“剧本杀”等沉浸式娱乐形式隐藏不安全因素

近年来,以“密室逃脱”“剧本杀”等为代表的沉浸式娱乐项目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一是多家“密室逃脱”“剧本杀”主题涉及惊悚、恐怖、血腥、鬼怪等元素,但部分店家存在未明确告知消费者游戏规则及环境问题,尤其是未对未成年人作出提醒与劝阻。二是“密室逃脱”“剧本杀”往往在狭小昏暗的空间开展,且游戏场景采用易燃可燃物装修装饰,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三是因个别经营者倒闭或跑路,预付式消费者单方面遭受财产损失。此外,剧本涉嫌抄袭、消费者意外受伤、店内工作人员骚扰等乱象也屡见报端。

消费者陆先生表示,好玩是好玩!但有几次玩密室逃脱不是磕到头就是撞到胳膊,还是算了吧!不想玩个密室因此受伤,危险系数太大了。

九、知网涉嫌垄断被罚事件警示平台发展不可忽视消费者权益

2022年12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知网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作出行政处罚,责令知网停止违法行为,并依法处以8760万元罚款,对此知网回应诚恳接受,坚决服从,并公布了15项整改措施。近年来,关于平台“店大欺客”的批评声近年来越来越多,“大学生起诉知网设最低充值金额是霸王条款”“知网不向个人提供查重服务被教授起诉”“高校学生集体吐槽收费过高的查重费用”……屡屡引发舆论关注的事件背后,不仅暴露出平台侵犯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问题,更显示出平台阻碍知识传播与科技创新的隐患。

用户申女士表示,相信整改,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十、网络游戏停服删档引发虚拟财产侵权争议

近年来,一些运营不当的网络游戏“停服删档”引发虚拟财产纠纷,导致消费者投诉的事件屡屡引发舆论关注。如2022年2月,手游《云裳羽衣》停止运营引发消费者大量不满,中消协介入后,该游戏运营方中止了停服流程。2022年10月下旬,媒体报道了一起“男子起诉游戏运营商停服案”,该事件中,北京互联网法院判定手游运营商具有过错,应按照玩家充值金额的一定比例进行赔偿。2022年11月下旬,“网易与暴雪停止合作”事件也引发舆论对拥有庞大玩家群体的《魔兽世界》《炉石传说》等游戏可能因“停服”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隐患的关注。

玩家波波表示,这是回炉重造,然后把老玩家数据删了,再借尸回魂。

来源:中国消费者协会网站、北京日报客户端

商务合作加V:Damxiaom29

新闻线索爆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进入“晨意帮忙”专题;或拨打晨视频新闻热线0731-85571188。

更多2021年十大热点事件图片(2020年十大热门)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