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韶关通天塔绘画(韶关通天箩景区),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韶关通天塔绘画(韶关通天箩景区)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韶关通天塔绘画(韶关通天箩景区)

在韶关,有着这么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它处于韶关市区武江和浈江的交汇之处,是韶关的地标建筑,却少有人接触过,这给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它就是江心小岛上的——通天塔。

作为一名韶关人,必须要了解一下“通天塔”前世今生。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细数其中的历史故事和传说。

一、通天塔的来源

据《韶州府志》载:通天塔位于“城南浈、武二水合流处”,即今洲心岛上。该塔始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明永历三十一年(公元1677年)曾重建,此后修建情况因无史料记载,无从查考。

参考清末同治十三年(1874年)纂修的《韶州府志》可有答案:通天塔于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毁于洪匪”,所谓“洪匪”指的是洪秀全领导农民起义的太平军。

二、通天塔的建设故事

通天塔建设的原因在《韶州府志》和《通天塔记》中都有记载:明朝有位韶州知府,叫陈大伦,因为他特别敬崇张九龄和余靖,认为来到韶州任官是一件幸事。他勤政爱民,处处为韶州着想,对于风水也有一定研究,某日登上韶城南门楼观天象时,发现自从宋朝以后,韶州再没有出过京官,希望韶州世世代代都能出像张九龄和余靖那样的人才。

他发现浈江和武江的急流南下,把韶州的文运灵气带走了,于是他倡议在浈武二水合流处造一座石塔来做屏障,把韶州的文运留在韶关。他的建议得到了当时乡绅和百姓的赞同,称此举为“为韶千百世利尤精湛”。在公元1546年,石塔建成,取名为“通天塔”。而很多韶关人都不知道,曾经的通天塔下是有一座佛堂的,有和尚住持,名为“中流砥柱堂”。

明清两代,许多文人骚客上岛登塔吟咏,留下过不少华章佳句。通天塔后来也成为了曲江的旧二十四景之一的“中流塔影”。

登通天塔

玉笋浮江影倒流,推蓬傍柳系沧州;

崔嵬分得青天半,睥睨金低绿树头。

绢拂苍苔摹古碣,频惊缘蚁狎忘鸥;

依栏云外长舒啸,天际河山带晚愁。

——明·肖远

三、重建通天塔

韶关市政协在2010年底正式提出了《关于重建洲心岛通天塔的建议》,得到了韶关市委、市 *** 的赞同。

2011年韶关市城管局召开了,关于重建“通天塔”的研讨会,全票通过。2012年9月竣工落成剪彩。据了解,经考古挖掘,古时通天塔遗址仍保留至今,塔基深4.1米处呈现塔基础,在塔西南方向出土大量的青砖、瓦片和砖制构件,共有13个种类160多件,这些文物具有很高的建筑考古价值,也为重建提供大量的建筑依据。

四、江心小岛和通天塔的传说

那先从江心小岛的来历讲起吧......

传说,江心岛是由“宝钵”变成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武江上有一对青年渔民夫妇,在捕鱼时打捞起了一个破旧的瓦钵。起初,夫妇二人见这破瓦钵想着丢回河里,后来得到仙人的指引,这是个宝钵,能实现人的愿望,能变出了大米布料。心地善良的夫妇向宝钵许愿,将变出的东西分发给大家。谁知世事难料,有个恶毒财主来抢宝钵,将夫妇二人打死扔入河中,而夫妻死后化作一对雌雄宝鸭,栖息在绿洲,正如韶关民间相传,千百年来,洪水上涨一尺,雌雄宝鸭就把绿洲托高一尺,再大的洪水都淹没不了绿洲。

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也有一说是一座坍塌了的古塔遗留下来的塔基,时代也无从考究了。不过时至今日尚有部分老一辈市民和水上居民仍然称呼塔基为“宝塔脚”。而通天塔的选址,古人从风水上也是有考究的。古人认为韶州有“三条龙”,交汇点就是在江心岛上,在此盖塔能为韶州“聚气”,也能镇“河妖”。自从清朝时候通天塔倒塌之后,韶城就多次受水灾的侵袭......

看完这篇文章是不是长知识了呢?喜欢的话就赶快收藏起来吧!

更多韶关通天塔绘画(韶关通天箩景区)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