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2022年十大科技成果简要介绍(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主题团课),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2022年十大科技成果简要介绍(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主题团课)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2022年十大科技成果简要介绍(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主题团课)

□本报记者 张海涛 陈辉 逯彦萃 师喆

从郑州市红专路上不为人知的老旧院落,到龙子湖畔尽显创新潮味的崭新大楼,河南省科学院的变化不只“颜值”,更有内涵——战略规划清晰明确,专家拥有充分自 *** ,各项保障有力有效。

短短一年多时间,省科学院重建重振、脱胎换骨,生动折射出“十大战略”给河南带来的重塑性变革。

省委、省 *** 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立足河南新发展阶段,以前瞻30年的眼光,作出了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通过一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举措来育先机、开新局。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战略上的主动,才是最有力的主动。

“十大战略”顺应我省经济发展阶段性规律,集中体现了“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河南的发展方向、着力点,补短板、锻长板、固底板,是加速河南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春龙翘首,万物复苏。一项项战略加速推进,一条条举措落地见效,中原紧紧握住“十大战略”之笔,以“人一之、我十之”的拼抢劲头,描绘出一幅幅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新图景。

动力之变

创新改革源泉不绝

ChatGPT的爆火,再次证明这是创新为王的时代。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转型攻坚中的河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创新、更依赖创新。

省委、省 *** 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核心位置,把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首,重塑河南创新生态,坚定走好“华山一条路”。

成立省科技创新委员会,楼阳生书记、王凯省长任双组长,以前所未有的规格和力度优化决策、推进工作,充分彰显推进创新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河南省“十四五”科技创新和一流创新生态建设规划》《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工作方案》等先后出台,勾勒出一张张清晰的创新路线图。

今年春节长假之后首个工作日,全省15个标准化智慧岛集中揭牌。一座座“小岛”,培育智慧小气候,书写创新大文章。

这样务实的创新举措,正在快速推进,中原大地上,创新的大厦“三天一夯土,五天起一层”。

创新平台快速崛起。重建重振省科学院,建设6个研究机构,成立鹤壁分院和济源先进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高标准建设省实验室,推动10家省实验室入轨运行,设立12家省实验室基地。超短超强激光实验装置项目启动建设,大科学装置实现零的突破。

创新主体日渐壮大。遴选创新龙头企业116家、“瞪羚”企业10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超过50%,4家科技型企业先后在科创板、北交所上市。

创新人才近悦远来。成立河南人才集团,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全职引进国家重点人才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等10人,海外高端人才7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近3000人。

放弃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终身教授的职位,王彦明入职河南大学,“被河南的活力感染,被河南的机遇吸引。”他说。

创新的闸门一旦高高升起,人们的潜能就会滔滔喷涌、澎湃成潮。

大国重器所向披靡,世界最大直径“高加索号”硬岩盾构机在郑州诞生,成功应用于格鲁吉亚KK公路等多项国内外重大战略工程。

精微之物大有乾坤,数据中心光互连芯片、5G用铜合金材料打破国外垄断,实现进口替代。

改革与创新,一体两翼、互为表里。

“十大战略”,创新打头阵,改革压阵脚,都是现代化河南建设的动力源泉、关键招数。

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拆壁垒、破坚冰、解痛点、疏堵点,塑造河南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新优势。

国资国企改革,如一台大手术、一场攻坚战。

从根上改、从制上破、从治上立,全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完成99.5%,在国务院国企改革办评估中获评“A”级、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县域“三项改革”,扎实推进,持续深化。

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立竿见影,288个开发区整合为184个,全部组建设立运营公司。依法规范有序放权赋能,省财政直管县改革平稳落地,县域经济总量达到10年前的2倍,“成高原”迈出坚实步伐。

改革与开放是发展的双引擎,开放倒逼改革,改革扩大开放。

不临海不沿边的河南,如今正成为加速隆起的开放高地。

郑州机场北货运区全面投运,一架架货机有序起降;中欧班列(中豫号)再添新线路,“钢铁驼队”拓展丝路网络。

河南大力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对接高标准经贸机制,倒逼自身改革,对内重塑竞争优势,对外拓展发展空间。

作为开放主阵地的河南自贸试验区,在制度创新方面更是大胆试、大胆闯,累计形成515项创新成果,其中14项在全国复制推广。

对外开放的核心竞争力是环境。一年来,河南围绕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抓手,大力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河南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2022版)》出台实施。有事解难、无事不扰,审批越来越“少”、服务越来越“多”,去年河南市场主体数量突破1000万户。

以环境优化筑开放高地,河南开放能级越来越高,“朋友圈”越来越大。

因循守旧没有出路,墨守成规难以赶超。

今天的河南,创新活力充分涌流、创造动力竞相迸发,创新的“关键变量”正在转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基础之变

筑牢底板巩固优势

“小麦种在高标准农田里,那叫一个踏实!”早春二月的麦田里,商水县种粮大户邱守先满面笑容地说,今年麦苗长得壮,又是一个丰收年。

这块高标准农田设施先进,农民只需点两下手机就能完成田间管理。

作为全国重要的产粮大省、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大省,“三农”是河南的基本盘。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进程,直接决定了现代化河南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我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筑牢“三农”压舱石。

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种业创新正在改变我省农业。

我省出台《关于加快建设现代种业强省的若干意见》,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等六大行动,成立神农种业实验室,推进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建设,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建设中原研究中心,组建河南种业集团,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规划建设占地面积1476平方公里的“中原农谷”。

始终扛稳粮食生产重任。

新建756万亩高标准农田,克服特大洪涝灾害、小麦晚播等不利影响,去年粮食产量1357.87亿斤,连续6年保持在1300亿斤以上。

大力发展乡村产业。

加快发展十大优势特色农业,优质专用小麦亩数、优质花生亩数、食用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优势特色农业产值占比57.8%。

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优势劣势此消彼长。不进则退,慢进亦退。

我省大力实施优势再造战略、数字化转型战略等,不断巩固、提升自身优势,起笔现在、瞄准未来。

“以前回家开车得一天,现在高铁通了,4个多小时就到了!”张青山家在重庆,在郑州做建材生意,他今年春节返乡选择了郑渝高铁。

河南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交通网络还在进一步延伸完善。

济郑高铁郑州至濮阳段建成投用,在全国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网;高速公路“13445工程”接续实施,沿太行高速新乡段等14条高速公路通车运行,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8000公里。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力,着力打造经济新优势。

5G基站累计达到15.32万个,实现乡镇以上及农村热点区域全覆盖,网络规模居全国第5位。建成中原大数据中心二期等一批新型数据中心。推动全省高速公路“13445”工程智慧化建设和普通公路数字化提升,促进基础设施融合化发展。

能级之变

勇于角力产业提质

拖拉机、客车、起重机,提起河南制造,曾经离不开这“老三样”。如今,河南制造的名片变了样。

平顶山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片,濮阳全球首款氢动力人形机器人……一个个更前沿、更具科技范儿的“河南造”频频出圈。

名片变化的背后,是产业能级之变。

我省是新兴工业大省、制造业大省。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以来,河南坚定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创造性地实施换道领跑战略,在传统产业上高位嫁接,在新兴产业上抢滩占先,在未来产业上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高到24%、12%。

传统产业不是落后产业,更不是夕阳产业。我省推动钢铁、化工、建材、有色加快延链,推动传统化工向精细化工转型,推动传统装备智能化、服务化转型,焕发新活力,再造新优势。

在洛玻,超薄玻璃盖板可像纸张一样折弯,古老技艺与现代科技相融合;在平煤神马,普通岩盐变身高端化工材料PC,身价涨百倍。

比亚迪、宁德时代、福耀玻璃等汽车行业龙头相继入豫,河南汽车产业投资集团揭牌,我省全力在汽车赛道上实现换道领跑、后来居上。

“十四五”期间,新兴产业是区域产业竞争的关键,得新兴产业者得天下。

我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7个新兴产业,强化新技术研发,矩形盾构、氢能源、高铁轴承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郑州航空港超聚变厂区,这家全球领先的算力基础设施和算力服务提供商成立一年产值就达百亿元。

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抢占制高点。

我省加快氢能与储能产业发展,启动规划建设郑汴洛濮氢能走廊;积极推进类脑智能产业发展,启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示范区创建工作;探索发展量子信息产业,郑州技术交易市场诞生国内“量子技术交易”第一单。

数字化转型战略,正在全面赋能产业结构升级。

我省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快布局智能传感器“一谷六园”,成功举办2022世界传感器大会;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全省新增智能工厂(智能车间)185个。郑州数据交易中心揭牌成立,首日交易金额即达3805.5万元。

如今,河南在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先进计算、网络安全等有一定基础的数字赛道上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在区块链、元宇宙、量子信息这些风口产业上敢于突破、勇于角力。

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正在促进产业发生蝶变。

去年以来,全省上下通过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建设绿色低碳能源体系,绿色转型明显加快。2022年全省规上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增长9.4%,全省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发电量分别增长16.2%、51.7%、42.8%。

许继集团在做强电力装备的同时,光伏、储能、综合能源等新业务规模快速扩大,孵化裂变了海上风电、系统软件、重卡换电、检测服务等一系列新兴业务;全球首个十万吨级绿色甲醇项目在安阳投产,每年可“吃掉”二氧化碳16万吨。

河南博物院发布的文创数字藏品,每次上线即被“秒光”,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火爆全国,如今文旅文创成了生活里的热词。

作为文化大省,河南文旅“家底”丰厚,中华文化中众多超级IP在此集聚。

文旅文创和各行业息息相关,具有高渗透性、强融合性、可跨越性的特征,赋能作用明显,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在赓续文脉、汲取历史力量的同时,我省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把高能级文旅作为新的增长极,积极培育文旅文创支柱产业。

一项项产业能级的提升,意味着中原经济版图的重塑,更代表着中部大省加速崛起的铿锵步伐。

民生之变

聚焦实事力补短板

全面实施“十大战略”,既要有着眼全局的“大写意”,也要有精细入微的“工笔画”。我省“十大战略”深入践行共享理念,促进共同富裕,惠民举措提升着群众的获得感。

每当夜幕降临,社旗县城的酒乡小镇就变得流光溢彩、人声鼎沸。

像社旗一样,一座座县城,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功能集成,让越来越多村民变市民。

城镇化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河南步入了城镇化质量最高、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去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07%,比上年末提高0.62个百分点。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我省有针对性地实施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城市更新提质等“八大行动”,让城市宜居宜业、安全韧性。

在开封市铁路北沿街,原来的不透水人行道砖被更换为陶瓷透水砖,打造出会“喝水”的海绵路,居民雨天出行不再叫苦。2022年开封市成为国家海绵城市示范城市。

2022年全省开工改造老旧小区38.94万户,超额完成省定37万户的目标任务。开展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和供水排水供热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全省共整治窨井30余万座,超额完成了26万座年度整治任务。

与建设现代化河南相呼应,以回应群众期盼为初心,河南教育加速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

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再次入选“双一流”建设,全力打造“双航母”;遴选7所高校11个学科作为“双一流”第二梯队,加快培育“后备军”;在没有本科高校的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设立本科高校……近年来,河南高等教育奋力书写出彩“答卷”。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技能是就业的关键。

一把瓦刀,垒出一个建工产业;一把勺子,炒香一个烹饪产业……

建设“人人持证、技能河南”,是我省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作出的一项重大举措。

组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28.57万人次,举办河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重点打造10个省级人力资源品牌……一个特点鲜明,又深度契合河南需要的技能体系正在形成。

良好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色低碳转型战略让蓝天白云常驻,经济社会发展“含绿量”日益增加。

实施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完成造林219.23万亩。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完成生态廊道绿化9300亩,修复黄河湿地9000亩。

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一幅幅民生愿景化为现实,一张张笑脸诠释平凡幸福。

“十大战略”深入实施一年多来,重大改革举措深入推进,中原正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

勇于突破自我,敢于再造重塑。我们有理由相信,进入现代化新征程的河南,奋勇争先、竞进拼抢,定会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更多2022年十大科技成果简要介绍(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主题团课)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