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感谢关注,点赞,分享,收藏。)
以时间为主轴的艺术(阅读,影视剧,综艺节目,脱口秀,相声……皆如是),都需要层层递进,需要起承转合。音乐也是这样。
一般而言,主歌属于预备情境,铺陈细节,准备情绪;而副歌则是情绪升华,感情迸发乃至泪点引爆的段落。从绝大多数流行歌曲作品的主副歌的旋律、编曲、演唱,都可以看出这种对比。
歌词亦如是。今天以我刚刚创作的这首歌词谈谈,词意递进的缓急考虑。
终于
2019.12.1
1:02-1:16
词:张汇泉我们先从基本结构做一些划分。首先是主歌两段,A1, A2,然后一个过渡段落,歌词有所变化同时逐渐准备进入Chorus副歌的情绪和节奏。然后进入两段副歌歌词。最后则是基于副歌最后一句的一个变体。
如果用起承转合这个基本框架来分析,第一段就属于起。这一段可以铺陈细节,耐心状物,不必急于叙事和抒情。我在第一段基本就在说“失联”这两个字。但是这两个字用了很多角度去写。“不再回电”,四个字,实际上已经轻轻勾勒出一个场景,一方急于挽回感情,尝试过很多次无果的呼叫,另一方则完全拒绝给任何回应。第二句,虽然依然说的是同一件事,但是情绪又有了递进:对方不仅仅是不回复,实际上对方悄悄地“拉黑”了自己,是一种passive aggressiveness,消极进攻,而这种不回应地回应,个中含义不言而喻。这第二句,显然在不离开段落中心的情况下,又有所递进。
而这种递进仍不必着急,且看首段第三、四句依然在说同一件事情:“终于在信号满格的地铁,悄悄与你失联”。这里有几处设计。一方面,是营造对比。信号满格,在当今这个时代对读者来说意义不言自明,大家都体会过信号减弱网速变慢的煎熬;然而尽管“信号满格”,这样一种强烈着暗示了互联、互通、沟通没有障碍的句子,后面紧接着“悄悄与你失联”,进一步凸显了——我们之间的障碍不在于空间距离,不在于技术失灵,仅仅在于对面的你,不想再与我有任何瓜葛,再无其他解释。这种“能联络而不想联络”的正反对比,已经把主唱人的情感处境,此刻心境,勾勒清楚。相声界对贯口有一个要求:“慢而不断,快而不乱”,至少首段的一般处理原则,适用前四个字。【附注:关于“信号满格的地铁”不妨多分享几句。这一句我的初稿写的是“即时联接的城市”,初稿幼稚在于,一来不像是情歌用词更像是电信业的PPT(类似万物互联、区块链创业之类的),二则押韵感不好,三是缺乏地铁这样空间更精确的场景。】
接下来看第二段,算是“承”的段落。第二段,更加明确地交代了——一个刚刚分手的场景。可能我比较老派,新新人类可能较少体会挑选实体照片、冲印、装裱相框、摆在桌子上这类事情。不过这个细节我还是沿用了我自己的体会:“终于烧掉了相片”。摆放照片、收藏照片,当然是相爱的仪式感;撕掉、烧掉照片,扔掉礼物和纪念品,自然属于分手的仪式感。七个字把两人的关系现状、心境(一场比较剧烈、负面的分手、甚至需要烧掉照片)明确下来。“终于丢了项链”,同样,这个句子从功能上可以说和第一句基本相同,并没有更多地推进叙事。为什么?要给观众足够时间浸淫在一种情绪里,而不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还没有给观众足够地情感预备就急于引 *** 绪。引而不发,常常是欲扬先抑的上策。
“终于在吻痕褪色之前 凸显我狼狈”,第二段的三四句,也和第一段的三四句一样,作为段落的小结,和段落的情感小 *** 。因此,不再只停留于细节,细节开始和人,和人物的关系,和人物的心理状态发生深度勾连。“吻痕”,自然是关系的代表;“褪色”,代表关系终结。同时,吻痕一般发生在脖颈处,这里又和第二段第二句的项链,产生关系。这也是为什么这一段第二句的意象是项链,除了押韵考量,还有就是为了第三、第四句的逻辑联系。你送给我的项链不再了,空空如也的脖颈,自然更容易被看到淡淡吻痕——“凸显”我狼狈。实写脖颈空空如也,虚写心里空空如也,“狼狈”还有从旁观者冷眼看失恋人的第三方视角,也有凝视之下自怜自艾的第一人称视角。画面感,失落感,种种心绪,至此又进一步。
“转”,是第三段Bridge(桥段)的功能。第三段,主唱人第一视角的动作开始“活”起来,全歌的情感和叙事都在加速推进,以便自然进入副歌的情感密度。一个人的房间,失恋的场景进一步清晰化;另一个空杯,说明曾经两个杯子都是满的,而现在有一个杯子常常空着,再无人使用。明线是主唱人,在场;暗线是前任,早已离去,不再场。勾连两个人的是什么?主唱者依依不舍的思念,主唱者家里残留的各种同居生活的痕迹,以及可以想见共同生活中的点滴回忆,百般滋味,此刻涌上心头。接着,除了视觉,嗅觉也即将登场,一并登场的还有主唱人的心理活动:“还是忍不住泡起你爱的咖啡,嗅觉它骗我你还没走远”。如果房间里有和你相关的味道,我就可以自欺欺人,继续耽于思念,假装恋情结束未曾发生。“忍不住”,是心理部分;“嗅觉”,是气味和记忆;不仅如此,咖啡、咖啡杯,这两件道具还会在副歌中再次使用到。尽管歌词并非长篇小说,做不到草蛇灰线,伏笔千里,但前后照应,交代妥当,总归能给用心的听众一点会心之感。
副歌部分可谓“合”。至此,准备工作基本圆满,终于可以从容抒 *** 绪,推进情绪。至此,不再需要“犹抱琵琶半遮面”,也无需继续停留在细节、状物、描摹,而是可以以对话体,对心头真正所思所想的另一半进行大篇幅地抒情表达。我对副歌的设计依然是另一种对比,另一种扬抑,另一种反差:尽管思思想想,心心念念,字字句句,都是关于EX,却仍然在嘴上不肯服输,不肯低头,这种心情在恋爱中不可谓不常见。这一点上,上佳之作例如2009 林宥嘉《说谎》(施人诚作词:“我又不脆弱 何况那算什么伤”)2003 孙燕姿《我不难过》(杨明学作词:“我不难过 可是为什么 眼泪会流”)。我的处理是:“没有永恒的痛觉”、“没有止不住的泪”,自可想见此刻主人公在做什么?在心痛、在流泪。第二段亦然,“相信我今夜无需安慰“,实际上自然是需要人安慰,却无人安慰;“终于在某天真诚为你喜悦”,自然话外之音是——此刻我还无法为你真诚喜悦。而最后结尾在——我的手没有颤抖,当然,为了押韵结尾在“颤巍”二字。
结尾处的变体,也是流行歌曲常用的手法,在最后以略有区别的歌词/旋律进行一个加花式收尾。比如周杰伦《一路向北》“细数惭愧 我伤你几回 vs 停止狼狈 就让错纯粹”,就属于最后一段最后一句,在最后一次重复时对歌词做了微调;又例如王力宏《心中的日月》“彷彿聽見說愛妳 vs 那天聽見說愛妳”。这种些许变化,使用得当,常可以让人耳朵一亮,多些新鲜感,或者抒情之中再有新变化,余味悠长,言有尽而意无穷。这里我将前文使用的细节意象:咖啡、咖啡杯加入进来,把主唱者的说谎拆穿,如果双手不曾颤抖,那么打翻咖啡的人是谁呢?歌曲到此处,早已戳破的谜底进一步戳穿,整个故事叙事和抒情至此可视作完整。
简而言之,歌词铺陈情绪到抒 *** 绪,需要先缓而后急,渐入佳境;其中不妨有所扬抑,有所顿挫,sometimes it is better to take your time. 而其中缓急疏密,段落间的功能,句子间的功能,情绪与情绪的变化,不可冒进,不可僵滞。动静之间,需匠心巧运,仔细斟酌。
---
几句多余的话。其实作品还没发表也不成熟,就敢拿出来。拿出来倒不是傲慢,只是喜欢。俗气些说句谦辞:抛砖引玉。如果这点浅见,还能让同好有些微所得,是快事亦是缘分。不值方家一哂。感兴趣一起创作,欢迎电邮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