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12月15日:多云到阴天 气温7~16℃
新闻报料电话:0715—8128787新鲜事、稀奇事、开心事、麻烦事,欢迎拨打热线电话,我们愿意和您分享,帮您跑腿...
你知道咸宁有哪些文物吗?
你知道文物背后的故事吗?
咸宁上承周楚文化,下接吴越文化
境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
省保护单位47处
如何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咸宁历史
传承中华文脉?
怎样让咸宁的文化遗存“出圈”?
本土绘本《漫说咸博》做出了探索
文博会“出道” 圈粉无数
11月26-28日,首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在汉举行。
在众多的展品中,文物绘本《漫画咸博》很快凭借精美的装帧、丰富有趣的内容受到了参展者的喜爱。
“咸宁文化底蕴深厚,从这本书里便能略知一二。”
“原创的书签也十分精美,感受到了咸宁市博物馆满满的心意。”
“文物变得这么可爱,小朋友一翻开书就舍不得放下了。”
来往的参展者被“圈了粉”,兴奋地和它“合影”,还纷纷咨询购买渠道。
据咸宁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这本书已经在咸宁市图书馆以及咸宁市区的各个香城书房上架,且计划捐赠部分至湖北省图书馆,将作为公益性图书供市民阅览。此外,在咸宁市博物馆一楼大厅内,还专门为市民们开辟了一块“阅览角”,这本书也被陈列在书架上供来访者翻阅。
“漫说咸博一书以活泼的文风介绍‘咸博’,同时又跳出‘咸博’,进而扩大了本书的涵量。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可读性于一体,不失为一部老少咸宜的科普读物。”原咸宁市委党校教授、副校长艾国松在阅读后评价道。
“小白”作者让文物活起来
《漫说咸博》属于科普读物,目标群体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绘本由三个部分的内容构成,分别以“石光”“铜趣”“瓷语”为题,介绍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咸宁市博物馆馆藏文物。
为增强趣味性,还穿插设计有“咸博小课堂”“涨点儿知识”等互动性强的小栏目。
软萌的大熊猫、神秘的铜镜、霸气的弓弩……这些或呆萌、或精细、或粗犷的手绘形象均出自一人之手——魏杨。他既是本书的创作者也是咸宁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
2015年,魏杨进入市博物馆工作。在此之前,他并没有专业学习过文物考古类的相关知识,是真正意义上的 “小白”。
怎样才能更好地融入博物馆这个大家庭,更好地胜任馆内工作?他一直在思考、学习和探索。
他发现,想要拉近文物与人的距离,就必须展现文物“活泼可爱”的一面,让文物变得有温度。于是工作之余他自掏腰包购买了平板电脑,自学手绘相关课程,创作手绘文物形象。并通过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翻阅权威人士所著书籍、收听观看《国家宝藏》《国宝档案》等文化类节目来进补专业知识。
在创作第二章第九话“铜镜”时,为了更详尽地解读一面东汉时期名为“规矩八禽镜”的铜镜,他反复研看与铜镜纹饰和汉字有关的文史资料,最终将镜面上方的古铭文编译出来呈现给读者,力求保证所传递内容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这本164页的手绘文物故事《漫说咸博》最终顺利出版。
文创出新萌化一座城
其实,《漫说咸博》已经不是咸宁市博物馆在文创上的初次尝试了。
系列线上原创条漫,以时下年轻人喜爱的形式介绍咸宁的“国宝”。
其自主设计推出的“咸博萌宝”官方微信表情包也大受欢迎。
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属于自己的文化,是文化得以永续传承的前提。
“今天我带孩子们去博物馆,将来他们长大后又会带他们的孩子去各地的博物馆,文化和传统才能够很好地传递下去。”《漫说咸博》在致读者的话中写道。
博物馆这几个字,容易给人留下厚重刻板的印象。为了转变这种固有的思维,消弭博物馆与市民之间的距离感,也为了让更多人知悉历史,多元了解源远流长的文化,咸宁市博物馆一直在寻找创新的途径。
“创作《漫说咸博》绘本的初衷其实很简单,就是想让更多的人愿意和‘咸博’‘交朋友’。”这本书里集中介绍的文物只是“冰山一角”,魏杨说,在工作期间,他发现其实考古的过程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咸宁的民俗、古桥古堰古民居等都散发着非凡的魅力,未来他还希望将更多有关博物馆的知识、有关咸宁的文化,通过文物绘本这样容易被青少年被市民接受的形式记录传播开来。
全媒体记者:丁婉莹
编辑:周萱
监制:向东宁
出品: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