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在说这本书之前,我们先看看第一次 *** 战争。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 *** 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对华发动了侵略战争,即为第一次 *** 战争。第一次 *** 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严重危害中国 *** ,使中国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次 *** 战争,英军并没有一开始就直接先攻占广州登陆,而是北上逼近天津港口。道光被英军吓住了,加上奸臣的挑唆,道光把林则徐革职发配新疆。那为什么英军不直接攻占广州,大老远北上呢?一是广州远离政治中心,占领广州并不能给清 *** 带来痛处;二是广州在林则徐的经营下,口岸炮台林立,防卫森严,强攻广州英军会付出不小代价。但除了广州、厦门外,其他地方的海防基本上都松懈的很,所以英军选择北上。那为什么只有广州等少数地方有布防而其他地方没有呢?因为当时看的远的人没几个,清醒的人更是寥寥无几。林则徐便是那少数几个人中的一个。
第一次 *** 战争,英军两阶段入侵路线图
说到这,你们可能会问,为什么要介 *** 战争和绍林则徐呢?那本书和这些有什么关系呢?是的,有莫大的渊源!
在当时,林则徐是清朝最先放眼世界的人。他到了广东上任后,接触了许多西方国家的人和资料,知道中国军器科技不如西洋,所以他在广州不光禁销 *** ,竭力买外国炮,买外国船,积极加强广州港口海防外,除了这些,其实他还干了一件实事,那就是搜罗人才大量翻译外国书刊,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并编译了《四洲志》。 *** 战争爆发后,林则徐被革职流放新疆,临行前,林则徐把《四洲志》和收集的所有西方资料全部交给了自己的好友魏源,嘱托其编辑成书,希望以此能惊醒国人、强大国事。魏源也不负林则徐期望,则在《四洲志》的基础上,加上林则徐收集的材料,编译了一本书,叫《海国图志》。正是这本《海国图志》,成就了日本的“明治维新”。
那《海国图志》到底有多厉害呢?打个比方吧,金庸先生的小说中有为叫黄裳的人,他在帮助宋徽宗整理天下道家经典的时候,竟能触类旁通,写就了一本天下无敌的武功秘籍《九阴真经》,而魏源就是现实中的黄裳,《海国图志》就是现实版的《九阴真经》。
我们来看看它写了些什么内容以及对日本的影响就知道了。
首先看看它的内容。
在《海国图志》中,魏源不仅在军事上提出了“以守为战”、“以逸待劳”的战略思想,以及“诱其深入”、“坚壁清野”、“出奇设伏”、“水陆夹攻”、“草木皆兵”等战术原则,更为重要的是该书还系统地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等史地知识,涉及到各国的气候、物产、交通贸易、民情风俗、文化教育、宗教、历法、科学技术等,特别是对“器”、“技”等西方近代的科学技术作了充分的肯定,并大力倡导学习、引进这些代表西方科学技术的“器”、“技”。明确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并率先倡导学习西方文化。
所以这本书一问世,便对闭关锁国的清廷上下带来了不小的震动,因为对于这些墨守成规、目光短浅的掌权者来说,大清才是世界的中心,天下的主宰,他们不相信,更不承认会有国家比大清更厉害,他们认为西方的那些玩意只不过都是些奇技淫巧的东西罢了,不可取。所以,《海国图志》一问世,便受到清廷各级官员和大儒们的抨击、排斥,乃至封杀。
在看看它对日本的影响。
1851年,一艘中国商船在日本港口遭到搜查,在商人的行李中搜出来了三本《海国图志》,至此《海国图志》传入日本。传入日本后,迅速在日本上层社会进行了流传,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当时的日本也处于封建社会,《海国图志》中的许多言论同样被日本的统治阶层幕府认为是大逆不道,于是也成为了 *** 。但是在日本的贵族圈中还是争相阅览,广泛传播。幕府一看控制不住了,并且影响还很大,干脆就解除了对《海国图志》的禁令,从此《海国图志》在日本再次迅速传播开来,一经出版,基本上就是“秒售”,成为了当时日本的畅销书。《海国图志》中丰富的知识和先进的理念,为日本民众打开了一扇窗,就像现代的启蒙书刊一样,使日本民众看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大大活跃了当时日本社会的思想,使日本国民的思想迅速开化。其中有位日本的传奇人物,青年时为了买到《海国图志》,不惜冒着大雨,来到书店排队。这位传奇人物就是被日本人称为“军神”的日本海军元帅东乡平八郎,他一生最荣光的时刻就是对马海峡海战中率领日本海军击败俄国海军,成为了在近代史上东方人打败西方人的先例,这也使他得到“东方纳尔逊”之誉。
《海国图志》在传至日本十年之后,便成为明治维新上下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不得不佩服我们的这位邻居学习能力确实强大。日本完全抛弃了独尊华夏的思想,抛弃了东方,全面拥抱了西方,向西方学习,积极推动了日本的开国与维新。终于在1868年酿成了著名的明治维新运动,推翻了封建的幕府统治,使日本开启了工业化进程,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日本直接由半殖民地弱国挤进了世界列强的行列。这也是日本敢对原来的主人发动侵略战争的重要原因。
同样是封建社会,同样是被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国门,《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奉为神书,而在中国却是 *** ,不禁让人唏嘘。
从大清朝把《海国图志》列为 *** 就可以看出大清的顽固与腐朽了。大清朝在经历了 *** 战争的失败和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后,仍然坚信我天朝乃是正统,以“天朝上国”自居,战败了还不接受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所有外来的,非夷即蛮,一概排斥。
所以后来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失败,也成为了一种必然。甲午战争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实力不如日本,技术不如日本。慈禧太后在国家危难之秋,为了给自己庆生,不惜挪用了当时用来给海军作为开支的军费,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置民族危亡于不顾;战争爆发后还极力奉行“避战自保”的方针,李鸿章更是把北洋舰队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政治上的筹码,让整个舰队龟缩威海而被日本全歼;更又令人气愤的,离李鸿章最近的清军拒绝支援,因为这支部队的统领是翁同龢的门生,他不支援的理由仅仅是翁同龢和李鸿章有矛盾! *** 到如此地步还故步自封、妄自尊大,焉能不败?日本不光投资脖子以上部位,脖子以下部位都投资了,而大清脖子上下都不投资,不思进取、鼠目寸光,焉能不败?最高统治集团内部明争暗斗不停,为一己之私而枉顾国家民族命运于不顾,焉能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