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八大地狱之最,称为无间地狱,为无间断遭受大苦之意,故有此名”
————《无间道》
提到香港电影,“黄金十年”总是我们绕不开的话题,自1986年到1996年,在这十年间,武侠、动作、犯罪、惊悚、恐怖、文艺……等题材百花齐放。但之后由于某种原因香港电影逐渐走向落寞,再加上当时最大的台湾市场开始萎缩,港片慢慢走向了一个寒冬期。
虽然在98年、99年,内陆市场开始由体制制作,转变为商业电影制作,那些合拍片也开始逐渐有了苗头,但在大环境的影响之下,香港电影也已经有了些强弩之末的疲态。
可就在如此举步维艰的情况下,一潭死水的香港电影市场,却因一位名叫麦兆辉的编剧,被砸出了一朵巨大的浪花,这才有了所谓的"香港电影救市之作"——《无间道》。
《无间道》系列被称作“香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 *** 片”之一,它诞生于港片黄金时代落幕后的2002年,该作品获奖无数,拿下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中包括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在内的7项大奖,片中演员无一不被作品的璀璨光环加身,其后又被马丁-斯科塞斯翻拍成《无间行者》,囊括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改编剧本四项大奖。
《无间道》无论从剧情,拍摄技巧,演员演技,配乐,剪辑,逻辑,都堪称是港片的里程碑,可就当我们以为它在为港片市场另辟新河的开端时,结果却不尽人意。
时光飞逝20年弹指一挥间,虽然我们也看到了如《追龙》《导火线》《杀破狼》《无双》《寒战》等优质的 *** 题材作品,可我们却始终没有如期望的一般,看到港片的起死回生,甚至可以这样说,在当下合拍政策如此开放、以及内地市场的如此巨大吸引之下,当年佳作频出的“银河映像”也开始退居幕后,除王晶、成龙、陈木胜、林超贤、尔冬升、陈可辛等寥寥数人之外,余者已经很难再被打上“香港制造”的标签,《无间道》无疑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回光返照。
不知从何时起,香港的 *** 片已经成为了一种固定思维的类型片,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 *** 题材依旧是正邪对立、善恶交战却往往善恶难分,可反观《无间道》虽然它依旧是善恶对立,却不拘于陈规宏描故事本身,而是大篇幅着墨于人物的内心世界,没有宏大的动作场面,也没有炫丽的特效,简单说它就是一个抓卧底与抓叛徒的故事,可在主创们的精心布局下,这个“谁是卧底”的故事在讲得跌宕起伏的同时,还充斥着人物的道德困境,以及故事本身的矛盾叠加,最后甚至还将戏剧冲突上升到了一种佛家思想,这种调性的作品几十年难得一遇,不愧是一代经典!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无间道》主创背后的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关于剧本的故事
01.剧本的由来
麦兆辉出生于1965年,在警察宿舍长大的他,经历过无数的社会现实,在环境的影响下年少的麦兆辉成为了一名的学渣,中学时期就辗转了4所学校,最终年少辍学便早早地进入了社会,做过推销员也干过建筑公司,直到20岁那年他遇到一部改变他一生的电影。
由于麦兆辉从小有看电影的习惯,因此每当一有时间便会独自到戏院坐坐,某一天麦兆辉一如往常地来到中环娱乐戏院看电影,那天播放的是一部名为《芳名卡门》的西班牙电影,期间包括麦兆辉在内的所有观众,无不对电影跌宕起伏的剧情所吸引,于是散场后麦兆辉不禁感叹了一句“原来表演的力量如此伟大”,此后麦兆辉决定进入电影业。
庄文强、麦兆辉专访
说来也巧当年是演艺学校第一年招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麦兆辉报考了戏剧专业,结果遗憾被刷,时隔一年后他恶补专业知识成功考入戏剧班,此后又加入演员系,1990年,麦兆辉从香港演艺学院演员系毕业,1991年开始为一些小成本的电影担任副导演,并开始创作剧本,期间结识了好友庄文强(代表作:《阳光警察》、《东京攻略》、《特警新人类》、《愿望树》、《爱君如梦》、《我家有一只河东狮》、《无间道》系列、《老鼠爱上猫》、《头文字D》等代表作。)
但随着时间推移,由于市场的不景气,麦兆辉的事业开始走下坡路,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麦兆辉一边糊口一边创作剧本,就在麦兆辉处于事业最低迷的时期,麦兆辉告诉庄文强,自己受吴宇森《变脸》的灵感,写好了一个关于警察与卧底的故事想找他合作,并且还告诉庄文强“如果这部戏拍不出来,从此以后自己就退出电影行业,不成功便成仁!”
麦兆辉 庄文强 专访
02.好友庄文强的相助
但那时的庄文强事业如日中天,自己的小酒吧生意也不错,一直抽不出时间想拒绝便找了一个借口,建议麦兆辉自己先写,到时候自己再帮他修改。结果没过多久麦兆辉真的把第一稿剧本交给了庄文强,可庄文强当时还有5天就要结婚,好在当时庄文强的妻子觉得麦兆辉过得并不顺心便起了怜悯之心,加上也知道麦兆辉是个踏实的人,就劝庄文强无论如何都要拉朋友一把,因此在昼夜加班之下,庄文强熬夜将剧本修改了出来(修改了人物及台词),同是庄文强本人也被这个故事所吸引,最终决定通力合作,这就是《无间道》剧本的雏形。
庄文强 专访
03.剧本的升级
关于第一版《无间道》的剧本,上面提到其灵感来源于吴宇森的作品《变脸》,当时麦兆辉认为《变脸》中“换面”的故事情节,在当时的环境下几乎不可能实现,因此麦兆辉提出了一个想法,将两个人物的人生进行交换,没有超前的手术,只是人物身份与内心的交换。
麦兆辉在创作《无间道》剧本雏形时,当时只有警察到黑社会卧底的一条故事主线,后来在庄文强的台词与人物的升级下,刘伟强又在雏形剧本中添加了另外一条主线,让黑社会旗下的人物,反向也到警局去做卧底。
当然最后剧本的定位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由最初的 *** 单纯博弈,转变为了后来的主题升华,就像刘德华在采访中说的那句话:
“《无间道》的时候不是合拍片,所以故事可以写到比较人性一点,但是现在拍电影会有一些要求或是规矩,我们要小心。一些事情你猜不到,但在生活中的确会出现,拍成电影,那才叫新高度,现在更多的 *** 片是在视觉或者技术上做改变。”
这是刘德华在采访时一语道破“天机”,这也侧面反映出为什么有些港片,会因上映地区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结局。而这,也从一个更宏大的视角下,让我们看到了《无间道》这部作品在无意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也在无意中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巅峰之作。
ps:《无间道》剧本前后一共修改了二十多版,刘德华、刘伟强都参与了其中!
04.刘德华、王晶出力
可世事难预料原本信心十足的两人,以为这个剧本会受到诸多导演的追捧,结果找了很多导演都只是敷衍了事,觉得这个 *** 题材过于老套,当最后找到刘伟强的时候,麦兆辉、庄文强两人才找到一丝自信,但这时麦兆辉像疯了一样向刘伟强开了一个条件,让刘伟强找刘德华这种及别的影帝出演,而刘伟强也像是疯了一般直接答应了。
原本外人并不看好的 *** 题材,在刘德华看了剧本之后,却被迷得五迷三道,当时刘德华本想自己投资这部作品,却奈何资金不够因此放弃了这个想法,转而找到了王晶所在的电影投资公司让其出资拍摄,结果却不尽人意被公司高层所拒绝,但当时王晶和刘伟强相交颇深,便私下带着剧本找到了林建岳(寰亚电影主席),那时的林建岳刚刚入股寰亚电影,也想找一部作品做敲门砖,因此在王晶的撮合下,林建岳为《无间道》大胆的投资了2000万,继而这部港片巅峰才得以问世!
王晶 采访
演员与选角
01.刘德华、梁朝伟角色选择
导演刘伟强在找刘德华、梁朝伟出演《无间道》初期,曾问过刘德华、梁朝伟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谁演「刘建明」?谁演「陈永仁」?”
当时,刘梁二人都比较客气,都说让对方先选,剩下什么角色,自己就演什么角色,因此在两人礼让之下,选角问题便落到导演刘伟强的头上。
起初刘伟强也比较头痛,后来回去想了一晚上,觉得“陈永仁”这个人物相对要内敛一些,因此认为梁朝伟要更加适合,便最终做出了抉择,由刘德华出演“刘建明”,梁朝伟出演“陈永仁”。
不得不说刘伟强的眼光还是非常不错的,刘德华饰演的“刘建明”这个角色,给人一种充满锐气的感觉,也许是因为他演正面人物较多,因此当看到他出演反派时,总会给人一种讨巧的感觉,此类狡黠的人物在刘德华的刻画下,周身上所表现出的矛盾气质,非常符合他角色的整体塑造,因此此类角色非常适合刘德华。
而梁朝伟的“陈永仁”则更加的要“内敛”一些,除了没有“刘建明”那么张扬,人物的表达也比“刘建明”更要有层次一些,因此这个角色更加适合演技自然派的梁朝伟。
刘伟强 采访
02.林家栋角色选择
而林家栋被刘德华拉进《无间道》剧组时,刘德华也问他说:“我这有两个角色,一个叫“大B”是警察,另一个叫“傻强”是古惑仔,你选哪一个?”
当时林家栋想的是,刘德华是自己老板,戏中演的是警察那自己肯定要跟着他,加上自己从业生涯里也没有演过警察,因此也想尝试一番,便果断选择了“大B”一角!
结果充满戏剧性的是,当拍到最后天台上那场戏时,林家栋整个人就懵,因为在开机前导演刘伟强告诉林家栋,他的身份其实跟刘德华一样是卧底,等下要拿枪干掉梁朝伟。
原来“大b”这个角色,编剧庄文强和麦兆辉最初设计的就是内鬼,不告诉演员就是为了不影响他发挥,这样演出来观众就看不出一丝端倪,毕竟这个设计连演员自己都不知道。
有一说一,主创们的这个设计还蛮有趣的,让林家栋最后放冷枪干掉梁朝伟,现实和电影来了一个大转换,把刘德华搞得自首无望,看他表情,又正又邪,实在太到位了。
剧本的变动
01.曾志伟“扫盒饭”名场面来历
关于这场戏,网上是众说纷纭,有说是曾志伟临场改戏,也有人称是导演刘伟强骂现场工作人员提前吃盒饭的灵感……反正各种版本层出不穷,然而当我四处收集资料后发现这些说法都是子虚乌有,因为真相只有一个:
这场戏当时有四版剧本:
第一个版就是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吃盒饭,曾志伟将桌上的盒饭扫掉,双方不欢而散!
但编剧庄文强写完这版剧本后,刘德华、梁朝伟、包括导演刘伟强等一众人都觉得有些夸张,因此就否掉了这版故事。
于是乎庄文强就写出了第二版剧本——曾志伟和“黄sir”在警局下棋,可后来得知王晶在《黑白森林》中用了这个设定,因此第二版剧本再次被否。
后来庄文强写出第三版剧本,韩琛带着一众兄弟在局子里拜关公,黄sir一行人就在旁边看着,结果还是一样被否。
无奈之下庄文强写出第四版剧本——刘德华和梁朝伟的一场交流戏,也就是两人被各自的老大派出来逢场作戏。结果刘德华、梁朝伟两人看完剧本就一口回绝了,因为他们觉得两个人物在此时此刻是不会说话的,一旦说话人物身份就会穿帮,最终还是否掉了这版剧本。
此时大家进入了一个死胡同!
说来也巧,当时曾志伟这个当事人又不在现场,因为当天有剧组探班,曾志伟觉得不忙便晚到了现场,待曾志伟到了片场后,一问今天拍什么?庄文强才给了他4个版本的剧本,先看的第二版说不行,第三版还是说不行,最后看了第一版才说:“喂,这个行耶”(像极了甲方过方案)
最终在麦兆辉与庄文强的合计之下,几方还是采用了初始的这第一版剧本!(据说当时导演刘伟强对这版还不是很满意)
不过总的来说,这段剧情应该称得上是全片中的名场面之一,整段戏中没有一句台词提到好坏、正邪或善恶,但在镜头语言中却处处清楚表达着主创对于角色的褒贬,编导将戏中的正反两派进行了颇有意味的刻画,而且将传统 *** 片的烟火缭绕,热血沸腾的暴力和硝烟降到几乎为零,单以演员的表演与台词彰显出人物之间的硝烟弥漫,这一反传统的创意也成为了本片成功的最大因素之一。
庄文强 专访
02.“三年之后又三年的来历”
据编剧庄文强透露,梁朝伟刚拍《无间道》时,每天都很内敛,除了拍戏、摆po,就很少和人交谈,
直到和黄sir拍天台戏那天,梁朝伟突然找到编剧庄文强,特别客气地说:
“你在这里写10年,我可不可以讲3年之后又3年呢?”
庄文强想了想说:“3年之后又3年就是6年,那么3年又3年又3年不是9年咯,你不如就再讲回一个三年又三年!”
于是在梁朝伟的建议下,才有片中这段场景!
庄文强 采访
03.结尾天台名场面的诞生
其实原剧本的天台戏是一场,刘德华、梁朝伟打到死的动作戏!
但两人在开拍前对戏时,忽觉该剧情和作品本身的基调并不契合,因此当场向麦兆辉和庄文强两位编剧建议,能否将打戏改为文戏,而后在梁朝伟和庄文强的商讨下,庄文强扮刘德华,梁朝伟扮自己,两人一字一句在现场临时改编出了片中这段经典桥段。
庄文强 采访
04.动作戏的删减
该片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在原剧本里其实有着大量的动作戏,并且由林迪安(《食神》《破坏之王》《济公》副导演、《黑客帝国》、《蜘蛛侠2》动作设计)担任动作指导,但导演刘伟强认为动作有些过时,便让林迪安重新设计,可林迪安一直达不到刘伟强预期,最终刘伟强放弃了拍动作戏,只保留了傻强就陈永仁中枪以及最后的天台打戏!
不过有一说一,正因为本片没有动作戏,才令该片打破了传统 *** 电影,以电影内核佛家思想探讨人生宿命的对抗,重点着墨于每个人物的内心挣扎和心理转变的淋漓尽致, 这一点尤为吸引观众,尤其是影片最后的升华,将打戏改为文戏,在剧情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铺垫,所有人的冲突一股脑爆发出来,让人每次回味都会有一种宿命般的感觉。
庄文强 采访
05.陈永仁 被删戏份
《无间道》中有这样一幕:梁朝伟在路边偶遇前女友,当看到她身后的小女孩时问:“几岁了?”前女友回答:“5岁”,等梁朝伟离去时小女孩才说了一句:“妈妈,我今年6岁了!”
原来,梁朝伟与前女友在7年前分手时,前女友就已经怀孕,但因为不满梁朝伟是古惑仔,便骗他把孩子打掉了,如今时隔多年再见以为他还在混,因此故意说小女孩今年五岁,就是不想让他知道这是他的亲身女儿。
但你以为陈永仁只见过女儿一次吗?错!其实见过两次,因为第一次被删了!
在《无间道2》(前传)的删减画面中,其实两父女就已经见过一面,并且梁朝伟还逗了一下自己闺女,这一幕为人物增添了一抹悲凉底色。
那是在梁朝伟与“傻强”出狱后,在路边等车去倪家的过程中,一位老人抱着一个出生不久的小女孩同样站在路边,小女孩目不转睛的看着身边的梁朝伟,梁朝伟见小女孩十分可爱,便用手指头戳了戳她的脸蛋,随后上车离开,可没过多久梁朝伟前女友出现了……
或许是这段故事与剧情连接无关紧要,因此主创们才删掉了这段戏,但在我个人看来,这次见面与第一次相结合,更加能体现“宿命”一词,但后来转瞬一想,结局虽然差强人意,但还能让人接受,毕竟也算是留下了一丝血脉。
刘德华与蔡琴的无私
01.刘德华
当时刘德华在《无间道》中其实不光是主演,他同时还手握剪辑权,掌控着电影的剪片,但他为了平衡戏份,剪掉了很多自己的戏份,让其他演员能够发光发亮。
可据林家栋透露,刘德华牺牲了个人利益来帮助其他演员,但那些演员从始至终都没有感谢过他。
于是林家栋就曾问刘德华为什么这么做,刘德华直言道“只想让这件事成功。”虽然林家栋为刘德华打抱不平,但刘德华却丝毫不在乎,本人也从来没有提及过,这个气度或许就是刘德华能够常青娱乐圈的原因吧!
林家栋 采访
02.蔡琴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梁朝伟与刘德华在音像店听《被遗忘的时光》这一幕?
其实在2002年这首歌只是少部分人熟知,并没有广为流传,但《无间道》一经上映此歌突然大火,而演唱者蔡琴却浑然不知!
那是2003年,当时蔡琴正在北京筹备个人演唱会,期间并没有将《被遗忘的时光》放在演唱名单的靠前位置,因为在蔡琴看来,这首歌并不是一首讨巧的歌曲。
但在当时这首歌因为《无间道》的缘故,已经火遍了大江南北,只是蔡琴忙于首次在北京的演唱会筹备工作,因此并不知晓。
直到演唱这首歌的时候,当蔡琴刚刚唱出“是谁~”这个两个字时,下面的观众席顿时沸腾了起来,尖叫声、叫好声不绝于耳。
当时蔡琴并没有在意,只是觉得原来北京的歌迷这么懂这首歌,于是接着演唱,结果唱一句下面沸腾一次,蔡琴一度认为下面的歌迷都是自己的知音。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蔡琴得知了《被遗忘的时光》出现在了《无间道》之中,也正是这个原因,才导致之前的演唱会燃爆现场。
随后,蔡琴连忙叫妹妹帮自己租了《无间道》的dvd,想要一探究竟,结果看完后,蔡琴第一想法不是觉得自己有多厉害,而是觉得导演刘伟强很是聪明。
当年的创作者包容心好像都挺强的,蔡琴在发现自己歌曲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他人用于商业用途中,第一反应并非“律师函”警告,而是夸奖对方能物尽其用!只能说当年的市场是那么的和谐。(这里不是推崇侵权哈)
写在最后
01.
记得年轻时看《无间道》其实只是为了跟风,怕和身边人没有共同语言,至于作品中的内核好像并不关心,直到年纪稍长后我才发现,曾经的我只是囫囵吞枣,错过了这部短小精悍的帧帧经典。
如今再看这部作品时,又有了更深层次的发现,与以往的 *** 题材不同,它真的好像把我带入了故事之中,而不是现在粗制滥造的作品,往往只停留在对反派的刻板描写,那些抽烟霸凌、一言不合拔刀拔枪的复制惯性作品,毫无营养之说,都是现实捕捉和价值的工业复制品。
但反观《无间道》这部作品,无论是正派亦或是反派,编导都深深地刻画出了他们生而为人的深刻一面,关于善恶的复杂性,以及人物的内心阴影区。作品向我们诠释出了太多,那些身不由己的人世间过于浑浊,以至于做一个好人的代价也如此深重。陈永仁低估了反派的善良,而刘建明又高估了坏人的恶意。借用作品里的一句话,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有时候这个世界上不一定是善恶分明的,那些所谓的善与恶其实只是一种表现形式,每个人都是血盆大口的深渊。
02.
有人说《无间道》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作品,
因为它呈现出了成人世界中 *** 裸的真实,
特别是在电影的开头与结尾它引用了涅盘经上的话语来隐喻,又或者展开剧情,这种手法无疑是相当之宏伟的,在带给观众无穷想象的同时,也延伸出了作品的内核。片名“无间”的意思暗指“无间地狱”,寓意为两个身份都本不该属于自己的人,陈永仁与刘建明生活在一个类似无间地狱的环境里,双方都怕被他人拆穿自己的身份,但是他们忘记了一点,进入无间地狱是没有轮回的,只有永远受苦,现实中那些所有的准则与次序,并没有出现在现实的娑婆世界里,有的只是无尽的煎熬,或许最后的死亡,就是他们的另一种解脱。
两人都想过最后的结局,以为自己能按照所想的计划发展,可由于最初的一步错,造成了后来的步步错,所谓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其实命运一开始根本就没有安排他们走上最好的那条路,这就是黎叔的那句至理名言:“我本将心像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03.
当然这部作品至今还吸引我的一点,除了它满满的港味以外,还有一种对于港片的情怀感,“情怀”这个词很是讨喜,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一个感觉,我们这代80后对于港片,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喜爱感,曾经的“双周一成”,梁家辉、梁朝伟、张国荣……都受到无数人的追捧,每位影迷都将自己的偶像放在自己电影世界的神龛中,仿佛我们这代人看电影不仅仅是为了看电影,而是转变为一种成长的旅途。
但自从“港片北上”后,不知道是“规矩”的重新确立,还是因为文化冲突,使得这些年的港片丢失了它原来的味道,这些年的港片,几乎没有带出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新面孔,终究还是上个世纪那批演员在轮换轴转。
虽然我也明白,港片注定回不到它当年的那个“东方好莱坞”时代,但我依然对它饱含了满满的期待……
感谢阅读到此,拜了个拜!
附:20年前和今天的对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