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画中寻张云雷图片(张云雷演唱的歌曲画中寻),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画中寻张云雷图片(张云雷演唱的歌曲画中寻)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画中寻张云雷图片(张云雷演唱的歌曲画中寻)

对张云雷的单曲和EP,我一向态度平平,单纯出于情感因素买来听听也就算了。

毕竟我爱的是他的相声。

在我看来,张云雷在年轻一辈的逗哏里可列前三,在年轻一辈的歌手里,emmmm……我们孩子乐意唱唱歌怎么了?花你们钱买话筒了?

然而当我漫不经心,抱着“孩子又交作业了”的想法打开《画中寻》,第一句出来,我立刻被抓住。

好听。

他真的是歌手张云雷了。

虽然他前几句唱出来,我还没能听清歌词抓住故事线,但是他营造的场景、氛围在第一时间表达了出来。

张云雷的这首《画中寻》,像是一幅徐徐展开、渐渐深入的画卷,随着歌词一句一句唱出,整个故事也逐渐清晰完整。

张云雷把这首歌演绎得极其出色,他既是作画人,又带我们进入画中去寻那抚琴的歌者,寻见之后,又化身歌者,悠扬婉转。既寻觅得,释然离去,不必长留羁绊,只一念珍重。

作画者的淡泊、寻人者的探求、抚琴歌者的戏腔,三个角色层次清晰互不相扰,和谐统一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画中寻》这一有歌的画、有画的歌。

张云雷唱歌这个画面感营造太厉害了。闭着眼睛听,能看到张云雷穿着大褂,循着琴音歌声缓缓行走,镜头跟着转折,一条条胡同、一棵棵花树、一波波水光清晰呈现,到那两句戏腔,仿佛给抚琴歌者切了个近镜头,歌罢,寻人者迤逦行至画卷末端,歌曲结束,余韵袅袅。

能把一首歌的画面感营造到这种程度,说明张云雷“说学逗唱”里“说”的功力涨了!对,你没看错,不是“唱”,而是“说”!

相声的“说”,不仅仅是口齿清晰,不仅仅是贯口tangtangtang,不仅仅是绕口令练嘴皮子,那是初级。真正高级的说是讲故事,是几句话营造画面感、氛围感,能一张嘴就带观众身临其境。

以前和老郭、小岳岳相比,张云雷这方面差着一大块,需要捧哏的给大力托(这也是为什么有的观众觉得九郎抢戏的原因之一),然而现在听了《画中寻》,我觉得那一大块已经追赶成没那么大的一块了。

鼓掌!呱唧呱唧!(小岳岳我还喜欢你!)

准确地说,张云雷这首歌看得出来,说相声的“说”进步了,唱歌唱戏的“唱”当然也进步了!

除去对情绪的把控、对故事的理解,技术方面突出的两点,一是气息的控制更好了,二是演唱的意识提高了。

张云雷唱不同的歌,音色会有不同的调整。比起《听潮》的清亮甜美,这一首《画中寻》音色的厚度增加,情感的处理更像是历尽千帆的过来人,不远不近,不温不火,情感始终悬浮。

作为一名长期面对现场观众的相声演员,张云雷对声音的控制非常稳定。他能对不同的歌做出不同的处理,是因为他的气息控制足够强。

一个刚入歌坛的新手,“有个人特点”和“只有一个样子”是有区别的。个人特点可以有很多面,很多面组成最突出的优秀的令人过目不忘的则属于个人的鲜明特征。

这才是张云雷选歌、出歌、唱歌,一次次努力尝试的路线。

无论说相声亦或唱歌,张云雷不愿重复、也不想重复、更有能力做到不去重复。他站在一个好的平台上,无论其作品传统还是现代,文化内核不变,都深刻烙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传统和现代,继承与创新,本就是事物的两个方面,既可以是“全盘继承后的创新”,也可以是“复古,但是很潮”。

我们现在看到的传统,是历史上曾经的“现代”,我们现在所谓的“现代”,以后也会成为后来者眼中的“传统”。

就像张云雷这首《画中寻》以琵琶为伴奏乐器之一,但现在的人可还记得曾经,琵琶也是“外来”的呢?

在一次次探索、磨合、碰撞中,一个优秀的具有多面性的相声演员、歌手张云雷逐渐成熟。

这样的张云雷有眼光、有思想、更加有锐气。

2019年以后,张云雷几乎失去了所有的上层资源。

2020年,张云雷和杨九郎一起上“人民好物”直播,给了粉丝一线希望;后来他俩一起上了央视频的《中华诗词小会》和《春晚朋友圈》,尽管后续没上天津春晚、没上大封箱等等话题依旧众说纷纭,但本次《画中寻》的项目平台、推广平台、传播平台,都在悄然显示着张云雷再一次崛起、撬动传统文化代言人的决心与毅力。

战士也许会被阻碍,但永不会屈服。

不管粉丝是哀怨还是期待,张云雷本人倒是日渐丰腴娇憨,17、18年脆弱易折的仙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比司藤更像富贵花的neinei。一个人的内心是不是富足安定,外在看得出来。

这二年老郭也没闲着。斗笑社“时代旋律家国情怀”,京剧的动静也越来越大,王惠说要搞鼓曲社,杨九郎更是直接说“文化自信”,德云社的旗帜和路线是越来越明白。作为云字科的大师哥,南京德云社的少东家,张云雷个人的路线方向和德云社一致,这奇怪吗?

我们作为观众听歌看相声,哦,还能继续看团综,多美好的日子啊,一起期待吧。

更多画中寻张云雷图片(张云雷演唱的歌曲画中寻)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