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张抗抗的三次婚姻(张抗抗咋了),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张抗抗的三次婚姻(张抗抗咋了)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张抗抗的三次婚姻(张抗抗咋了)

女作家三驾马车,分国内版与海外版。

海外版的三驾是:

一是严歌苓,大家都知道,略过不提;

严歌苓

二是张翎,电影《唐山大地震》原著作者,在海外当医生之余,却一部部地写民国时期的小说,因为站位在海外,所以,她会写到建国后,一位农村姑娘,会发愤自学外语。

另一位是虹影。虹影是重庆作家,却在海外写上海题材,小说里却没有一句上海话,看起来非常虚假。与王安忆的上海题材小说不可同日而语。

而实际上,王安忆的上海题材小说里,上海味已经非常淡薄,因为王安忆的母亲是大家都知道的女作家茹志娟,王安忆自小生活在作协大院里,并没有对上海市井生活的贴身了解,甚至上海话都说的不地道。但虹影的上海题材小说,连一句吴侬软语都没有,自然无法望王安忆之项背。

国内版的三驾马车,就是 *** ,王安忆,张抗抗。

其中,张抗抗生于1950年,王安忆生于1954年, *** 生于1957年。

年龄差距达到七年之久,但奇怪的是,她们都属于一代人,严格的意义上讲,都属于“知青一代”。

***

这关键原因,是 *** 踩上了“知青”的尾巴,可以说是最后一代知青。所以她们三人都有“知青题材”的交集。

三个人中, *** 本可以不下放,但她立志磨砺自己,走一条艰难的文学之路,高中毕业,主动要求下乡,从而才赶上了知青时代的尾巴,而在她下乡的时候,知青大返城已经蠢蠢欲动了。三个女作家中, *** 确实很铁,属于理想主义一代。如果不是她在《大浴女》中描写的那一件事的话,那么, *** 是三个女作家中最为阳光的一个。

张抗抗

舞文弄墨的知青,其实并没有吃过多少苦。张抗抗69届毕业生,下放到黑龙江,一直写作不断,1972年发表了首篇作品《灯》,1975年出版长篇小说《分界线》,基本一直在恋爱、育子与离婚的过程中,想受苦也没有机会受苦,如果论孤寂的话,就是感情的苦。

三驾马车中,张抗抗起点最高,因为张抗抗在1979年的时候,就已经写出了大学生生活,而这时候, *** 才考虑以她身为中学生的妹妹为原型,创作《没有钮扣的红衬衫》。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红衣少女》,电影版失去了小说的冷峻、反思与批判意味,成了一部彻头彻尾的中学生题材电影。

而三个人中,王安忆反而是起点最低的,她最早是以儿童小说起家,她的清丽、简洁、灵动的语言,要比后来坚守在儿童文学阵地里的曹文轩不知要高出多少档次。

王安忆

但王安忆适时地进行了转型,以一部她的知青生活为基础创作的《小鲍庄》成功地宣示她转向 *** 学。

综合地看来,王安忆的起点是儿童文学, *** 的起点是中学生文学,而张抗抗的起点是大学生文学。

张抗抗的第一篇获奖小说《夏》,可以说是一篇为改革开放定调的文学宣言,准确地合拍了之后文学的总体基调,不能不说张抗抗有着相当的敏感性,准确地把握了时代的主题。

在三位女作家中,张抗抗可以说是与政治最为关切。如果我们读过她的《夏》,就会佩服张抗抗的敏感性与敏锐性,毕竟,她在写这一部千字有余的短篇小说之前出版过一部充满着口号与概念化的长篇小说《分界线》。

在追踪时代的热点上,张抗抗有着超乎 *** 与王安忆的天赋特长。

八十年代中后期,文学开始向内转,就是从外在的时代描写,转向内心的世界。这里我们顺提一下,莫言以一篇《透明的红萝卜》,搅局八十年代中期的中国文坛,左蹬右打,风卷残云,把张抗抗这一帮先期出道的女作家的按部就班的叙事风格,给冲击得七零八落,从此,也强行地把张抗抗这些女作家们带上了“隐性内心”的写作途径。张抗抗的早期明快不见了,转而来展示女性的内心欲望。

三位女作家,都找到了她们各擅胜场的写字板。

张抗抗的情感史,被她写进了长篇小说《隐形伴侣》。这部小说里,她详细地描写了她与第一任丈夫的相识过程,当时,张抗抗因为写作的关系,结识了从事编辑的男生,一来二去,志趣相投,两人相恋并结合,生有一子。

但很快,这段婚姻结束,之后,开启了张抗抗长达十一年的空窗期,直到1982年遇到后来以《狼图腾》而名声大噪的姜戎。

张抗抗与姜戎1984年结婚。在张抗抗的文章中,一直把姜戎描写成一个爱妻牌的好丈夫,她从国外回来,丈夫不在家,委托朋友到机场接张抗抗。张抗抗在姜戎那里,获得了小女孩的被关爱的感觉,非常满意。

但在姜戎的前妻的笔下,姜戎却是一个虐待妻子、出卖朋友的十恶不赦之人。

姜戎原名吕嘉民,比张抗抗大四岁,当年下放到内蒙。我们在电影《狼图腾》的开头,可以看到一群知青来到了内蒙古大草原,这一段场景,是小说里没有的。电影是根据姜戎的真实经历而复原了当年知青下放的那一幕场景。

在这里,姜戎赢得了女知青张红军的爱情,成为姜戎的第一任妻子。

日后,张红军化名野莲,写成了描写这一段经历的长篇小说《落荒》。

姜戎与张红军的感情破裂后,与第二任妻子李楠结合。直到1982年,姜戎遇到了在文坛上熠熠生辉的张抗抗的时候,向张抗抗发起了感情冲击。

姜戎第一任妻子张红军以切身之痛,详细地描写了以丈夫为原型的小说人物对她的伤害,一个女人,而且是一个有才华的女人写的伤情文章,让《落荒》这部小说令人不忍卒睹。

《落荒》出版于2001年,而《狼图腾》出版于2004年,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隐约的轨迹是,姜戎的第一任妻子的血泪控诉史, *** 了姜戎,也投入到小说领域,开写日后轰动一时的长篇小说《狼图腾》。

张抗抗说她不知道姜戎在写《狼图腾》,但实际上,《狼图腾》的编辑正是张抗抗的御用编辑,张抗抗不可能不知道姜戎整天在家伏案写什么。

值得注意的是,《狼图腾》中只字不提知青们的感情生活,而专注于描写人与自然的矛盾,显然,姜戎没有接过第一任妻子射过来的利箭,而是王顾左右而言它,侧重于狼性的探究。

电影《狼图腾》 剧照

可以看出,他采取的是一种藐视第一任妻子立场的态度。

当然,婚姻中事,外人难以看清,姜戎第一任妻子张红军的怨愤,谁对谁错,旁观者自然无法弄清。

但是,当年同样到内蒙插队的女知青张华,也在同一时期,化名逍遥,写了一部纪实小说《羊油灯》,再次站队张红军,揭露张红军前夫的种种劣根性。

《落荒》与《羊油灯》这两部侧重于表现知青感情生活的小说,因为太过惨烈,可以看成是“后知青小说”,它们已经没有了梁晓声知青小说里的壮怀激烈,透着一股对人性的深刻的不信任与质疑,真正称得上是字字血泪,句句痛彻肺腑。

这两部小说均出版于2001年,而2004年,《狼图腾》横空出世,两位前知青、业余女性作家的愤怒倾诉,立刻掩没在一片为“狼性”欢呼的狂潮中,无人问津。

《狼图腾》剧照

谁为人性呐喊过,为人性呼唤过?那些高标着为“人性”而写作的作家们,又有谁去正视过被“狼性”践踏过的无辜的生灵?

当然,有一个女性作家,发出了她的愤怒的控诉。

这就是三驾马车中起点最低的王安忆。

2006年,王安忆写了一部小说《叔叔的故事》,描写了一个作家叔叔,如何欺骗一个文学女青年,用他的苦难,诱引这位崇拜叔叔的女文青投怀送抱。

王安忆在这篇小说中,首先把她的有力的投枪,刺向了一直在文坛上用苦难来装点自己辉煌的牢狱作家。

一般评论者认为,这个叔叔是隐射张贤亮。

而事实上,这样的欺骗下一代的叔叔并不仅仅局限于张贤亮。

小说里的这位叔叔下放在安徽,倒更接近于严歌苓笔下的那个在她少女时期骚扰她的著名的安徽大作家。

王安忆为女人发声,揭露了炫耀苦难的作家夸大、虚构、美化他的苦难,来制造英雄的光晕,炫晕不谙世事的小姑娘。

不管王安忆是不是真的刺向了张贤亮,但一个勿容置疑的事实是,在这篇小说发表后,张贤亮减少了他的炫耀苦难的写作,《绿化树》本来是他炫耀苦难系列的开首之作,但这一系列在紧接着出现了一部《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之后,便无疾而终。

张贤亮的这两部小说,分别描写了他在农场中结识的两个女人,其中第二个女人是他的妻子。在小说里,他把这个妻子描写成不满足于“我”的功能不行,转而他枝别栖。实际上,这个小说就是把家庭生活里的一点床上事,拉扯到时代的背景下,认为床上不行,是因为社会身份的尴尬。

如果张贤亮接着要写这一系列的第三部小说的话,那么,他就要碰到他用他的苦难打动年轻的女文青的新的情感史了。

张贤亮适可而止地中止了这个写作,但在他的《习惯死亡》中还是隐约其词地描写了一个迷恋他的女文青的一往情深。

而张贤亮没有写出的部分,我们却可以在 *** 的长篇小说《大浴女》中看到续篇。

《大浴女》中描写一个热爱文学的女青年,爱上了一个大西北的有着苦难经历的中年作家,不可思议地爱上了他。

小说一出,评论家白烨立刻告诉张贤亮,说《大浴女》里写你了。

张贤亮吓了一跳,急忙找来《大浴女》,看完之后,如释重负,毕竟 *** 手下留情,并没有把他为原型的角色写得过于不堪。

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出, *** 与王安忆都在同一时期,把她们的女性的矛枪,投向了那些以苦难装点门面、但却在现实生活中欺世盗名的男性写作渣滓。

可以说,王安忆、 *** 日后为什么能在文坛上屹立起她们的地位,与她们坚守她们的人性的批判底线有着密切的关系。

《狼图腾》剧照

但相对而言,张抗抗自称“人性是她的写作宗旨”,但实际上,她在为人性的慷慨陈辞上,却日显黯弱,而却在她根本不知晓的领域里,胡乱发声,本来她有着相当高的起点,最终却违背了她的发声宗旨,而沦为时代的负面与背面。

只能说张抗抗在三驾马车的并行中,落伍了。

《狼图腾》剧照

但我们也没有必要回避张抗抗曾经有过的文学成绩,这才是实事求是的理性的态度。

相关链接:

张抗抗今日的所作所为,在她第一篇获奖小说《夏》里就埋伏了潜因

更多张抗抗的三次婚姻(张抗抗咋了)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