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01
南怀瑾:我不养生。忘掉身体,忘掉自己,甚至忘记了寿命长短,忘记时间、空间。你越是搞身体,希望它长寿,越糟糕了。我告诉你的是真话,是原则。这个原则里头又包含了很多方法,自己要懂得医理等等。
南怀瑾养生的“忘”正暗合了《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
当把身体处于虚无,处于空的时候,反而是最寿身体的时候,养生的最高境界大概莫过于忘掉身体了,同自然融为一体,把寿命淡然处之,“空”才能最接近于“有”
《道德经·十三章》“吾有大患,及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同样说明了这个道理。
02
南怀瑾:说到养生,还有一件事告诉大家,《黄帝内经》有个主要的观念,与道家讲的相同,生命重要的是养生,保养,不是卫生。西方文化讲卫生,是消极的。卫是保卫,防御。养生是积极的,把现有的生命再加培养,自己来培养。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所以预防疾病是养生的主要目的,当你已经生病的时候再去养生就是晚了一步,要积极地去培养生命,这才是养生的正道。
《黄帝内经》认为疾病的发生是正邪斗争的结果,正气是人体抗病的能力,邪气是致病的原因,扶正气,避邪气,就不易发生疾病。养生也就是培养生命正气,避免邪气入侵的过程。
03
南怀瑾:“盖闻善摄生者”,“摄生”这个名称要注意,这是老子最先提出来的一个道理。什么叫“摄生”?道家讲“养生”,“养生”应该比“卫生”好,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老子的道理远不止养生,更要“摄生”,“摄”字是自己把握住,这就不止养生了。所以,成仙成佛完全操之在我,自己可以做主。这个“摄生”的名词,就是说明修道的人,把握得住自己的生命,也做得了主。
“摄生”的概念已经超脱了养生,成为仙佛般的存在,这个就不是一般人能够企及的了,算是养生的终极目标吧。
04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是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分《灵枢》、《素问》两部分, 《黄帝内经》将人看作是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宇宙万物皆是由其原初物质“气”形成的。在“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的观念指导下,将人与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主张人要顺应自然,颐养精神,恬淡虚无。南怀瑾的养生之道也是这种精神的大成体现吧!
《黄帝内经》被列入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首批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