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敦煌石窟千手观音,敦煌千手千眼观音壁画,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敦煌石窟千手观音,敦煌千手千眼观音壁画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敦煌石窟千手观音,敦煌千手千眼观音壁画

9世纪 绢本设色 规格:148.3 x 55.9 cm

大英博物馆收藏文/ 隆日编译整理

这是一幅极其精美的敦煌绢画;观世音菩萨头戴宝冠,黑发结髻于顶,散发披肩,细眉长眼,双目微垂,双耳垂肩,面相慈悲安详。画中观音右手捻杨枝,左手持净瓶,体态庄严,身姿婀娜。上身披天衣帛带,下身穿裙裳,衣带飘拂流畅,衣帔绕背后沿手臂环绕,呈波纹状沿二侧滑下,形成观音菩萨全身的轮廓,画面十分曼妙优美,颇具动感。身佩各种无价璎珞宝珠饰品庄严全身,有耳环、项饰、手镯、臂钏及脚钏等珠宝八饰,雍容华贵,尽显华丽富贵。整幅画面神圣庄严,极具感染力。

【大英博物馆对此画的注释】

此精美的觀世音菩薩立像,右手持小柳枝,左手持淨瓶,姿態與圖2、3以及第1卷圖23等的觀音像相同。

此畫與有咸通五年(864年)題記的四觀音文殊普賢圖(參照第1卷圖23)中的四觀音描繪極其相近,推斷其製作年代爲9世紀後半葉。那四觀音的姿勢中不見與該繪畫一樣的動態,但臉部的輪廓線和髮型的描繪等都很相似。頭髮先高高盤在華麗的寶冠上,然後垂下,在額上描出流暢的弧形,繞過耳朵背後到肩上,好像是黑色的鑲邊圈起了臉。邊緣飾有雙雲渦文的頭光的形式,也和四觀音中的兩身相同。

注意其衣著,上半身只披瓔珞、天衣和綬帶等,幾近裸身,殘留了很濃的受印度影響的痕迹。肩頭的雙層的輪形裝飾綬帶很突出,黃色和橙色裙褶線等,也使人想起四觀音的描繪。雖然四觀音也那樣,但尤其是本圖的觀音,在保持均衡的身體曲線上下了很大功夫。底稿的線不僅用墨,也用了淡紅色,像眼瞼和嘴唇等特別引人注目的部分,則用濃墨強調。其嘴唇部分的描繪,相當於唇線兩端稍作膨脹的簡單表現向鈎狀表現轉移的第一階段。而進入完成階段的濃墨的勾勒線,隨處有不顧底稿的淡墨和紅線的地方,引人注目。這會使人想象,完工的線是由其他畫家或者匠師完成的,非常有趣。

千手观音传入中国经历了一段波折。唐初武德年间,中天竺瞿多提婆携带细毡上画象、结坛手印经本进献高祖,但“太武见而不珍”,结果其僧抑悒而归。贞观年中又有北天竺婆罗门僧持梵本奉进,唐太宗即敕令智通共梵僧翻译,随即送入内廷,未能流通。智通因而又以阇提、婆伽兄弟传本译成,至高宗永微四年,智通又在总持寺译出千转观音经、清净观音经与观音随心咒。其随心咒法亲得三藏玄奘法师所传,据经后记,“通作此法,观世音菩萨亲自现身”。当时随智通学密法的僧人很多,影响不小。而北天竺苏施伽、常州正勤寺主慧琳、居士李太一是在洛京(洛阳)传千手法的另一派。

武则天时,乌杖那国达摩战陀,在洛京传千手法。据波颇所作经序,“于妙毡上画一千臂菩萨像,并本经咒进上,神皇令宫女绣成,或使匠人画出,流布天下,不堕灵姿”。武则天倡导画绣千手观音像,能不使天下流布吗?敦煌藏经洞中也偶有北魏剌绣佛画出现,俄国所藏有观音三尊之绣像,可知从北朝至唐一直有绣佛作品出现。唐梵伽达摩译出《千手经》后,此经像才流行。关于千手观音的由来,有观音菩萨发大誓愿讫即得千手;化现千手千眼降魔、其千手眼可出千佛及千转轮王之说。后世则结合中国孝道说观音化为妙善公主,舍已身手眼以救父,终得千手千眼,妙善公主事广泛流传民间。

现知洛阳龙门石窟的初唐千手像为最早,而敦煌莫高窟的千手经变最为丰富。

千手千眼观音之形象、姿态、持物、印相等变化很多,主要有三面、十一面等等,手臂则有二、四、八、二十五手和四十手诸种,更有密匝如数作成千只手的,如大足石窟中宋代石雕、开封大相国寺、莫高窟元代壁画,皆有观音千手皆现。敦煌千手经变起於盛唐,出现有单、三、十一面及51面等,日本僧人辑成的《秘藏记》中载有廿七面像,而京都法性寺有廿七面观音立像,奈良金峰山寺与兵库清澄寺中有廿七面绢画像。

千手像的法器,主要为四十正大手所持执,以示息灾、降服、祈愿、成功种种表征。《千手经》中载:若为富饶种种珍财资具者,当于如意珠手;若为种种不安求安稳者,当于绢索手;若为腹中种种病者,当于宝钵手;若为降服一切鬼神者,当于宝剑手;如此等等。不空译本则有:甘露手、施无畏手、日精摩尼手、月精摩尼手,宝弓箭手等。苏哺罗所译经中专有略说四十手之法的部分,此经将四十手分置五部即:佛、金刚、摩尼宝、莲华、羯摩(事业)部,每部配有八手,分管理息灾、调伏、增益、敬爱、钩召法。《千光眼秘密法经》云:三昧光中涌出25菩萨,顶上具11面,身上具足40手,各有一慈眼。25菩萨各具40手目,可合为千手千眼。又40手中每眼亦表示25有,合计亦千。依《入楞伽经》,生死轮回之谜累计分为25种,有因必得果,因果不亡。故称为25有。如地狱有、畜生有、饿鬼有、阿修罗有等。雕刻与绘画中龙门初唐像雕有12正大手,大足宋刻有1070正大手,手势生动,持物各不相同。而敦煌70幅千手观音壁画中正大手从2、8、10至50、62、72至100只的种种变化皆有,但仍以合于经轨的42正大手为多。而榆林窟第3窟中西夏塑绘的千手观音62正大手图样,过去均释为有踏碓、犁耕、酿酒、锻铁等劳动工作埸面,近来发现其决非描画一般生产劳动埸景,实为藏密中的得大成就者,是西夏观音图与藏传密法结合的珍贵特例,不同像系及传承之间融会变通之例,非常独特。

千手观音眷属有廿八部众,皆为护法神,如密迹金刚力士、摩醯首罗王、那罗延坚固王、金毗罗王、满善车王、摩和罗王、毕波迦罗王、五部净、帝释天、大辨功德天、东方天神母天、毗楼勒叉天、毗楼博天王、毗沙门天王、金色孔雀王、婆薮仙人、散脂大将、难陀龙王、沙迦罗龙王、阿修罗龙王、乾达婆王、迦楼罗王、紧那罗王、摩后罗伽王、大梵天王、金大王、满仙王、雷神、风神。不难看出廿八部与诸天部很是接近,天部有廿天、廿四天、廿八天之说,其间有所增长变化,一般诸天排列有礼佛之队列,还有金光明经道埸、即薰修道埸之列。而千手观音及眷属,在四川石窟、敦煌绢画与佛寺皆有,排列方式多种多样。北京明代大慧寺殿堂中,廿八部众的塑造极为出色,而且与诸天的关系更为相贴近。如鬼子母、帝释与四天王等,但现存廿八部众图像与经本纪载难以完全对应,其间有些源流变化尚不易厘清。大英博物馆藏《千手千眼观音图》之中,绘出了日光、月光菩萨、如意轮菩萨、帝释天、白梵天、金翅鸟王、功德天火头金刚、大黑天摩诃迦罗、摩醯首罗天等。摩醯首罗天的形象竟然出现了具明妃的双身像,说明藏密的图像教法很早就融入了汉地密教,吐蕃时期已在敦煌有所流行。这对了解汉藏密宗的传承很有价值。

千手眼观音又多具十一面,据清工布查布译著《造像量度经续补》,观世音菩萨也分法身、报身和化身三种。法身观世音菩萨有八手,顶为十一面,报身观世音有四十手,化身观世音有九百五十二手,合为千手。 *** 系的十一面千手观音都是11首重叠,千手作成放射形的三层团扇状,四十八手中各有执物,极为繁复精致。其余的九百五十二手,不持物,皆作施愿印。“掌中眼目,参差互见,一一分明。诸臂相皆极柔顺圆好,如正开之莲华,各不侵碍。”

大悲咒中之梵文咒语,本身即是各种佛菩萨、鬼神的名号。不空与伽梵达摩译本均有84句咒。有些据大悲咒所作的图本之中,将这八十四咒形象显示一一画出,若明代人画泥金黑底不空译本《大悲咒》,其中有八十四章句神咒显现之像。而现代寺院中传本系以伽摩达摩本为据绘成。

更多敦煌石窟千手观音,敦煌千手千眼观音壁画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