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51、    小    重    山,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51、    小    重    山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51、    小    重    山

51、 小 重 山

词牌简介:

调见《金奁集》,入“双调”,又名“小重山令”、“小冲山”、“柳色新”等。相传这个词牌是韦庄所创。据说韦庄有一个心爱的侍妾,貌美如花且禀赋词翰,却被蜀主王建夺去。身为人臣,韦庄只好压抑了自己的思念,作了一阕《小重山》。曲调一经唱出,凄婉异常。侍妾听后,竟抑郁而终。侍妾去了,因她而来的《小重山》却被人们永久地记住。从此,《小重山》成了凄苦思念的代名词。

格律说明:

以韦庄《小重山·一闭昭阳春又春》为代表,双调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五句四平韵。

定格:

可仄平平可仄平(韵)可平平仄仄(豆)仄平平(叶)可平可仄仄平平(叶)平可仄(句)可仄仄平平(叶)

可仄仄平平(叶)可平平仄仄(豆)仄平平(叶)可平可仄仄平平(叶)平可仄(句)可仄仄平平(叶)

例一:

一闭昭阳春又春。夜寒宫漏永、梦君恩。卧思陈事暗销魂。罗衣湿,红袂有啼痕。

歌吹隔重阍。绕亭芳草绿、

倚长门。万般惆怅向谁论?凝情立,宫殿欲黄昏。(前蜀·韦庄)

52、 踏 莎 行

词牌简介:

《张子野词》入“中吕宫”,又名“踏雪行”、“踏云行”、“柳长春”、“惜余春”、“转调踏莎行”等。“踏莎行”调名本于唐诗人陈羽的诗句“众草穿沙芳色齐,踏莎行草过春溪”(《过栎阳山溪》)。“莎”(suō):莎草,是一种常见的野草,广布于热带、温带,其块茎入药,名“香附”,夏季开花。踏草是唐宋时期广为流行的活动,又叫踏青,北方一般在清明节前后。所以,“踏莎行”调名的本意即咏古代民间盛行的春天踏青活动。

格律说明:

双调小令,《张子野词》入“中吕宫”。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五句三仄韵,四言双起,例用对偶。又有“转调踏莎行”,六十六字,上下片各六句四仄韵。

格一:

可仄平平(句)可平可仄(韵)可平可仄平平仄(叶)可平可仄仄平平(句)可平可仄平平仄(叶)

可仄平平(句)可平可仄(韵)可平可仄平平仄(叶)可平可仄平平(句)可平可仄平平仄(叶)

例一: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北宋·秦观)

格二(转调踏莎行):

仄仄平平(句)平平可仄(韵)可平平仄仄(豆)可平仄(叶)平平可仄(句)平平可仄(叶)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叶)

仄仄平平(句)平平可仄(叶)可平平仄仄(豆)可平仄(叶)平平可仄(句)仄平平可仄(叶)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叶)

例二:

翠幄成阴,谁家帘幕?绮罗香拥处、觥筹错。清和将近,春寒更薄,高歌看簌簌梁尘落。

好景良辰,人生行乐。金杯无奈是、苦相虐。残红飞尽,袅垂杨轻弱,来岁断不负莺花约。(宋·曾觌)

53、 蝶 恋 花

词牌简介:

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 *** 集》入“商调”,《太平乐府》注“双调”。“蝶恋花”本名“鹊踏枝”,李煜词始易名为“蝶恋花”。冯延巳词有“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句,名“黄金缕”。赵令畤词有“不卷珠帘,人在深深院”句,因名“卷珠帘”。司马槱有“夜凉明月生南浦”句,因名“明月生南浦”。贺铸词名“凤栖梧”。李石词名“一箩金”。关于“蝶恋花”调的来源,学者说法不一。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在基本可以确定,原以“鹊踏枝”之名列于唐教坊曲,南唐李煜《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是第一首易名“鹊踏枝”为“蝶恋花”的词作。

格律说明:

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定格:

可仄可平平仄仄(韵)可仄平平(句)可仄平平仄(叶)可仄可平平仄仄(叶)可平可仄平平仄(叶)

可仄可平平仄仄(叶)可仄平平(句)可仄平平仄(叶)可仄可平平仄仄(叶)可平可仄平平仄(叶)

例一(鹊踏枝):

萧索清秋珠泪坠。枕簟微凉,展转浑无寐。残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练天如水。

阶下寒声啼络纬。庭树金风,悄悄重门闭。可惜旧欢携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南唐·冯延巳)

例二(凤栖梧):

伫立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北宋·柳永)

例三(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北宋·欧阳修)

54、 钗 头 凤

词牌简介:

《钗头凤》本名《撷芳词》。北宋徽宗政和间宫中有撷芳园,故名。杨湜《古今词话》载:“政和间,京都妓之姥曾嫁伶官,常入内教舞,传禁中《撷芳词》以教其妓……人皆爱其声,又爱其词,类唐人所作也。张尚书帅成都,蜀中传此词竞唱之。至南宋陆游始改《撷芳词》为《钗头凤》。陆游与原配夫人唐婉原本“伉俪相得”,“琴瑟甚和”。陆母担心才华横溢的儿媳会耽误影响陆游的前程,再加唐婉进门一年未孕,更加对其不满,便逼令陆游休弃了唐婉。后来唐婉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与偕夫同游的唐婉在沈园相遇。唐氏遣致酒肴,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陆游见人感事,百虑翻腾,遂乘醉吟赋《钗头凤》,并书于沈园壁上,以表达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钗头凤》是根据无名氏《撷芳词》改易而成。因《撷芳词》中有“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句,故取名“钗头凤”。陆游改用这一调名约有二意:一是与唐氏仳离之后“可怜孤似钗头凤”;二是指仳离之前的往事“都如梦”一样地倏然而逝。后人多依此调。

格律说明:

此录三格。格一以陆游《钗头凤·红酥手》为代表,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十句,七仄韵、两叠韵。格二以唐婉《钗头凤·世情薄》为代表,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十句,三仄韵、四平韵、两叠韵。格三以无名氏《撷芳词》为代表,双调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七句,六仄韵。前三句用一韵,后四句又换一韵,下片同上片押法。但前三韵用上声、去声,后三韵用入声。

格一(《钗头凤》):

平平仄(韵)平平仄(叶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叶仄)平平仄(换仄)平平仄(叶二仄)可平平仄(句)仄平平仄(叶二仄)仄(叶二仄)仄(叠)仄(叠)

平平仄(叶首仄)平平仄(叶首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叶首仄)平平仄(叶二仄)平平仄(叶二仄)可平平仄(句)仄平平仄(叶二仄)仄(叶二仄)仄(叠)仄(叠)

例一(《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南宋·陆游)

格二(《钗头凤》):

平平仄(韵)平平仄(叶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叶仄)仄平平(换平韵)仄平平(叶平)仄平平

仄(句)仄仄平平(叶平)平(叶平)平(叠)平(叠)

平平仄(归仄韵)平平仄(叶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叶仄)仄平平(归平韵)仄平平(叶平)仄平平仄(句)仄仄平平(叶平)平(叶平)平(叠)平(叠)

例二(《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南宋·唐婉)

格三(《撷芳词》):

平平仄(仄韵)可可仄(叶仄)仄平可仄平平仄(叶仄)平可仄(换仄)可平仄(叶二仄)仄仄平平(句)仄平平仄(叶二仄)

平平仄(叶首仄)可平仄(叶首仄)可平可仄可平仄(叶首仄)平平仄(叶二仄)可平仄(叶二仄)可可可可(句)仄平可仄(叶二仄)

例三(《撷芳词》):

风摇动,雨濛茸,脆条柔弱花头重。春衫窄,香肌湿,记得年时,共伊曾摘。

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关山隔,晚云碧,燕儿来也,又无消息。(无名氏)

55、 一 剪 梅

词牌简介:

又名“一枝花”、“腊前梅”、“腊梅香”、“腊梅春”、“玉簟秋”、“醉中”等。宋代一枝称一剪,“一剪梅”的意思,就是一枝梅花。古时相隔两地的人,往往通过赠送对方一枝梅花来表达相思。如《荆州记》记载陆凯和范晔的故事:“陆凯自江南以梅花一枝寄长安与范晔,赠以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词牌“一剪梅”即取此意。

格律说明:

以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为代表。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六句三平韵。声情低抑。也有句句叶韵者。

定格:

可仄平平可仄平(韵)可仄平平(句)可仄平平(叶)可平可仄仄平平(句)可仄平平(句)可仄平平(叶)

可仄平平可仄平(叶)可仄平平(句)可仄平平(叶)可平可仄仄平平(句)可仄平平(句)可仄平平(叶)

例一: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宋·李清照)

例二(句句叶韵):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南宋·蒋捷)

56、 唐 多 令

词牌简介:

又名“糖多令”、“南楼令”、“箜篌曲”等。《太和正音谱》入“越调”,亦入“高平调”。南宋新声,以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为代表。重头曲,上下片第三句为上三下四之七字句法,第五句为三字豆之六字句,形成流畅又略为停顿的特点。刘过此词乃即兴应歌之作,于轻快之情调中又流露感伤。王奕《糖多令·登淮安倚天楼》寄寓了古今兴亡之感慨。吴文英《唐多令·惜别》词风疏快而不质实,颇能体现此调特色。

格律说明:

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平韵。另有六十一字和六十二字体。六十一字体以吴文英《唐多令·惜别》为代表,于上片第三句添一字。六十二字体以周密《唐多令·丝雨织莺梭》为代表,于上下片第三句各添一字。

定格:

可仄仄平平(韵)可平可仄平(叶)仄可平(豆)可仄平平(叶)可仄可平平仄仄(句)可可仄(豆)仄平平(叶)

可仄仄平平(叶)可平可仄平(叶)仄可平(豆)可仄平平(叶)可仄可平平仄仄(句)可可仄(豆)仄平平(叶)

例一:

芦叶满汀洲,寒沙滩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南宋·刘过)

别格(一)

平仄仄平平(韵)平平平仄平(叶)仄平平(豆)仄仄仄平平(叶)平仄仄平平仄仄(句)仄平仄(豆)仄平平(叶)

平仄仄平平(叶)平平平仄平(叶)仄平平(豆)仄仄平平(叶)平仄仄平平仄仄(句)仄平仄(豆)仄平平(叶)

例二: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别格(二)

平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叶)仄平平(豆)平仄仄平平(叶)平仄仄平平仄仄(句)平仄仄(豆)仄平平(叶)

平仄仄平平(叶)平平仄仄平(叶)仄平平(豆)平仄仄平平(叶)平仄仄平平仄仄(句)平仄仄(豆)仄平平(叶)

例三:

丝雨织莺梭,浮钱点细荷。燕风轻、庭宇正清和。苔面唾茸堆绣径,春去也、奈春何。

宫柳老青蛾,题红隔翠波。扇鸾孤、尘暗合欢罗。门外绿阴深似海,未应比、愁更多。(南宋·周密)

57、 破 阵 子

词牌简介:

唐教坊曲,又名“十拍子”。贞观七年(633年)制秦王破阵乐之曲,使吕才协音律,李白药、虞世南、褚亮、魏征等制歌词。此曲包括三变(大段)、十二阵、五十二遍,以讨叛为主题,歌颂唐太宗讨伐四方之武功。唐代大曲为大型乐舞,此曲用两千人,皆画衣甲,执旗旆,兼引马军入场,尤为壮观,震惊一世。玄奘到印度取经时,有一国王曾询及之。宋人《破阵子》是唐代大曲之一段,其体与《破阵乐》全异。宋人《破阵子》仅此一体,辛弃疾两词与原曲声情相合,甚为豪壮。此调平韵,重头曲,定格,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每段由两个六字句、两个七字句、一个五字句组成。第一二两个六字句多为对偶,第三、四、五句为奇句,故音节较为响亮,调势也平稳。此调可用于写景、抒情、怀旧等,可婉约,可豪放,适应题材较广泛。

定格:

仄仄平平可仄(句)可平可仄平平(韵)可仄可平平仄仄(句)可仄平平可仄平(叶)可平可仄平(叶)

仄仄平平可仄(句)可平可仄平平(叶)可仄可平平仄仄(句)可仄平平可仄平(叶)可平可仄平(叶)

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南宋·辛弃疾)

58、 定 风 波

词牌简介:

又名“定风波令”、“卷春空”、“醉琼枝”、“定风流”等。唐教坊曲,《张子野词》入“双调”。此体始自五代欧阳炯,为通用之正体。此调以七言句为主,每句用韵,于平声韵中包孕三换仄韵,插入三个两字句,调势于流畅时忽然顿挫转折,韵律复杂,个性突出。从始词看来,此调宜于表现社会重大题材,也宜言志和赠酬。欧阳炯、孙光宪、蔡伸、陈允平等也用以写闺情。魏夫人一首写暮春感怀,词情极婉约。欧阳修词六首,多写人生感慨。可见此调适应题材较广,但因韵律复杂,其中两字句很难处理,用此调时应注意格律与词意的转折变化。

格律说明:

定格以欧阳炯《定风波·暖日闲窗映碧纱》为代表。双调六十二字,上片五句三平韵,错叶两仄韵;下片六句两平韵,错叶四仄韵。

《乐章集》演为慢词,一入“双调”,一入“林钟商”,并全用仄韵。此附九十九字一种,双调,上片十一句,六仄韵;下片十一句七仄韵。

定格:

可仄平平可仄平(平韵)可平可仄仄平平(叶平)可仄可平平仄仄(换仄韵)平仄(叶仄)可平可仄仄平平(叶平)

可仄可平平仄仄(再换仄韵)平仄(叶仄)可平可仄仄平平(叶平)可仄可平平仄仄(三换仄韵)平仄(叶仄)可平可仄仄平平(叶平)

例一:

暖日闲窗映碧纱,小池春水浸明霞。数树海棠红欲尽,争忍,玉闺深掩过年华。

独凭绣床方寸乱,肠断,泪珠穿破脸边花。邻舍女郎相借问,音信,教人羞道未还家。(五代·欧阳炯)

格二(仄韵慢词)

仄平平(豆)仄仄平平(句)平平仄仄仄仄(仄韵)仄仄平平(句)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仄(叶仄)仄平平(句)仄平仄(叶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叶仄)平仄(叶仄)仄仄平仄仄(句)平平平仄(叶仄)

仄平仄仄(叶仄)仄平平(豆)仄仄平平仄(叶仄)仄平平仄仄(句)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仄(叶仄)仄平平(句)仄平仄(叶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叶仄)平仄(叶仄)仄仄平仄(句)平平平仄(叶仄)

例二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北宋·柳永)

59、 渔 家 傲

词牌简介:

又名“渔歌子”、“渔父词”等。“渔家傲”作为曲调,原用于佛曲、道曲。《能改斋漫录》云:“南方释子作‘渔父’、‘拨棹子’、‘渔家傲’、‘千秋岁’唱道之辞。”渔家傲词牌创调者当为北宋范仲淹。范仲淹词为此调名篇,词风豪健而又悲慨,最能体现此调特色。此调为重头曲,每段实由“仄仄平平平仄仄”与“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式重叠,第三句下嵌入一个三字句“平仄仄”句式组成;每句用韵,与仄韵诗迥异。其基本句式为七字句,因仄声韵密集,故于流畅中带有低沉压抑之声情。宋人用此调者甚众,名篇迭出。继范仲淹之后,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亦为名篇。欧阳修用此调作十二月鼓子词,以咏十二月之节序风物;另有十余首以写景、应歌或酬赠,使题材得以开拓。此调因声律近于七言仄韵诗体,应力求避免以诗法入词。范词虽然豪健,但写边地感慨生动流畅,意脉贯穿,善以意象达意,无以诗为词之感。陈克一词写闺情,甚为清新婉美,是此调难得之佳作。

格律说明;

以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为代表,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五仄韵。

定格:

可仄可平平仄仄(韵)可平可仄平平仄(叶)可仄可平平仄仄(叶)平可仄(叶)可平可仄平平仄(叶)

可仄可平平仄仄(叶)可平可仄平平仄(叶)可仄可平平仄仄(叶)平可仄(叶)可平可仄平平仄(叶)

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北宋·范仲淹)

60、 苏 幕 遮

词牌简介:

苏幕遮为西域舞曲,又名“古调歌”、“云雾敛”、“鬓云松”、“鬓云松令”等。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一《苏莫遮冒》:亦同‘苏莫遮’,西域胡语也,正云‘飒磨遮’。此戏本出西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此国浑脱、大面、拨头之类也。或作兽面,或像鬼神,假作种种面具形状;或以泥水沾洒行人;或持罗缩搭钩,捉人为戏。每年七月初,公行此戏,七日乃停。土俗相传云:常以此法禳厌,驱趁罗刹恶鬼食啖人民之灾也。”《张说之文集》卷十有《苏摩遮诗》五首,皆七言绝句,说之于诗题 *** 云:“泼寒胡戏所歌,其和声云忆岁乐。”《词谱》谓宋词家所用,盖因旧曲另度新声。《 *** 集》入“般涉调”。近人俞平伯《唐宋词选释》考证,“苏幕遮”是波斯语的译音,原义为披在肩上的头巾。《苏幕遮》的曲名正是源于歌舞者的这种服饰,因而得名。唐玄宗时,由于这种“泼寒胡戏”被朝臣视为胡虏之俗而有伤风化,玄宗于开元元年(713)颁发诏书《禁断腊月乞寒敕》,但在民间仍未“禁断”,只是由以前的十一月变为七月初,“公行此戏,七日乃停”,且由泼寒的胡戏变成了驱鬼消灾的民俗。

此调为重头曲,每片由两个三字句、两个四字句、两个五字句和一个七字句组成,句式富裕变化,韵位适当,调情和婉。宋人多以此调抒写闲适情趣,也用以赠送友人。宋季柴元彪《客中独坐》抒写旅愁,流美和婉,为此调优秀之作。

格律说明:

以范仲淹《苏幕遮·怀旧》为代表,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七句四仄韵。

定格:

仄平平(句)平仄仄(韵)可仄平平(句)可仄平平仄(叶)可仄平平平仄仄(叶)可仄平平(句)可仄平平仄(叶)

仄平平(句)平仄仄(叶)可仄平平(句)可仄平平仄(叶)可仄平平平仄仄(叶)可仄平平(句)可仄平平仄(叶)

例一: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北宋·范仲淹)

例二:

晚晴初,斜照里。远水连天,天外帆千里。百尺高楼谁独倚?滴落梧桐,一片相思泪。

马又嘶,风又起。断续寒砧,又送黄昏至。明月照人人不睡。愁雁声声,更切愁人耳。(南宋·柴元彪)

更多51、    小    重    山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