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香港磨刀王陈当华简介,香港磨刀王陈当华是谁,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香港磨刀王陈当华简介,香港磨刀王陈当华是谁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香港磨刀王陈当华简介,香港磨刀王陈当华是谁

“香港刀王”陈当华曾说:“现在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锋利,只有让我磨过你们的刀剪,你们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锋利!”

在现代工业,制造一把菜刀的成本变得十分廉价,人们很少听到街头巷尾有磨刀剪的声音,剩下的只是几个大菜刀品牌在争论自家的菜刀能不能拍蒜的古怪问题。

而陈当华则是经营着“磨剪子戗菜刀”这个古老的职业,早在十几年前,他磨一把刀就得200元,这还是友情价,一般的情况三四百元才能买到这个老头的服务。

曾有顾客花费1000元让他磨一把刀,而陈当华把这些送来的刀剪一视同仁,经过他手的刀剪,不仅吹毛断发还经久耐用,过了数年都锋利如初。

只不过除了昂贵以外,陈当华的磨刀铺还有一条规则,那就是把刀送过来以后,要过3个月以后才能取货。

可是即便就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仅有10平方米的小店却依旧人山人海,顾客络绎不绝,不得不说,这个叫陈当华的老人真的有一种魔力。

一、青年陈当华

在香港陈华记利器专门店内,明晃晃的刀剪下,是一个个甘愿花这么多钱磨刀剪的顾客。

这家店铺的最里面有一盏常明的昏黄台灯,灯光下是一名已经头发花白,颈部挂着一串老佛珠的老人。

四五十年来,他总是弓着身子坐在这里,身体就像是划船一般晃动。

这个人就是有着“香港刀王”之称的陈当华,他一天都很难停下磨刀的工作,甚至连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都是在磨刀。

陈当华说:“外面磨刀,就是随便什么用砂轮车磨一下,好像随便把刀刃磨薄了就可以了。”

说到这里,陈当华把手里的刀翻了个面,磨好的那面露了出来,没有尖锐的光芒,只是觉得这一面轻盈了一些。

陈当华继续说道:“他们那种方法一定会磨坏刀的,刀刃不平整,用不了多久就会坏,这可不是真正的锋利!”

这就是“香港刀王”的霸气和魄力,而且他真的有实力说出这些话来,并不是吹嘘,他的名字在当地如雷贯耳,绝对不是什么噱头。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状元也是一步一步磨砺出来的,不知道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才有了今天的风轻云淡。

陈当华的祖籍是广东省,当年的广东并不像今日一样承平日久,那时候军阀混战、百姓裹挟在其中不堪其扰、苦不堪言,有些文献上说陈当华出生在1933年,那正是一个艰苦的年份。

他家的日子过得苦不堪言,为了活下去,陈当华的父母只能靠着做零工艰难求生。

陈当华出生的那一年,形势危急,每个人都活得极其凄惨,所以他的记忆就是无尽的战乱和饥饿。

陈当华上完了小学后,没办法接受正规的教育了,于是他只能够跟随父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零工补贴家用。

随着自己的年纪逐渐增长,他还需要一门手艺养活自己,找来找去,他在父母的无奈目光中,决定去学磨刀。

现在有人说,陈当华的选择不被人理解,因为手工磨刀花费的时间简直太长了,要投入的精力也非常多,最后可能完全挣不到钱。

所以,这些人就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陈当华当年磨刀其实完全出于热爱。

其实当时陈当华真的没什么选择,那个年代穷人想要当学徒工,最好的去处其实是热门的洋行和金店等地,但是陈当华去不了,原因是他家比穷人还要穷。

他那贫穷又可怜的父亲想要给儿子找个谋生的手艺,求爷爷告奶奶多方打听,才终于得知,有一名磨刀师傅愿意收下自己的儿子当徒弟。

就这样,他用复杂的心情把儿子送到了这名磨刀师傅这里,当陈当华的父亲把儿子送到广州十三行里的磨刀铺的时候,心情一半难过一半高兴。

难过的是学这个手艺实在受罪,必须数十年如一日才能有所成就,高兴的是儿子至少不用像他爹一样去卖苦力。

这一年陈当华仅有11岁。

二、拜师学艺

陈当华就这样提着一份点心来到师父家,郑重地磕了响头行了拜师礼,从这一刻开始,陈当华此生都将与磨刀行业结下不解之缘。

旧社会的学徒工规矩很大,陈当华用一万个小心谨慎学习着磨刀技术。

刚进门的时候,陈当华没有被教授技艺,而是向现代销售员一样帮师父挑着担子四处找生意,还得大声吆喝,嗓门越大越有可能吸引顾客。

学艺是艰难的,陈当华有时候把嗓子喊哑了都没有来磨刀的。

但是他依旧在喊,因为只有顾客来的时候,他才有时间观摩磨刀的技术,只有在师父高兴的时候,才有可能点拨他几句。

陈当华也想过这种日子实在是太过难熬,那时候做学徒师父只能管一口饭吃,并没有工钱。

陈当华甚至想过要离开这里,只要找的话总能找到其他活路。

不过陈当华并没有这么做,当碰见磨刀的老主顾时,他就会马上凑近给他点烟打招呼,客人有时候也会表扬这个年纪轻轻的小徒弟,说他机灵有趣。

他的师父听见了以后,也颇为受用,也会教给他几招小窍门。

陈当华逐渐习惯了这种生活,他就在每天帮师父打扫卫生、挑水、做家务,每天的早出晚归中努力。

在一个平常的日子里,陈当华像往常一样来到师父家里,准备今天做生意的东西,但是自己的师父没有行动,反而正襟危坐地坐在椅子上,很认真地把他叫过来,问道:“我别的不会,就有一门磨刀的手艺,你想不想学?”

13岁的陈当华听完,眼泪一瞬间就掉了下来,马上跪倒在师父跟前,大声说道:“愿意!”

从这时候开始,师父对他倾囊相授,毫不藏私,这时候陈当华才明白原来小小的磨刀里面有这么多的门道。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陈当华表现出来了不一样的磨刀天赋,他的技艺进行得飞快,很快就能独自给顾客磨刀了。

就这样过去了一年,是陈当华出师的日子,在这一天的清晨,师父拍了拍陈当华的肩膀,说道:“这几年我已经把所有的技艺传给你了,你现在就可以出师了,明天再也不用来了!”

师父不等陈当华说什么,就把一套全新的磨刀工具送给了陈当华当作留念。

这代表师父最后的思念,更是拒绝了徒弟留在这里的想法——既然已经出师,以后的路要自己走了。

三、自立门户

陈当华不舍地惜别师父,父亲这时候也给陈当华找了一辆老旧的三轮车,他以后每天就骑着这辆车走街串巷,给人们做起了生意。

无论何时,中国人只要是过日子,就一定离不开菜刀和剪刀,所以磨刀听起来不上台面,但是养活自己也是没问题的。

而陈当华刚刚出师,要价是最便宜的,干活也是最卖力的,自然获得了市场上那些精打细算家庭主妇的青睐。

渐渐地陈当华就有了很大的名气,有句话叫同行是冤家,他生意的红火自然遭到了其他人的嫉妒,有时候他的车胎还会被这些人破坏。

1961年,陈当华决定偷渡到香港,在这里谋一份生计,88岁的陈当华回忆说:“现在回想起来都会后怕,真的很佩服自己的勇气,当时的天气很冷,水都凉得不得了,游累了就含一块生姜,提神醒脑。”

那时候香港的黑恶势力猖獗,很多社会大哥更是会找到陈当华,给他一些没有开刃的刀剑,让他帮忙磨刀,陈当华别无选择,为了生活只能照做。

当时不知道有多少黑社会大佬派人来他店里,专门买刀或者开刃,甚至有过台湾帮派找他打磨一百多把开山刀,情景非常震撼。

后来警察也关注到了这个不起眼的磨刀匠,也警告他不要给那些坏人开刀。

陈当华夹在中间难以做人,他毕竟还得依靠这门手艺维生,于是不得不公开宣布自己此生只磨菜刀和剪刀。

面对着各种凶险,陈当华的父亲再次站了出来,他打算给陈当华找一个小铺子,这样一不用担心外出的时候日晒雨淋,二是可以避免很多危险。

就这样,他们一家人在九龙油麻地的庙街租了一间只有10平方米的小铺子,别看铺子小,这可是热闹的平民区,人流众多,而且摊贩林立,是个做生意的好去处。

万事开头难,陈当华兴冲冲地来到这里以后,却发现自己人生地不熟,这间齐名叫做“陈记磨刀铺子”的生意并不好,一片萧瑟之景。

陈当华很有商业头脑,他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当客人把菜刀和剪子拿过来的时候,他先支付20元的押金给客户。

当客户来取货的时候,如果对自己磨的菜刀剪子满意,那就把押金退回来,客人只需要支付12元的磨刀费。

但是如果陈当华把刀给磨坏了,那么押金就权当做赔偿金了,总之一句话,陈当华想尽办法保护客户的利益。

就这样,陈当华的事业慢慢起步,人们往往是在家中砍瓜切菜的时候感受到被磨得菜刀的轻盈锋利,逐渐地,陈当华的磨刀铺就在一传十十传百中,火了。

四、刀王传奇

一晃过去了几十年,现在在陈当华的小铺子中,依旧挂着当年师父赠予他的磨刀工具,这就是一种手艺的传承。

而且到了现在,陈当华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的装备已经升级迭代了。

陈当华老爷子工作台旁边的地上,现在已经堆了十几块磨刀石,这些石头也不是寻常的石头,如果他磨一把刀剪的时候,少则用到五块石头,最多则会用到九块石头。

在这几块石头中,除了第一块是为了给刀剪开封、采用的石沙炼制的磨刀石,密度只有几百,其他的几块石头都是非常罕见的特殊天然石。

每一块石头的密度都不一样,越往后的石头就越耐磨,密度也就越大,最后面的那一块是密度将近4万的一块“山心石”,当年陈当华购买这块石头的时候,花了足足好几万块钱。

陈当华对人们解释说,不是说所有的刀都能在这几块石头上磨。

有的刀材质不好,经不起这些石头磨,所以有的刀只能在工作台上磨,只有先天禀赋好的好钢刀才能在石头上磨出锋锐来。

大家印象中的磨刀,会在磨刀石上泼上很多的水,但是陈当华从来不这么做,他磨刀的时候只会用毛笔轻轻地蘸上一些水,如果一把刀需要用密度高的石头的话,那么磨刀就需要在上面滴上一滴“高温热油”,这是为了防止高温发烫。

磨刀中的学问实在是太大了,刀身其实还分公母,贴着肉的一边叫做公,另一侧则是母。

这两边的磨法各不相同,当磨公的那边的时候,锋口就需要向外推,母的那边则是向里拉。

对于陈当华来说,他觉得磨剪刀比磨菜刀要难多了,这最考验磨刀师傅的功夫。

陈当华甚至还为此立下了一个规矩,如果自己感冒或者身体不舒服的时候,绝对不能磨剪刀,尤其是不能磨最费力的手皮剪。

这种剪刀稍稍一磨就会磨坏了,陈当华的一生都在磨好刀,每天磨不了几把刀,他开铺子是想赚钱,但不能赚黑心钱,他要保证从自己铺子里出去的每一把刀都是好刀。

就是这样的精神下,陈当华被人们称之为“香港刀王”,若是不了解的人还以为他是什么武林高手,其实他是为千家万户造福的磨刀匠人。

他磨了五六十年的刀剪,但是陈当华的双手居然没有什么茧子。

据陈当华所说,他磨刀用的其实是阻力,当他磨刀的时候,背上全部是汗 *** *** 的,因为如果全身不用力的话,想要磨好刀就是个笑话。

陈当华说:“你听,磨刀不是用眼看的,而是要用听的。每换一块磨刀石,越磨声音就越小,等到了没有声音的时候,咱们这把刀就算是磨好了。”

在最鼎盛的时候,香港有好几万的商家用的都是他磨的刀,即便是现在香港的制衣业都不太景气了,手工磨刀人越来越少的情况下,陈当华依旧每天都有生意,订单爆满,甚至还需要排队。

陈当华的名气极大,磨一把普通的刀二百块,好一点的要四五百块,甚至特别好的刀磨一把一千块,这是陈当华磨刀的价格,这么高昂的价格下,陈当华的店铺依旧是门庭若市,引来无数人找他磨刀。

五、屠龙之技的传承

在这家磨刀铺中,一直挂着一幅字条,上面写着:顾客惠顾,免费开锋。如果顾客在这里买刀,他就免费帮忙开锋。

找陈当华磨刀的人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不仅仅我国的深圳、北京,甚至还有遥远的加拿大、东京和旧金山等地,德国做刀剪生意的,很多都认识这个远在香港的老头。

甚至还有一名已经移民美国的华裔老太太,她已经90多岁了,却每天吵着要回到香港,就是记着陈当华的磨刀手艺,这名老太太甚至说道:“华叔给磨的刀,切肉能够切到只有一张纸那么薄,能拥有一把好刀,是一辈子的幸事。”

每天早上11点的时候,华叔就会回到铺子中,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梳头,而且是梳好头,只有整理好仪容之后他才会开门迎客。

在这个铺子中,一直挂着几张老照片,上面分别是和德国著名刀厂双立人、金鼠以及DOVO厂的高层合影,甚至还有陈当华前往这些厂子中,给技术专家指导的照片。

陈当华有时候还看不上德国的刀企,他说,一直有新的刀厂请他去德国指导技术,甚至还想让他做代理,陈当华不屑地说,这得看他们寄过来的样刀才能决定,如果用的不是好刀,我懒都懒得理。

这并不是吹嘘,因为就连“双立人”这种企业都想专门给他开一条生产线,重金邀请他前去指导。

陈当华还记得那年发生的事情,他对着德国人说,你们的刀切菜切肉没什么问题,但让我磨过以后,能够剃胡子。

老外当然不相信,这让陈当华这个老头的倔脾气上来了,他当场把一把刀磨了出来,那名老外看不出门道,然后陈当华手起刀落,一把刀在他手上很快过了一下,所过之处,那老外的手毛就一根也不剩了。

陈当华的铺子中一直有“三样至宝”,华叔把他们称之为“祖师爷”,这三样至宝就是他的木制工作台、一块磨薄的诗篇以及一把老裁缝剪。

这就是当年师父给他的工具,是他开业的始祖,在对待手艺上,他保持了老匠人的倔强。

到了今天,陈当华没有徒弟能够传承他这身本事,本来有个后辈想要学习他的磨刀手法,结果这个人在小木台上简单地推了几下,心中就打了退堂鼓,他觉得实在是太累了,就跑了。

看到这个景象,陈当华仿佛看到当年辛苦磨刀学艺的自己,只不过当年自己没有跑。

陈当华摇摇头,说现在时代已经变了,人们心浮气躁,连一把刀是不是真的锋利都分辨不出来,但是工酬薪资却计算得无比精准,自己这门“吃力不讨好”的手艺可能要失传了。

在2020年的疫情之下,陈当华的生意差不多减少了一半左右,这让焦躁的年轻人更不愿意找他磨刀了。

2022年,陈当华已经90岁了,就在前一阵子,他已经决定,到了自己年老的时候就彻底收山,他没有徒弟,在心灰意冷之际也不打算收徒弟了,他打算沉浸在磨刀的世界中,做好自己的工作。

不过陈当华依旧对自己这门手艺有情怀,当自己的故交找他的时候,他把自己收藏的一把“东铁增太郎”剪刀赠予了他们,希望未来他们能用自己的技艺开刃的剪刀发光发热。

时至今日,他的“陈华记利器专门店”还是上世纪的布置和摆放,门口也依旧挂着“香港刀王”大牌匾,门板上贴着报道陈当华的发黄报纸。

可是谁都清楚,“香港刀王”的手艺很快就会失传,他一生的传奇故事就会隐没在历史长河中,成为谁也没见过的传说。

参考文献:

1、《香港刀王:爷磨的不是“利”,是“锋”》;苗向东;《东南西北》;2010年12期;

2、苗向东.香港刀王的刀锋传奇[J].课外阅读,2016(13):68-69.

更多香港磨刀王陈当华简介,香港磨刀王陈当华是谁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