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文/韩瑛 图/网络
以海之名 依海而生
上世纪90年代初,无论大连本地或外地人,去海边通常只有几件事——看海、赶海、拍照、游泳、钓鱼、吃海鲜。虽然海边有大酒店,市内有各种公园,郊外有小渔村,但是似乎没有谁会想去海边喝咖啡、泡吧甚至读书。坐在海滩上谈个恋爱,就是人们能想起最文艺的事儿了。
1993年7月,一个浩大工程在大连市内南部海滨废弃盐场开工, *** 利用建筑垃圾填海造地,形成总占地面积176万平方米的亚洲最大城市公用广场。4年后,星海湾广场耀然出世,一下子吸引了全城的目光。
接下来的几年,各种高端写字楼、酒店、餐厅、高级住宅鳞次栉比;游艇和豪车俱乐部也相继进驻;贝壳城堡(已拆除,现为城堡酒店)、百年城雕、嘉年华、恐龙乐园里熙熙攘攘;会展中心、世界博览中心、现代博物馆、圣亚海洋世界每天上演新鲜戏法;草地上有人放风筝,多人共骑自行车留下一路欢声笑语;啤酒节、服装节、红酒美食节、烟花爆竹迎新会……这里俨然成为大连顶尖繁华区域。
咖啡馆、酒吧、西餐厅等休闲场所当然不肯放过这块风水宝地,你可以就着JAZZ眺望海景,享用一杯香浓咖啡或者精致美食,和朋友小聚聊天,也可以听着海潮此起彼伏的声音,到霓虹闪烁波光粼粼的花园露台上畅饮鲜榨啤酒。
(VIA@傻妞骑骆驼)在星海湾日益高涨的地价面前,拥有一块带庭院的面积自是价格不菲,但也正是亲海的卖点让客流源源不断。
随着滨海路一再延伸,东港工程大兴土木,老虎滩渔人码头、十五库……这些陌生的名字逐渐变得耳熟能详。“在海边”成了一个小资去处的重要砝码,“去海边”也是小资和文艺青年引以为傲的目的地。
这些以海之名,依海而生的文化休闲场所,也许店面并不富丽奢华,也从未大张旗鼓地宣传造势,更没有令人瞠目的价格和“高端服务”,但是每个地方都有曲折历程和不为人知的故事。它们的经营者和消费者,都有一段长长的来路和充满未知的远方。
东港十五库“回声”:老船厂里的文艺复兴
十五库原本是亚洲第一大修船仓库,坐落于大连港客运码头东侧,是类似上海外滩3号,北京798,南京1912的老建筑文化区。当新文化理念邂逅老旧古董建筑,总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看见那灰色的高大厂房就知道,建筑,是可以凝聚时光和历史的。
十五库很幸运,没有因为城市的极速发展而被踏碎遗忘,并且受到文化休闲场所的青睐。自启幕以来,餐厅、茶舍、红酒坊、咖啡店陆续入驻。
(VIA@大胖熊豆豆儿 )只需一杯咖啡的时间,你就可以闲坐这里,拉长光影。
十五库的风景都在背面一侧,每一层联通露台都毗邻大连港,远处隐约可见开发区,海水深蓝,船舶停靠、出港,尽收眼底。晚上有时还能看到几层楼高的豪华游轮,灯火辉煌,徐徐入港。大连人喜欢管初来乍到的人叫“刚下船的”,形容那种人生地不熟,两眼一抹黑的茫然状态,但是假如刚下船,就入“库”,反倒成了件很“懂球”的事儿。
“回声书吧”是第首批进驻十五库的咖啡店之一。提起它,就不能不提它的前身 “艾书吧”,那是属于文化青年和爱书人士的据点,几年前一度门庭若市。两个老板都是“八零后”女文青,一位海归富二代,一位学艺术史的北漂族,都有对于书籍、电影、戏剧的执着梦想,于是一拍即合。经营两年后,艾书吧不堪承受暴涨的房租而解体,两位老板分别开了属于自己的书吧,其中“回声”书吧选址十五库。
当时十五库里商家不多,还很空荡。回声书吧幸运地拥有整面朝向大海的落地窗,窗外是木质露台。书吧里除了原木色的桌椅之外还隔断出单独一个小小的书店,售卖各种文化艺术类书籍和进口黑胶唱盘。原来的定期活动——读书座谈、电影分享、影像展览都作为传统保留项目移植过来。
(图VIA沈智)每个星期这里都有丰富多彩的小众主题活动,走廊里还有公共书架,你可以带来自己的书,换走书架上的书。
有人说这是个传统书店受到网络冲击和逐步淘汰的时代,回声书吧以多元素经营的形式反驳着,这声音虽然不大,但是坚定顽强。对于老板来说,她不仅为自己圆了一个“书店+咖啡店”的梦想,也给更多文化青年提供了交流平台。
每到春暖花开时节,看到年轻人坐在露台上面朝大海,轻轻拨弄吉他,女孩穿上清新的连衣裙摆弄着LOMO相机,角落里有人在静静地啜着咖啡看书,从事新锐行业的人士高谈阔论,会觉得这个城市似乎正在经历一场文艺复兴。
老虎滩渔人码头“猫空”:南风吹素笺
“猫的天空之城”始创于杭州,起初是一群热爱设计和图书的年轻人做的小店,逐渐具备了一定规模,向全国各地扩张并拥有了自己的大量拥趸。
在大连老虎滩渔人码头,“猫空”很低调地坐拥渔港一侧,虽然略显僻静,却逃脱不了文艺青年们敏锐的目光。环境清新,小院儿舒适,猫咪慵懒,在“猫空”坐坐,看看年轻人青葱挺拔的身影,吹吹带有腥味的海风,四周都是西洋建筑,恍然置身于某个欧洲小镇。
除了售卖小众杂志和书籍,这里最大的特色就是原创设计明信片和衍生品——小到杯垫,大到包包,随处可见经典的手绘猫咪形象。近千款明信片的主题都是关于城市、关于远方和那些青春模糊的印记,既可以邮寄给各地朋友,也可以提前“邮”给未来的自己。
这里有一整面木质明信片墙,名字叫“寄给未来”,所有预定日期格里的明信片,到那一天都会被传递到未来的人手中。
每个人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天空之城,隔着厚厚的云层,似乎能看见影影憧憧,不甚清晰明了,却因为这不清晰不明了而格外令人神往。
*** 滩海滨浴场“挪亚方舟”:背包客大本营
很多人都知道人民广场那所营业了十几年的美式风格的“挪亚方舟酒吧”,但是 *** 滩的“挪亚方舟国际青年旅馆”还是个新鲜事物。
走在滨海路 *** 滩段,你会看到树上那个标志着国际青年旅馆联盟的“YHA”小木牌,沿着石阶走下山坡,大海滩涂豁然开朗,一座蓝白相间的优美希腊式建筑依山而建,院子里的台阶被海浪长年冲刷,满是绿色海草。
如果你办了国际青年旅馆的通用会员卡,就可以每天悠闲的住在海边,清晨起床,捧一杯滚烫的咖啡,坐在旅馆门口让清澈的海水冲刷着脚丫,或者用笔记本联网,向各地朋友们直播海面上瞬息万变的景色。
挪亚方舟的经营者更像是一个都市牛仔或者现代嬉皮士,对于 *** 滩,他有莫名的情结——2000年,挪亚方舟曾经在这里举办沙滩环保乐舞节,来自全国各地的乐队从北京乘坐大巴,一路风尘仆仆来到大连。凸起的巨大礁石是舞台,海滩就是天然的演出场地。那天阳光灿烂,强劲的海风鼓动着每个人的 *** ,可惜演出进行至一半被中途喝止,他站在礁石上大声宣布:“只要我活着,就会继续!”
(图)时隔多年,他再次来到这里,悄悄开了青年旅馆,誓要让那些热爱自由,崇尚生命的人找到属于自己的领地。
和所有国际青年旅馆一样,挪亚方舟的客房丰俭随意,给背包客们准备了可以自己开火做饭的小厨房,酒吧、阳光房、露台、花园、露营地,大海近在咫尺,每天尽可以枕着涛声入眠。虽然偶尔暴涨的巨浪会破坏庭院,文艺青年却们认为坏天气另有一番可遇不可求的趣味,趁机体验自然界无常的威力。夏天这里还要举办海滩乐舞派对,亲近自然,宣传环保是永恒主题。
石槽琥珀湾“蛋生空间”:少即是美
除了几场轰轰烈烈的独立音乐节,一些新锐的艺术展览,蛋生空间发声不多,在他们自己的豆瓣小站上介绍,这里“诞生于一种由于创造性的极度匮乏而造成的无聊中产生的对于艺术趣味的强烈渴求。它的创办者得益于父辈农业生产的积累,并以改变文化环境的方式去回应和传承。这个临海的艺术试验田位于大连市,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提供独特的艺术体验。在它400平米的空间内,功能分区可根据每次的艺术项目重新组合。在这样一个文化边缘城市,艺术空间将如何介入这里的商业和文化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将是未知的一种可能性。”
不管艺术是不是你的菜,这里有海边最美的夕阳,趁早春游客还少,不得不看。
(图VIA@ 咸菜DL)
未来还有什么
随着海岛游的热潮愈演愈烈,大连海边的小资聚集地也日益星罗棋布。除了各种经营性场所,我们还可以创造什么?
伊比沙(Ibiza),是一个位于地中海西部的西班牙小岛,被称为“这个星球上最著名的日落景点”。1980年初,Del Mar咖啡馆建成于伊比沙岛海岸边,其极具特色的装潢建筑与令人神往的日落马上吸引了许多游客。伴随着优美景致应运而生的音乐文化范围涵盖了爵士、蓝调、古典、电子等,自此日落和音乐便成为这座海岛上众多咖啡馆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1990年,当英国制作人Lenny Krarup初次抵达伊 *** 时,即刻被海岛的美丽景致所迷惑,他定居这里,在山顶建立录音工作室,并常常举办乐舞派对,越来越多世界各地的音乐人汇聚过来,他们源源不断地生产出优美、放松、平静、融合自然音色的环境音乐,成立独立厂牌,发行音像制品。形成了独特的海岛音乐潮流。
(图)伊比莎,成了CHILL OUT音乐的代名词。
来自大海的自由、力量和无边无际的想象让人们相信,亲近海,会给身心带来纯净致远的感受。如今,人们来到海边,有了更多不一样的理由——到海边读书、交友、派对、跳舞或者仅仅是在一杯咖啡的时间里,聆听波涛拍岸,眺望天海相交的远方冥想。
未来,还有什么会在这绵长的海岸线旁诞生?
生活在海滨城市的人们,又会以怎样的方式亲近这份自然的馈赠?
(原创图文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微信xiaoxia24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