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东汉末年,有位著名才女叫蔡文姬,她的人生十分不幸。
她的父亲蔡邕(音同“拥”)备受董卓礼遇,但董卓没风光几年就倒台,蔡邕也遭到了司徒王允的清算,后来李傕、郭汜捣蛋,长安局势纷乱,蔡文姬孤苦无依,被匈奴掠走,强配给左贤王(地位仅次于匈奴老大单于)。
可怜的蔡文姬在胡地滞留十二年,期间水土不服,心情郁闷,她将愁绪凝结,写成《胡笳十八拍》,该作词曲双绝,被列入中国十大名曲。
今天小歪就和大家分享一套艺术奇珍:《胡笳十八拍》组画挂历。
挂历封面
关于画家
这套《十八拍》挂历出品过多种版式,由王仲清和吴性清绘制,他俩是一对著名的画家伉俪。
王仲清,四川成都人,早年得张大千、徐悲鸿指点,受益颇多,后去苏州读大学,就职于上海美术出版社,画过不少连环画,如《阿诗玛》、《苗山怒火》等。
吴性清,江苏泰州人,擅长画年画。1978年后,夫妇两人成立“双清楼画室”,合作有《胡笳十八拍》、《木兰辞》、《长恨歌》等诗画作品。这些作品中又首推《十八拍》,水墨中充满匠心想象力,婉约抒情,诗意动人,也无怪当时成为挂历选材的香饽饽。
双清楼主人:王仲清与吴性清
胡笳十八拍组画欣赏
十八拍最早是胡笳曲,后改为琴曲,“拍”是节拍单位,相当于有十八个段落,所以组画也是十八幅。
挂历设计时做成了两年的日历,1985年每月一幅,1986年是双月一幅,这样就把图幅全部用上。
挂历的整体样式
根据胡笳十八拍原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前面十一拍她在不停地发牢骚,独在异地他乡,好寂寞好痛苦好想家。文化人就是不一样,就这样的雷同情绪,可以抒发出这么多文雅歌词来。
第二部分是曹操派人来赎她回国,她又发愁要和两个儿子分别。哀叹离子之痛又 *** 了七拍。
第一拍,蔡文姬就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
大体意思是:天地不仁,以我蔡文姬为猪狗,我怎么这么命苦,偏偏生在这种乱世!
画家配给蔡文姬的服饰每一幅皆有不同,此处开篇,服饰正表现了 *** 身份,遇到战火纷飞,骑驴逃生。一身素白主色调,又似暗示她的父亲不幸遇害。
第二拍:掳婚
第二拍:“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
意译:我受匈奴胁迫成婚,远赴天涯。然后描写山高风急沙漫天的恶劣旅途环境。
开篇的小毛驴不见了,文姬表情惊惶无助,身不由己,骑在马上被匈奴掠走。
满地黄叶堆积,大雁都能南去,而她却无法回头,精神已经崩溃。
第三拍:感昔
第三拍:“越汉国兮入胡城,亡生失家兮不如无生。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羶为味兮枉遏我情。”
意译:被带到了胡人地盘,他们的衣服,膻羊肉不能让人习惯。
这里羊肉被放在一边,新衣服“毡裘”艳丽美观,室内的器物也十分精美。侍女为她披上纱巾,侍女颜值毫不逊色于女主角。看得出画家的造型,色彩,线条功力都是十分深厚的。我个人猜测这套图是以吴性清为主绘制,因为风格更接近年画,而年画是吴性清的拿手绝活。
第四拍:思归
第四拍:“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
依然是絮絮叨叨抱怨,词中没有实际场景,画家给了个空旷的水边场景,此时蔡文姬的服饰已经完全融入胡风,唯有手中的汉琴不曾离开。细心的读者应该看得出,每一幅画都有这把琴在,琴似乎是她唯一的精神寄托,也是胡笳十八拍的线索。
琴套上的瑞鹤图,显然是汉朝的艺术,抱着琴令她的心绪稍安。
第五拍:琴怨
第五拍:“雁南征兮欲寄边声,雁北归兮为得汉音。雁高飞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
蔡文姬将心思寄托在大雁身上,大雁能贯通南北,但她只能寄托神思不得归,望着大雁愁断肠。
第六拍:孤寒
第六拍:“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
天气寒冷,羊肉和奶酪也不对胃口。由此画家细心地安排了炭火盆、奶酪饼与羊肉串。
蔡文姬是做了左贤王的妻子还是奴隶,学界存在争议,但后来曹操花了不少金钱才赎回她,可见蔡文姬的地位还算不错。每一拍都换一次衣服,也是合情合理的。(既然做了挂历女神,就要时刻保持美丽,保持微笑)
第七拍:“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
她身后三匹马引人注目,马尾巴与马头发都绑了小辫子,这个在古典连环画中常有运用,现有史料只证明唐代有此案例,蔡文姬所处的汉代有没有,就靠画家自行想象了。
第八拍:泣诉
“为天有眼兮为何使我独飘流,为地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
又是对天地控诉,我究竟做错了什么,让我吃这些苦头?
北方胡人区环境恶劣,视线所及很难见到绿色生机,只剩褐土和河床。
第九拍:悼时
第九拍:“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
大好青春白白便宜了胡人,她始终心有不甘。
这幅图我最喜欢,蔡文姬终于把金冠摘下,准备梳头,显得面庞清新脱俗。
不知为何,室内图卷总是比野外的更好看些,也许是会有更多华丽的陈设做衬托吧。
第十拍:望乡
第十拍:“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
袍子上的凤凰有织锦的质感,地上盾牌也有金属反光,这一幅偏写实,带有3D立体感。
十一拍:舐子
十一拍:“胡人宠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耻”。
直到此时我们才知道,蔡文姬和左贤王生了俩孩子,文姬不认同北地,却深爱着她的孩子。地上、桌上摆有一些可爱的小玩具,十分应景。
十二拍:来使
十二拍:“忽逢汉使兮称近诏,遗千金兮赎妾身。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
难得有个情绪上扬的段落,听闻曹操派使者以千金来赎,这无疑是个特大喜讯,终于可以回国了!远处交谈的是左贤王和汉使董祀。左贤王将佩刀送给董祀,意在胡汉交好。
此处蔡文姬喜上眉梢,托起铜镜,我猜测寓意为传统民俗的“镜听”,也就是抱着镜子偷听路人无意之语,以此来占卜吉凶,或找到自己祈祷之事的答案。
然而孩子却不能同归。据史料记载,蔡文姬经历了三段婚姻,第一任丈夫死得早没留下孩子,第二任就是左贤王,俩孩子都是匈奴的种,身为母亲,她不忍割舍。
十三拍:伤别
十三拍:“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泪下沾衣。汉使迎我兮四牡騑騑,号失声兮谁得知”。
要和孩子远别非常忧伤,即使有四马拉车这样的高规格来迎接,但蔡文姬依然哭得嘤嘤作响。
后面的几拍基本类似,都是在诉说与孩子的离别之情。
十四拍:念儿
十四拍:“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河水东流兮心自思。”
准备回程,她很麻利地脱下胡服,换上了汉服。
十五拍:离恨
十五拍:“母子分离兮意难任,同天隔越兮如商参,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
远处能望见烽火台,蔡文姬身着曲裾深衣,符合当时的汉服制式。意外的是,琴自此开始没有出现在画面中。
十六拍:悲号
十六拍:“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
手中拈一根柳枝,正有离别之意。坐骑骆驼早已困倦睡去,她还在思念孩子。
十七拍:彷徨
十七拍:“去时怀土兮心无绪,来时别儿兮思漫漫。”
画家行笔到最后,已不再去刻意贴合十八拍的词意,而是表现文姬归汉后的场景。她为曹操默写出四百篇宝贵的文学资料。
十八拍:愁绝
十八拍:“苦我怨气兮浩於长空, *** 虽广兮受之应不容。”
胡笳十八拍通篇都作怨妇之语,除了抱怨自己出国受苦,就是回国离开孩子的痛苦。
画家意图把归汉的故事表现完整,最后呈现她才女本色、默写著述的功劳。将画意流露到诗意之外。
这套组图幅幅典雅精致,特别是蔡文姬那十八套服饰,美丽绝伦。
根据题款判断,这套诗意图完成于1982年(壬戌年),而后被多次印制成挂历,也有单独出过单行本。
挂历的出版详情信息
关于这套图出版物也不少,除了当初的挂历,后来有出明信片版,锦盒版和平装版,在二手图书市场都可以轻松找到。
十八拍的出版物,从左至右为:挂历、明信片、锦盒、平装
王仲清夫妇还画过一套12幅《十八拍》的日历,水平接近这套,以后再做整理分享。
写在最后
蔡文姬作为汉末顶级精英知识分子,被匈奴掠走,仿佛珍珠坠入泥淖,文明在野蛮股掌之间遭遇蹂躏,这种反差造就了名曲,也造就后世名剧与无数名画。蔡文姬之不幸,是文艺界的大幸。
《胡笳十八拍》组画值得反复欣赏,双清楼主人匠心独运,以变化多端的背景,迥异的神情体态,着力刻画蔡文姬婀娜多姿的形体美与爱恨交织的内心世界。整套图构图精妙,色彩淡雅,线条柔和舒展,人物情绪饱满,读者可以静心体会这份两千年前的心情。
《十八拍》既是一场汉服秀,又是精彩的名曲注解,它深化了古典艺术的思想内涵,传递出一种亘古绵延的哀怨之美。
我是江户小歪,长期挖掘各种艺术宝藏,如您喜欢本文,请不吝点赞与转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