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明制道袍里面穿什么颜色(明制道袍里面穿什么好看),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明制道袍里面穿什么颜色(明制道袍里面穿什么好看)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明制道袍里面穿什么颜色(明制道袍里面穿什么好看)

道袍,不是指“道士穿的袍服”,而是指明代中后期士庶男子、特别是文人常穿的便服,非常流行。如果说圆领袍是官员的标志,那么道袍就是书生的标志。而现在,道袍是现在“汉服运动”原教旨主义派的装X利器!

其实我是不愿意称呼道袍是“汉服”的,因为道袍在明朝是一种文人服装,而明朝是多民族国家,难道少数民族文人和官员就 *** 道袍了?就像民国文人都喜欢穿长衫,你能因为他们穿长衫就能判定他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吗?

另外依据明代相关资料记载,道袍和曳撒同样源自元代蒙古人的袴褶(非南北朝时期的袴褶)

袴褶戎服也,其短袖或无袖,而衣中断,其下有横褶,而下腹竖褶之。若袖长则为曳撒,腰中间断以一线道横之,则谓之程子衣。无线导者,则谓之道袍。

摘自明·王世贞《觚不觚录》

再根据朱元璋的说辞:

……初,元世祖起自溯漠,以有天下,悉以胡俗变异中国之制,士庶咸辫发椎髻,深襜胡帽,衣服则为裤褶、窄袖及辫线腰褶,妇女衣窄袖短衣,下服裙裳,无复中国衣冠之旧。……

摘自《明太祖实录》卷三

由此看见,“袴褶”是蒙元带到中原的“胡服”,那么依据“汉服”党排斥长衫、马褂、旗袍是汉服的理由就是认为这些服装是源自满族的服装,那么同样源自“胡服”的道袍当然不能算是“汉服”了。(当然长衫、马褂和旗袍还真不是源自满族服饰,长衫的情况在本篇文章内会提到,马褂和旗袍日后有时间再提)

根据“汉服”党的宣传,“汉服”因为满清剃发易服“断代了三百年”,那么自然道袍到了清代就已经灭亡了。可是实际上,清代易服和历代封建王朝的易服政策并没多大区别,主要是针对“公务员”的服饰要改成清制服装。而民间服饰干预不大(不包括剃发带来的发式的改变进而造成的冠巾帽的改变,这更加和剃发有关),除非僭越了。所以在清初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文人主要便服还是道袍。康熙十二年,陕西总督鄂善邀请明朝遗民学者李颙(李二曲)去关中书院讲学,“三往然后应”。提学官钟朗见李颙“衣服宽博不时”,“ 预制小袖时袍驰送”。李颙收下衣服却依旧穿着平日衣装前去关中书院。前来迎接他的钟朗觉得很惊讶。李颙则解释说 :

“仆非官僚绅士,又非武弁营丁,窄衣小袖,素所弗便。宽衣博袖,乃庶人常服;仆本庶人,不敢自异。且庶人无入公门之理,区区生平,安庶人之分,未尝投足公门,今进书院,诸公见顾,断不愿破戒报谒。”

摘自 清·李顒《二曲集·历年纪略》

这段话证明了,至少在康熙年间“宽衣博袖”的明式服装还是平民常穿的服装,“窄衣小袖”的清式服装只是官僚绅士和军队士兵的服装。

史料也证明了这一点,清初一直到康熙年间,文人的打扮还是以明式袍服为主,特别是顺治年间,汉族文人和晚明文人打扮没有什么区别。

到了康熙年间,原始的长衫开始出现,但道袍还是主流。一直到了乾隆年间长衫踩逐渐取代道袍成了文人最长穿的便服,不过道袍也没有消失,整个清代,都有人穿道袍,甚至一直到了民国,还有少量人在穿道袍,但是这个时候还穿道袍的基本上是清朝遗老遗少了。

下面我开始贴把我收集到的清代、民国各个时代穿道袍的文人肖像图,个人能力有限,我收集到的资料绝对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开始之前先说明一个情况,在明代,文人有一种慕古(上衣下裳)打扮,很容易让人误会是襦裙,但他们不过是在平日所穿的道袍外加了一块布(围裳)而已。见下面两图,到了清代也依然有很多人如此打扮。

出自明代·徐璋《松江邦彦画像册》

出自明代·徐璋《松江邦彦画像册》

提示一下两个关键的时间点

清朝:1644年入关,1646年基本攻下江南(四川广西云贵之外的地方),1650年基本统一中国(不包括藏、疆、外蒙、台湾)

康熙帝:1661年-1722年在位

顺治时期肖像

顺治留下来的文人的人物画和肖像画,这个时候清式长衫还没有出现,全都是明人打扮。下面随便贴几张顺治时期的文人肖像画

*** 《程淓乐容图卷》局部图,作于顺治三年

图中程淓身穿道袍、头戴逍遥巾,标准明末文人打扮。程淓可不是明朝遗民,他是清顺治6年进士,后官至广西广信知府。

摘自杨新《故宫博物院藏珍品文物大系·明清肖像画》

舒时贞《周茂兰像轴》,作于顺治十六年

周茂兰(1605-1686年),明末清初人,明遗民,本画是其56岁(顺治16年)时候的肖像

清·舒时贞《庭湖居士像》

清代·張翥《王士禄像轴》

王士禄(1626—1673)山东新城(今桓台)人清代官吏、诗人。顺治九年进士。王士禄与弟王士祜、王士祯均有诗名,号为三王

清代·谢彬《朱葵石像》

本画作于顺治十年,朱葵石是清代学者朱彝尊的父亲

清代·佚名《王古臣像轴》,作于顺治十六年

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颜元(1635年-1704年)

孙和斗,嘉定(今属上海)人,字九野,晚号钟陵,清初学者。侍读学士孙致弥父,埋名著述,以子贵,赠文林郎。孙和斗像取自清代光绪四年重刻道光本《练川名人画像》。

康熙时期肖像

康熙年间文人肖像还是以明式服装为主,但是长衫也开始出现了,比如三大明遗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流传下来的肖像,既有穿明式道袍的,也有穿清式长衫的

黄宗羲道袍幅巾像

黄宗羲长衫幅巾像,出自叶衍兰、叶恭绰《清代学者像》

顾炎武道袍四方巾像,出自顾沅《吴郡名贤图传赞》

顾炎武半身像,出自何紹基《顾先生祠会祭题名第一卷》

顾炎武长衫幅巾像,出自叶衍兰、叶恭绰《清代学者像》

王夫之道袍纯阳巾像

王夫之长衫幅巾像

拿上面清代三大明遗穿的长衫对比一下清初康熙、纳兰容若等满人穿的便袍,就可以看出来差别明显。清初满人袍服,紧身箭袖(马蹄袖),下摆三开叉或四开叉。而长衫则依旧相对宽博,没马蹄袖,保持着中原长袍传统的两侧开叉。而且在清初,几乎只有汉族文人才穿长衫,因此可以推断出清式长衫是汉族文人把明式长袍依照清制改良而成的“时装”。就是大领(交领)改成小领(圆领),博袖改成窄袖。

《康熙帝便服写字像轴》

禹之鼎《纳兰容若像轴》——就是纳兰性德

杨晋《石谷骑牛图》

主人公王石谷就是清代大画家王翚,也是杨晋的老师。著名的巨幅画作《康熙南巡图》就是王翚主持绘制的

柳遇《宋致静听松风图》作于康熙三十九年

宋致为河南商丘人, 清代官吏。官至湖南布政使。历任福建按察使,四川总藩。湖南布政使等职。

《娄东十老图》,此幅人物群像作于清康熙九年(1670),作者不详。

所谓娄东(今江苏太仓)十老是:陈瑚(1613一1675)、陆世仪(1611一1672)、王撰(1623一1709)、宋龙、郁法、顾士琏、盛敬、陆羲宾、王育、江士韶等。他们均为明末清初太仓地区的隐逸之士

《李畹斯像》局部图。作于康熙三十七年。李璞,字翰如,一字畹斯,浙江嘉兴人,清康、乾年间文学家。工诗文

李璞,字翰如,一字畹斯,浙江嘉兴人,清康、乾年间文学家。工诗文。生卒年月不详。

朱用纯像,出自出自叶衍兰、叶恭绰《清代学者像》

朱用纯,就是写朱子家训的那位, 生卒日期是1627年5月29日-1698年四月初七,也就是生于明天启七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七年。由于清军入关他才17岁,打到他的家乡昆山他才18岁,而这幅画像是个中年人,因此这幅画像很明显是他在清朝的相貌打扮

杨无咎像,出自顾沅《吴郡名贤图传赞》

杨无咎(1639年-1724年),字震百,一作震伯,号易亭,江苏吴县人。生于崇祯九年,与朱柏庐、徐枋被誉为“吴中三高士”。卒于清世宗雍正二年,年八十九岁。,由于满清入关他还是四五岁的幼儿,因此这幅画像也是他清朝的样子

徐枋像,出自顾沅《吴郡名贤图传赞》

徐枋(1622年-1694年),字昭法,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末清初画家,由于满清入关徐枋才22岁,因此这幅画像也应该是他清代时期的相貌

《吴郡名贤图传赞》是道光九年编纂的一部记录苏州史上名人的清代古籍,我稍微查阅了最后一卷(因为猜测最后一卷的人物应该清代的比较多),找出了几个身穿晚明士大夫常穿服饰道袍、直裰的几位,这还是去除满清入关后已经人到中年、或者生卒日期不详的部分。只是苏州一地就有这么多穿“汉服”的士大夫,可想而知清初时期全国穿“汉服”的士大夫有多少。

吕留良(1629年-1683年)出自叶衍兰、叶恭绰《清代学者像》

《公牧坐听松风图》作者:沈韶,作于康熙20年

画中主人公叫汤公牧,生平不详,但是其朋友多少明末清初的文人,比如黄宗羲。此画中三个小孩都已经穿了清式小褂,但汤公牧还是身道袍、下穿围裳。

《汪懋麟像》局部,作者禹之鼎

主人公汪懋麟,康熙六年进士,授职内阁中书舍人,后任刑部主事。曾经是《明史》主要编撰者之一。

李塨像,出自叶衍兰、叶恭绰《清代学者像》

李塨像,出自《李塨文集》

李塨(1659年-1733年),字刚主,别号恕谷。直隶(今河北省)蠡县人。清代哲学家、教育家,颜李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别看他穿的很像明朝遗民,但他是生于清朝、卒于清朝的完全清朝人,康熙二十九年还中了举人。

摘自杨新《故宫博物院藏珍品文物大系·明清肖像画》

摘自杨新《故宫博物院藏珍品文物大系·明清肖像画》

摘自杨新《故宫博物院藏珍品文物大系·明清肖像画》

俞培《曹三才像页》绘于康熙三十六年

康熙之后相关画像

到了乾隆中后期,长衫逐渐取代明式袍服成为文人主流服装,但是明式袍服并没有消失,一直到清朝灭亡,都有人还在穿明式袍服。

摘自杨新《故宫博物院藏珍品文物大系·明清肖像画》

《吴石仓像轴》作于乾隆年间,吴石仓,清代画家

摘自 何平华编. 中国古代肖像画 ***

李岩《静远像》作于乾隆四十八年

沈景《袁纾亭出山图》,绘于乾隆末年

袁知,字纾亭,号雪庐。乾隆二十七年举人,历任国子监学正,南汇、武进、铜山等县知县,官至山西大同知府、署雁平兵备道。工诗文,为政效古循吏。有《次立斋诗文集》。此图绘袁知五十多岁像,当时袁知罢官隐居故里,后奉召赴任,赴任前特做此画留念。名《出山图》

佚名《屠倬松壑听泉像轴》局部

屠倬(1781一1828年),嘉庆十三年进土,官至九江知府。

此幅画绘于嘉庆年间

摘自 于明主编.《 中国名画欣赏 清朝 》

这幅画是同治年间的作品,主人公是清朝官员,估计见过慈禧

同治年间武进士郑之材

清末十大臣之一——法部大臣沈家本燕居画像(应该是照片)

清末宫廷摄影师梁时泰(广东人)拍摄的皇宫一个高级太监燕居照片

夏振武像

摘自章骥《灵魂的呐喊》

摘自章骥《灵魂的呐喊》

满清遗老夏震武,不但古装,还束发挽髻,他女儿出嫁、儿子结婚都一样古装打扮

阙勋吾《简明历史词典》

阙勋吾《简明历史词典》

创建了孔教会的陈焕章,是康有为弟子,也是满清遗老遗少,却被汗服党视为“汉服复兴”老前辈,真让人哭笑不得

牛兆濂像

同样被汗服党视为“汉服复兴”老前辈的清末民国初关中大儒牛兆濂,虽然“汉服”穿得很正统,但是人家却是忠于清室的。辛亥歌命后,革命党请他出山,但是他以遗民自居,认为与清帝君臣名分已定,拒绝出山。牛兆濂曾经到南方讲学,因为他喜欢穿古装而被南方人讥笑,愤而北归。

摘自 《汪峰传》,作者:汪锋传》编委会

摘自 高峰《陕西方志考》

摘自 卞寿堂《《白鹿原》文学原型考释》

明式袍服从清初到民国初几百年的流传,从明朝遗民开始,却以清朝遗民结束,有时候历史之荒诞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更多明制道袍里面穿什么颜色(明制道袍里面穿什么好看)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