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广西八桂是指哪些地方(广西八桂是指哪个城市),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广西八桂是指哪些地方(广西八桂是指哪个城市)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广西八桂是指哪些地方(广西八桂是指哪个城市)

姚坦(935年—1009年),字明白,宋代曹州济阴(今山东省荷泽市)人,宋太祖开宝年中期,以《尚书》擢第,调补将陵尉,历隰州推官、将作监丞、知浔州(即任浔州知府,今广西贵港市桂平市)。太平兴国三年召还,为著作佐郎、通判唐州。其为官亲民,为人忠直,以敢于直谏著称,曾被宋太宗选任皇子益王的诩(xǔ)善(辅佐之官)。

卓有惠政,盗息民安

姚翁岩坐落于当今的广西桂平市西山风景区半山,为纪念宋代官员姚坦而取名。姚坦在浔州任职期间,勤政为民,清廉务实。据清光绪《浔州府志》记载:宋太平兴国初年(976年——977年),姚坦任浔州知州时,“姚坦,又作垣......知浔州......公余游思灵山,与高僧倡和与一石岩下......”姚翁岩由此得名。在其任上,据《桂平县志》载:“卓有惠政,盗息民安。”其中,姚坦与当地名僧高光以《思灵山》为题赋诗,两人联句成诗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登高毋忘黎民苦,积德行善济宇寰。纵目难穷千里远,多留胜景在凡间。”等诗句表达了姚坦顺应民心、体恤民情、志高品洁的情怀。

但见血山,安得假山

宋开宝年中,姚坦被朝廷召回,赴宋太宗五皇子元杰的益王府任翊善官,即为太子师掌管侍从讲授。据《宋史·列传第三十六》以及清代学者吴乘权编辑的史书《纲鉴易知录》记载,姚坦是敢于把假山称为“血山”的直谏之臣。

《宋史·列传第三十六》记载:王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既成,召宾僚乐饮,置酒共观之。坦独俯首,王强使视之,曰:“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

《纲鉴易知录》记载:王,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作假山,召僚属观之,众皆褒美,独坦俯首。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安得假山?”王惊问故,坦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督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时帝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焉。

这两段文字的意思是说:益王曾经在府中修建了一座假山,花费了数百万钱,假山建成后,召集宾客僚属饮酒庆祝,一起观看,而姚坦却独自低着头。益王强迫他看假山,他说:“我在这里只看到血山,哪有什么假山!”益王很惊讶,问他原因,姚坦说:“我在田间时,看见州县的官吏督促交税,抓了人家的父子兄弟,送到县里鞭打,流血遍身。这座假山都是用百姓租税筑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么?”当时,宋太宗也在修建假山,还没完成,听到姚坦的话之后,当即命人停止了修建。

史书中关于姚坦所作“假山”与“血山”之论辩,无疑是忠直之臣的冒死谏言,也是劝君王行仁政而勿图享乐的警钟。姚坦不盲从他人,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心怀黎民苍生、性格爱憎分明、秉持正道正气,令后人佩服与赞颂。

堪称端士,辅王为善

姚坦作为辅佐之官尽职尽责,唯恐教化不严而有所闪失。因为过于严厉,而益王年少时又贪图安逸享乐,有一次益王的侍从教益王假装称病不上朝。此事被宋太宗得知后,宋太宗十分生气,他说:“吾选端士,辅王为善。王不能用其谏,而又诈疾,欲使朕去正人以自便,何可得也。且王年少,必尔辈为之谋耳。”一番责骂后,宋太宗廷杖了唆教益王装病的相关人员。

宋太宗正告益王身边的人,说他选拔正直的姚坦辅助益王,益王不能采用他的谏言,反而装病,想让他罢去姚坦,这是不可能的事,况且益王年纪小,一定是他身边那些人替他谋划的,因此,必须惩罚小人。

为使姚坦继续担当起辅佐职责,宋太宗还劝慰他,告诉他身处王府,凭正气做事而被小人嫉恨,这是很不容易的。但是,作为辅佐之官,有他的支持,是不用考虑谗言挑拨。这说明,姚坦正直、严谨、刚正的作风和为人,深得宋太宗的认可、支持和信任。

勤政为民、忠直敢谏、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光明磊落,这些优秀特质在姚坦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姚坦以其一生品端行正、襟怀坦荡、忧国爱民而名留史册,并且赢得了后人的推崇。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贵港纪检

审核:黄志军

编辑:吴瑜婷

更多广西八桂是指哪些地方(广西八桂是指哪个城市)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