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选自《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导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12月
关于此诗
“土地”是诗人艾青的众多意象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意象(另一个是“太阳”),它象征着生养他的祖国。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诗歌中唱不完的主旋律。
《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发表于同年12月桂林出版的《十日文萃》。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便写下了这首诗。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当代文学家、诗人。出生于浙江金华傅村镇畈田蒋村,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1932年以前一直以号为名,故许多记载,将“蒋海澄”标示为其本名。艾青一生除“艾青”外,另有笔名莪伽(伽)、克阿、田力、鹿文(鹿)、艾、纳雍、林壁、万叶等。艾青是难产的,被认为“克父母”,因此一到三岁被寄养在贫苦农妇“大堰河”家。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大学部绘画系。1929年在校长林风眠的鼓励下,赴法国勤工俭学,主攻绘画。1932年初,艾青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投身进步的文艺活动。同年7月被上海法租界警务处逮捕,并以“ *** 扰乱地方治安”罪名,移送当时的江苏高等法院第三分院。入监的第二年即1933年,艾青写下了著名诗篇《大堰河——我的保姆》,作品由律师沈钧儒带出监狱,1934年发表于《春光》杂志第一卷第三期上。1935年艾青出狱。1936年11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我的保姆》。1941年由重庆奔赴延安,任《诗刊》主编。抗战胜利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副院长,负责行政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人民文学》副主编、全国文联委员等职。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二十年。1979年拨乱反正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这是我国诗人得到的第一个国外文学艺术的最高级大奖。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因病逝世,享年86岁。艾青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诗集《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北方》《他死在第二次》《向太阳》《黎明的通知》《雪里钻》《归来的歌》《彩色的诗》《雪莲》《启明星》《艾青诗选》《艾青诗全编》等,散文集《海恋花》《绿洲笔记》等,理论著作《释新民主主义的文学》《新文艺论集》《诗论》《艾青论创作》《艾青谈诗》《新诗论》等,以及《艾青全集》等。其中《我的思念是圆的》《下雪的早晨》《春》《太阳的话》《我爱这土地》曾入选中小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