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鱼饵味型选择原则(鱼饵味型的调味技巧),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鱼饵味型选择原则(鱼饵味型的调味技巧)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鱼饵味型选择原则(鱼饵味型的调味技巧)

饵料味型多样,对于初学钓鱼者是个不小的挑战,不仅需要牢记每种鱼的味型偏好,还要时刻注意食性的变化。绝大多数饵料味型由多种气味组合、搭配而成,少有单一味型,如果有,通常也是针对掠食性鱼或者在特殊水域下使用。正因如此,才有各种味型搭配的问题,本文以此为起点,聊一聊饵料味型搭配应该注意的问题。

饵料为需要不同味型组合、搭配

鱼看似属于简单的动物,不如哺乳动物聪明、灵活,但基本的生理特征也是具备的。比如摄食,为生存、繁衍大多数淡水鱼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杂食的习性,能够接受不同味型的食物,这点与其他动物无异。能够接受不同味型,但并不意味着就每时每刻兴趣度始终如一,而不断变化、调整的。随着鱼的生长发育,鱼的摄食器官等渐渐完善、成熟,个体的差异也导致味型选择的不同。再者水温因素也是影响鱼味型偏好的重要原因,钓鱼人清楚,冬季垂钓多用腥味浓郁的饵料,至于原因更多的是腥味能 *** 鱼的摄食神经,激发它的捕食欲望,相比香、甜等味型占有明显优势,春季水温提升,逐渐由腥香向香腥转变。不难看出,饵料味型组合、搭配对于钓鱼而言,是为更好地吸引鱼的注意,帮助它摄食。

饵料味型组合、搭配需要注意的问题

前文介绍了鱼味型调整、变化的原因,若要钓更多的鱼,钓友就有适应这种变化,但饵料味型组合搭配并不是随意的,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具体如下。

1、饵料味型搭配,决绝杂乱无章,要突出主味型

初学钓鱼者,因对味型搭配不了解或者认识不充分,特别是遇到鱼情不佳时,总怀疑是饵料味型的问题,随即将各种饵料混乱一起组合,即没考虑目标鱼是否喜欢,也没注意不同味型饵料之间的占比,以至混合后的饵料味型复杂、缺少层次感,甚至有异味,难吸引鱼的聚集,甚至排斥。饵料味型搭配要有主次之分,如前文提到的春季垂钓鲫鱼的腥香或香腥,两者的第一个味型占比大、气味强,起主要作用;后者味型占比小,气味弱,更多是扮演辅助的角色。两者主次分明,相互配合,更大程度、范围满足目标鱼的味型喜好。

2、饵料味型组合、搭配,需浓淡适宜

鱼的鼻孔有大量鼻囊,许多感知气味的细胞、神经末梢便分布在鼻囊组织细胞上,能够灵敏的辩证气味分子的味型,敏感度大约是人的数百倍。但部分钓鱼人,特别是新手,搭配饵料时,常用鼻子闻一闻气味,如果是味型浓郁、香味扑面,总是信心满满,肯定鱼会疯狂抢食,但常常事与愿违,为何?鱼的嗅觉灵敏不假,但有阈值,超过这个范围,再美妙的味型也是刺鼻的,根本无法准确辨识饵料应有的味道,严重时在距离窝点较远的位置,便不敢靠近。因此,饵料味型强弱不应以人的感受作为判断标准,否则造成太大不必要的浪费。

3、饵料味型搭配不宜冲突、相互掩盖

不同饵料搭配、组合的前提条件,是味型味型分子间尽量不发生反应,以免生产引起鱼躁动、排斥的物质。气味分子本质是微小、弥漫四散的物质,与同样活泼的微小气味分子有相互作用、反应的可能,所以钓鱼人在使用不属于的味型饵料搭配时,尽可能做些测试,确定两者的稳定性。再者是气味之间存在的掩盖问题,这点在酒米与饵料搭配时尤其明显。酒米泡制过程中,需要加入药酒,而药酒是经高度曲酒浸泡各种像山奈、丁香、肉桂等辛辣香料而成,气味浓烈、呛鼻。当与饵料搭配时,极容易将饵料的原味型掩盖住。特别是遇到腥味时,还有反应的可能。所以当酒米与饵料搭配时,通常用低度数曲酒,并且诱鱼物质用量也少一些,尽可能能发挥两者的优势。

4、饵料味型搭配随环境而变化

前文有所提及,但不够全面。鱼的味型偏好是变化的,更多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时间、水质、水温等各个因素。钓鱼谚语有“春腥、夏淡、秋香、冬浓”的说法,是以时间为轴,综合了其他因素的影响,从整体范围上的概况。如果细致到某个具体场合、环境要复杂得多。比如除去上文提到的大小鱼对饵料味型的不同偏好外,鱼生长的环境对饵料味型差异也很明显。鲤鱼属于杂食性鱼种,如果在长时间摄食某一种食物,可能这种食物的味型一年时间都是腥味或者偏臭,但有缺少其他食物来源的情况下,鲤鱼依然有摄食的可能,最终形成癖食的特点。钓鱼人在这里垂钓,一般需要在饵料中适当加入“原塘饵”,以适应鱼情。

写在后面

本文首先介绍了引起鱼味型偏好改变、调整的几个因素,接着对饵料味型搭配、组合需要注意的问题做了介绍。如果简单地认为,掌握饵料搭配的技巧,就能钓到鱼,显然也是不准确的。钓鱼是个系统工程,饵料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环境,像其他的浮漂调钓、钓点选择、线组搭配同样重要,这样全方面的了解、熟悉,相信这样钓友会有更好的渔获。

原创:野钓集结号

更多鱼饵味型选择原则(鱼饵味型的调味技巧)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