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奋进新征程 创造新伟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聚焦“四个非常” 推进工业强省
杨定涛
党的二十大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战略部署。近年来,省委省 *** 将做大做强工业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坚持工业强省、产业兴省不动摇,全省工业发展呈现出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踏上新征程,实施强工业行动恰逢其势、正当其时,在全省强工业行动推进大会暨先进企业和优秀企业家表彰大会上,省委明确提出“立非常之志、谋非常之策、举非常之力、用非常之招”强工业,传递“大抓工业、大干工业、大兴工业”的强烈信号和鲜明导向,彰显不甘落后、奋起加压、赶超进位的坚定意志和责任担当,必将对甘肃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聚焦立非常之志,恒心恒力强工业
当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背景下,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工业现代化是先导力量,实施强工业行动是我省实现追赶发展的制胜之道。
提高站位强工业。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 总书记对甘肃明确要求,要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格局。实施强工业行动是贯彻落实 *** 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甘肃职责使命的“省之重者”和“责之要者”,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工业发展的“时”与“势”,切实把强工业行动体现在勇担新使命的政治担当上,把强工业的劲头汇聚到绿色发展难题、提升发展质效、开辟发展新局的工作实践中。
把握全局强工业。工业是甘肃发展的硬支撑,必须重塑优势、重振雄风。跟上现代化目标工业是主梁,工业稳则经济稳,工业强则经济强,工业现代化则甘肃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业是主角,作为研发投入最多、技术创新最活跃、辐射带动力最强的产业部门,工业始终是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支柱。构建新发展格局工业是主体,是最有优势、最有潜力、最有空间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领域,强工业才能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作出甘肃贡献。促进共同富裕工业是主力,如果没有工业对就业的广泛吸纳,对财源的重要贡献,实现共同富裕、创造高品质生活就会大打折扣。基于以上定位,需要增强全局观念强工业,坚决破除“工业不重要”的认识误区,坚决破除“工业不好搞”的惯性思维,坚决破除“工业大黑粗”的路径依赖,坚决破除“工业高门槛”的壁垒障碍。
统筹推进强工业。强工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找准路径方向,科学谋划布局,一体推进实施。统筹产业融合,推动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促进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融合,强化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统筹地企融合,促进地方与企业发展思路同频共振、产业布局同题共答、项目建设同向发力。统筹区域并进,引导各市州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百舸争流、勇闯一流、齐头并进的强工业生动场景。统筹“公”“私”合力,有效发挥国有企业“以大带小”和民营企业“以小托大”的独特作用,深化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上的全方位合作,构建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
聚焦谋非常之策,抓主抓重强工业
纵深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1+N+X”专项行动,实现创新驱动优先突破,项目建设发力突破,企业主体多元突破,基础支撑实化突破,以重点突破带动工业全局发展。
扭住重点企业强龙头。深化与中央在甘企业合作,积极创造条件,竭力优化服务,争取更多中央企业在甘布局落地重大产业和科研项目。支持省属企业立足各自领域深耕主业,加快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和资源化合作,争创国际和国内一流企业。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树牢引领行业发展的地位,牵头主导产业链发展的重点方向、延链补链重点项目、招商引资重点目标,根据龙头企业和产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配套政策和强化要素保障,以强龙头企业引领强工业行动。
牵住重点产业补链条。科学审视我省产业基础,明晰重点产业功能定位和发展逻辑,采取非均衡发展模式,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贯通,新旧产业之间深度融合,增强产业链核心竞争力。优先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信息等主导新兴产业,实施一批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产业化项目,以全产业链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打造一批新的千亿级产业集群。重点推动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能源电力、装备制造等传统支柱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组织实施一批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实现千亿级产业规模跃上更高能级。超前谋划布局新型储能、现代氢能、航空航天等先导产业,实现百亿级规模突破,抢占产业新的制高点。
抓住重点区域聚集群。系统研究全省重大生产力布局调整,优化鼓励类产业发展导则,构建“一核三带多集群”的产业发展格局。推动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布局一批细分方向的特色产业集群,打出产业政策、技术创新、市场主体、金融资本的组合拳,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支持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加快产业园区提质增效,把经济发展的靶心瞄准到园区建设上,推动重点市州实现国家级高新区全覆盖,工业主导型县区实现省级开发区全覆盖。继续举全省之力支持 *** 新区发展,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为全省强工业创造更多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模式。
聚焦举非常之力,提质提效强工业
坚持打基础与利长远相结合,解难题与促发展相协调,采取超常规措施,狠下超强度功夫,着力提升企业活跃度和产业竞争力。
深化改革促动力。坚持在解放思想中转变理念,通过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大力度的改革,增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做好“巩固”文章,提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支持省属企业承接国家重大战略和改革试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做细“提升”文章,推进工业企业集约化发展,建立“亩均论英雄”评价机制,对规上工业企业考核亩均效益,实行“奖优汰劣”。做实“调整”文章,坚持在改旧中育新,有效解决工业用地不足和闲置土地长期“沉睡”的矛盾,推行产业用地灵活多样供应,全面推行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降低企业用地成本。
强化创新激活力。顺应市场发展趋势,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程,以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规模数量支撑工业发展的质量效益。整合优化科技创新平台资源,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平台和产业创新联盟建设。紧盯关键核心技术组织科技攻关,加大对科技创新项目和科研人才的支持力度,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引进和就地转化,加强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优化环境增推力。全面落实省 *** 《促进经济稳中有进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加大财税支持力度,不来即享兑现增值税留抵退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等组合式税费政策,多渠道帮助企业减负纾困。创新金融支持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技术改造贷款、并购贷款投放,发挥 *** 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支持工业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以金融活水畅通工业发展血脉。抢抓国家原料用能和可再生能源消耗不纳入能耗“双控”考核的政策利好,探索实行市州能耗指标“基准+激励”管控机制,保障产业链重大项目用能需求。
聚焦用非常之招,落实落细强工业
营造企业孵化成长的环境,拿出切实可行的新招、务实管用的实招和多管齐下的硬招,集中攻坚之势内培外引,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升服务企业温度。全面落实“六必访”制度,领导干部包联企业、服务企业、助力企业,以企业发展需求和实际困难作为工作出发点和政策落脚点,真心实意联系企业,尽心尽力帮扶企业,坚持企业创新孵化时必访、经营困难时必访、登记纳统时必访、战略调整时必访、增资扩产时必访、筹备上市时必访。推动“企业要服务”向“服务找企业”转变,主动做好进企业送政策、进项目送服务,让企业家把心思和精力投入到生产经营、科技研发、品牌培育和项目建设上,在服务企业中营造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发展氛围。
拓展招商引资广度。深入开展招大引强引头部行动,紧盯“三个500强”及各类优质创新企业、行业隐形冠军、细分领域的“小巨人”等重点对象,加强对优质上市公司、行业领军企业和总部企业的招引,拓展在资本、技术、资源和市场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以招商引资新突破促进工业经济的新增长。依托我省优势产业和资源禀赋,精准高效编制投资机会清单,更大力度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开展委托招商、以商招商、联合招商、第三方招商,拓宽招商引资的渠道模式。各级领导率先抓招商,以招商引资论实绩,激励引导全省各级各部门全员大招商、全力强工业、全速促发展。
增强落实执行效度。以开展“三抓三促”行动为契机,精心组建“施工队”“突击队”,以决战冲刺的干劲拼劲抓好既定目标任务的落地见效。完善凝心聚力的工作落实机制,实行工业专班制度,全省上下“一盘棋”,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力量,形成横向协同、纵向联动、集成作战的强大合力。增强大干快上的拼搏进取意识,牢记“抓发展没有局外人、促增长没有旁观者”,积极主动作为,务求取得实效,做到工作闭环、目标闭环和督查闭环。发挥激励争先的价值导向作用,大干大支持,多干多支持,促进先进地区率先突破,引领工业强省建设。
作者为甘肃省人民 *** 研究室党组书记、主任
责任编辑:郭林玉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