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常家大院介绍(常家大院在什么地方),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常家大院介绍(常家大院在什么地方)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常家大院介绍(常家大院在什么地方)

常家庄园坐落在山西省榆次市东阳镇车辋村。车辋,顾名思义,车轮周围的框子。这里,原来有四个小自然村,分别为刘寨、成寨、林寨和王寨,像是一个车的四个轮子,后来逐渐扩建形成一个村子,便叫了车辋村。

常家始祖常仲林原是太谷人,家境贫寒,到这里给刘姓大户扛活放羊,后来与丫鬟结了婚,直到他的三个孙子长大成人,才勉强购买一块薄地,建造宅院,有了自己的栖身之地。

常家的发家,虽是从第六代起开始经商,但真正的兴盛起来应该算是第八代常威。常威不拘本地的小圈子,康熙二十年(1681年)左右,只身来到张家口,走街串户做起小买卖。后来经营起绸布生意,开了个"常布铺",他的三个儿子也来到了张家口,大儿子常万玑、三儿子常万达成了他的左膀右臂。

经过十年的刻苦努力,常家的事业大发展,先后设立了"大德常"、"大德玉"两个字号,逐渐形成了两大商业集团。常万玑在父业上不断扩展,又与子孙先后在大同、成都、汉口等地创立了十个"德"字号,号称"十大德"。常万达更是敢为天下先,走上了一条具有风险、具有挑战的经商之路,开辟了"万里茶路"。他在福建武夷山购买了茶山,采摘加工,运往俄国恰克图进行交易,直至发展到莫斯科、东欧等地,把中国的"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境地推广出去,外贸使他们的经济迅速腾飞,被商界誉为"十大玉"。

综观历史,山西人特别恋家,俗话说得好,"宁可交枪,不交醋葫芦",他们发了财以后,多是回家搞建设。如祁县的乔致庸在包头发了财以后,回老家乔家堡建了个乔家大院,他们都是为了光宗耀祖、显赫门庭。

正是在这种思想、心理的支配下,常万玑在车辋村的南部,占地约二百亩,建起了宅院,人称"南常"。常万达在车辋村的北部,占地约三百亩,建起了比他哥宅院还紧凑有序,布局壮观的宅院,由东而西,形成了车辋村的一条新街,即"后街",人称"北常"。这两处宅院,随着后代的繁衍、经济的发展,历经一百多年不衰,不断扩建成两大组建筑群体,"集清代南北民居建筑风格之大成,融常氏儒商家风治学特色于一炉",成为远近闻名的常家庄园。

到了土改时期,南常大部分院落分给了贫下中农,北常多亏1950年被晋中红军荣军疗养院购买占用,曾有部队警卫,风风雨雨,五十多年,历尽秋波、动乱,才逃脱了各种劫难,这真得益于广大荣军。就在"文革"初期,"破四旧,立四新",外人也不能入内。荣军对这里的设施都舍不得破坏,他们有的把楹联糊上泥巴,有的贴上毛主席语录、诗词,基本上保持了原貌,为后人留下了一份民俗遗产。

横看左右,常家庄园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都有许多相同之处,高宅深院、照壁花墙、楹联匾额、雕刻彩绘------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置身这里,突出感觉到有两大特色,一是常家庄园突出了一个"儒"字,把文化氛围引了进来。如刚一到村堡门楼,你就觉得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两篇名著《丰乐亭记》、《醉翁亭记》大字榜书镌刻在南北两侧的堡墙上,而且还是苏轼的笔迹。苏黄米蔡,苏轼不仅是诗人、欧阳修的弟子、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而且还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不知何人高屋建瓴,把这师徒二人欧文苏字复制在此,装点门面。

特别是石芸轩书院,整个布局更呈现出书香卷气。前院由四亭三廊组成。四亭各居前后左右,分别以《论语》中"德有邻"、"志于道"、"学而思"、"思无邪"命名,寓意着"琴、棋、书、画"亭。

三廊:正面廊中镶嵌有"石芸轩法帖",为嘉庆年间杜大统仿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三体榜书。东面廊中镶嵌有《听雨楼法帖》,又称《北听雨楼法帖》,因它是太谷人孙阜昌刻制,故与云南人周立崖所制的《听雨楼法帖》有所区别。西面廊中镶嵌有常氏遗墨法帖。

迎门一方灵壁巨石——笔架山,奇石点于树下,清池凿于庭中,小桥流水,金玉有声。置身其中,倍感诗情画意,儒学文化博大精深,求德立品,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润物细无声。

各处的楹联匾额比比皆是,还有影壁、花墙、壁挂也有对联匾额,处处体现了儒家的风范,名言名句,富有哲理,富有教诲,富有启发,真如进了学堂一样。看来不仅常氏家族有品位,而且复修的人更有文化层次,要不然不会把这中华民族的瑰宝汇集一堂,展现一室,为常家庄园增光润色。

另一大特色,就是"静园",这是其它大院不能媲美的。也许常家庄园之所以叫常家庄园就区别在这里。也许常万达以及"十大玉"及其后人们在福建武夷山购买茶山,经营"万里茶路"的缘故?他们的后院都兴建起"园子",有的是杏园、枣园、桑园、花园、菜园,分而独立,合为一体,没有篱墙,整个形成一个统一的宏大的林园。一园一景致,一园一寓意;一园一境界,一园一风貌。

杏园,满园的杏树,花开似锦,寓意非常深刻,碑铭石耸立中央,前书"杏林",后书"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取自《道德经》,意思是"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表达了常家子弟含蓄的修养,敦厚的品格。后面"杏坛",又供奉着孔圣人,激励常家后辈勤奋好学,学以致用。

出了园中园,更是视野开阔,增添了阁台亭轩,山丘湖水,叠石流泉,不知是谁给它起了一个很雅的名称——"静园"。静是一种修养,静是一种淡漠,静是一种境界,顾名思义,真乃休闲、游乐、劳作的好场所。猛然间,使我想起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惜,山在何处?

观稼阁是静园中的制高点,临登眺望,《人说山西好风光》歌词涌上心头,"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内外景色——田园、村舍、农家,融为一体。看来商家还没有忘记农家,土地,永远是立民之本。真是农家楼阁,竟然起了这么一个寓意深刻的名字,时时与农情、农时、农事联系起来。

近望沼余湖水,不由给它拟了一联:"借得南湖烟雨景,移来北海五龙情",南湖在嘉兴,有烟雨楼,一大会址——革命航船就从这里驶出;北海在北京,有五龙亭,借得移来岂不妙哉。

还有那"百狮园",活佛开光的石狮,更添阅色。

静园,不是江南胜似江南,把北方的大院与南方的园林有机的融合一体,虽比不上皇家宫廷园林,但也非常有民间特色,民俗风情。

"华夏文明看山西"。常家庄园,现如今已成为山西拍摄影视外景的基地,将近有30部电影、电视剧在这里拍摄。

如《龙票》《白银谷》

《乔家大院》

《走西口》

《大槐树》等等,一一展现在后街一旁,更是添了光彩。

九口2019-5-14

更多常家大院介绍(常家大院在什么地方)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