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的主题是林子祥,但我要分节写,这一节里,讲的是当时的迪斯科风潮。
为什么要讲迪斯科呢?
老歌迷知道,这一年有支神曲,林子祥《十分十二吋》。
我们还是先说颁奖礼。1985年度的第三届“香港十大劲歌金曲”,只能用四个字形容——波澜不惊。
获奖歌星的阵容怎么看怎么正常。谭咏麟携上一届狂澜三项“金曲”的余威,本年度又上演了帽子戏法。伦迷将《爱情陷阱》专辑和前一年的《雾之恋》《爱的根源》专辑合称为“爱情三部曲”,但仅就单曲曲风而言,这更像是个混搭,和后两首的深情款款相比,《爱情陷阱》的风格太过劲爆。
如果说深一点儿,从文化意义上来看,劲爆的曲风一定和当时的迪斯科热潮有关。和日后演变为老太太的广场舞不同,当年的迪斯科是年轻人的时尚。
香港迪斯科的开端,要追溯到1978年,美国电影《周末狂热》和《油脂》在香港上映后,立即掀起了一股跳舞热潮。尖沙咀有一家很出名的迪斯科舞厅,叫Hollywood East,1985年,它的DJ将欧美的流行舞曲重新混音播放,这种新鲜玩法迅速成为流行时尚,并风靡东南亚。两年后它传入内地,便有了一个成为内地流行文化标签的名字:荷东。
《周末狂热》和《油脂》都有舞台剧版本
这东西,当年火极了
受到迪斯科舞曲时尚的影响,当时的香港流行音乐也扑向了这个市场,很多歌曲在创作技法上偏向4/4拍、结构简单、多次重复的舞曲风格,以迎合酷爱迪斯科的年轻听众。1985年度谭咏麟的另一支获奖金曲《暴风女神Lorelei》就是明显的例子,它在编曲和配器上就刻意强化了舞曲的特征,后来更是推出了一个混音版本,10来分钟,完全就是为跳舞准备的。
若说起迪斯科舞曲,跨越不过去的就是张国荣的《Monica》,有评论说正是这支歌开启了香港的迪斯科文化。这样的说法未免太高估《Monica》的地位了,如果这是粉丝的脑残言论那还好理解,但若是正经的乐评,几乎就是倒因为果的混账逻辑。迪斯科迟早都会风靡,哪里是个别巨星能左右这个时尚大势的?张国荣只不过恰逢其时地唱了一首《Monica》而已。客观地说,这歌谁唱都会红一阵子,能成为巨星,绝不是靠《Monica》这么简单。
尝到舞曲的甜头之后,哥哥趁热打铁地以同类风格的《不羁的风》再次获得1985年度“香港十大劲歌金曲”奖项。这首歌收录在《为你钟情》专辑中。现在看来,这张专辑的慢歌经过岁月的洗涤已经沉淀为经典,快歌好像不受人待见,在多次演唱会上,哥哥也只是以串烧的形式唱那么几分钟,可看过2013年《继续宠爱十周年纪念演唱会》陈慧琳的现场版后,公平地说,这些快歌真心不好唱。
陈慧琳 - 黑色午夜+Stand Up+不羁的风+少女心事+H2O+Monica (Live).mp310:09来自苗欣宇写历史慎点,10分钟长,而且……你们自己听吧。我甚至怀疑这是制作人挖坑,怎么给陈慧琳唱?她那时都好长时间不上台了。
另外值得八卦的是,《为你钟情》专辑封面上,哥哥戴了一只凯迪亚三色金戒指,当年他特意嘱咐摄影师陈幼坚一定要拍到这枚戒指。多年以后,陈幼坚明白了,它是唐先生送的。
和张国荣、谭咏麟一样走劲歌风格的是梅艳芳,《坏女孩》获得一支“金曲”奖。它不仅是一支劲歌,也是相当著名的禁歌,为它,梅艳芳在内地遭遇七年封杀,解禁后终于拿到2004年北京演唱会的批文时,她的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坏女孩》专辑的销量相当惊人,据说在香港本地达到了八白金。这张专辑的所有歌曲都堪称经典,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忍心听完压轴的那首慢歌:《孤身走我路》。
1985年度十大劲歌金曲获奖名单
1《爱情陷阱》谭咏麟
2《情已逝》张学友
3《不羁的风》张国荣
4《听不到的说话》吕方
5《谁可相依》苏芮
6《日本娃娃》许冠杰
7《坏女孩》梅艳芳
8《暴风女神Lorelei》谭咏麟
9《雨夜的浪漫》谭咏麟
10《十分十二吋》林子祥
最佳作曲奖:《谁可相依》 作曲:林敏怡
最佳填词奖:《听不到的说话》 填词:向雪怀
最佳编曲奖:《听不到的说话》 编曲:黎学斌
《谁可相依》 编曲:林敏怡
《雪山飞狐》 编曲:顾嘉辉
最佳唱片监制奖:《不羁的风》 监制:黎小田
最受欢迎男歌星奖:谭咏麟
最受欢迎女歌星奖:梅艳芳
金曲金奖:《爱情陷阱》
劲歌金曲荣誉大奖: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