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莱阳历史文化溯源之二(莱阳历史文化溯源介绍),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莱阳历史文化溯源之二(莱阳历史文化溯源介绍)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莱阳历史文化溯源之二(莱阳历史文化溯源介绍)

大寺街贯通到了凤凰路,打通了莱阳城南发展的大动脉,处处可见繁忙的建筑工地。

驱车十几分钟,来到了位于中古城村南的挺城遗址。

双脚踏在这片厚重的土地上,却再也感受不到一丝历史的气息,一切都被现代文明湮灭了!

“骑牛牧童”似乎也被时代大潮催赶着,缓缓走入了高楼林立!

楼盘的名字很贴切,印象古城!真的,一切只能在印象中找寻了。

对于“挺城牧笛”,很多人或许会存有疑惑,古代农耕文明,荒郊一片野草地,几个牧童放牛吹笛,应该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吧。编哥小的时候,姥爷是生产队的饲养员,放牛的活也没少干,太稀松平常了,怎么就能成为莱阳的八景之一呢?

其实答案正藏在千年挺城的残垣断壁之下。

挺城为西汉初年设置的县城,是莱阳历史上最早的一座古城。康熙《莱阳县志》记载:“挺城,在县南七里,汉属胶东国,东汉属北海国,晋属长广郡,南宋北魏因之,隋省入昌阳。”民国《莱阳县志》记载:“汉置,北齐废,遗址尚存。”

据查证,挺城由汉初兴置,至南北朝时的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弃,历经700余年。

昔日赫赫金汤,今朝残垣断壁,湮没荒草丛中,随风若隐若现,往事越千年,废墟成牧场,面对斜阳荒垒,悲听牧笛凄怆,怎能不使人顿起千古兴亡沧桑瞬息之慨!

年轮匆匆六百载,时光来到了元代,莱阳先贤、金朝天会年间进士赵植来此游览凭吊,有感而发,赋诗《古城牧笛》:落日西风欲暮天,牧童横笛过前川。音遗古城关情切,韵入他乡客恨牵。一曲吹深牛背雨,数声冲破陇头烟。行人多少伤心事,为尔踌躇亦怅然。

诗中沧桑悲凉之情跃然纸上,笔墨间更是透着一抹淡淡的乡愁,似入夜春雨,滴滴答答敲打着漂泊游子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挺城牧笛”因此得名,载于明代县志。

民间对于“挺城牧笛”,有着许多神奇的传说。据说曾经在傍晚的雾气里,有人看见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悠地吹着竹笛,若隐若现,牧童和身下的黄牛金光闪闪,令人炫目。走着走着,牧童座下黄牛四蹄腾空,踏着彩云升空而去。世人恍觉,原来是神童牧神牛。

当地民间都说古城遗址是一个巨大宝藏,古城地下还有一头金牛。在这个大约1平方公里的遗址上,确实出土过不少的文物。

1950年后,文物部门从地下发掘出有饰凹弦纹、绳纹的青灰陶片,有连形纹的圆瓦当和几何纹砖,还收集到了罐、豆、瓦当等5件陶器和五铢钱、钱范、剑戈、箭簇等7件铜器。专家们鉴定,这些文物都是西汉时期的。

据民国《莱阳县志》记载,清光绪年间,曾经出土过一具汉洗,铜质三足,形圆若钵,内镌双龙,有“天凤元年”四字,外有麟凤鱼龙图案,有“富贵长宜子孙”的篆字。天凤元年为公元14年,即新朝时期王莽的年号,距现在有两千多年的时间。

在古城遗址西南部,1990年代又出土了一个藏有数千枚五铢钱的泥瓮,钱币大多完好。

只是那传说中的金牛至今还未曾出现。

昔日繁华落尽,千年挺城已经完全湮没于现代文明中,存在于“古城印象”之中了。隋朝以来,因挺城遗址而得名“古城”的中古城、东古城、西古城三个村庄,也渐渐融入了城市的现代化中。

驱车来到城外,深秋何寻“十里平芜满绿畴”, 惟有斜阳依旧,千年往事随潮去。远处高铁线上,一列“复兴号”疾驰而过,如同千年挺城,匆匆留下过身影,转瞬却已无痕!

感谢鼓励和支持!

更多莱阳历史文化溯源之二(莱阳历史文化溯源介绍)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