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出嫁迎娶
一般都是敲锣打鼓欢天喜地
而在贵港却有一种“哭嫁歌”
这种歌曲缠绵凄苦
有着如泣如诉的音调
一起来感受下壮族哭嫁歌的魅力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壮族哭嫁歌起源于壮族,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一直以来没有手抄本文字记载,只是口头传唱,哭嫁歌是妇女出嫁的婚嫁文化产物。壮族哭嫁歌广泛流行于贵港市壮族聚居的大部分村屯,比较集中分布在港北区港城镇14个行政村和65个自然屯。
各家有女出嫁必唱哭嫁歌,哭嫁歌自出嫁前姑娘在闺房哭三日三夜并有姐妹陪伴,也有哭七日七夜。哭嫁歌普遍为三字头和四字头,比如:妈呀妈、爹呀爹、大哥爹、大嫂妈、叔公爹、叔婶妈、低年老弟、低年老妹等等。都是以称呼为首句,后三句为七字,每首四句,第二句与第四句押韵脚。
歌词第一晚哭唱《日出歌》、《苦命歌》、《恩怨歌》,第二晚哭唱《离别歌》、《嘱咐歌》,第三晚哭唱《月落歌》,出嫁时哭唱《出门歌》、《拜祖歌》、《骂媒歌》、《骂郎歌》。
歌词的整体意义为对家庭亲人依依不舍,对未来生活非常迷茫,对婚姻不自由的痛苦诉说,反映了劳动妇女在劳动、生产、生活、爱情婚姻等方面受到的歧视、虐待和压迫,也反映了在封建社会劳动妇女为争取自由而进行的斗争。如港北区港城镇龙井村传统的哭嫁歌中《苦命歌》的歌词:“寒冬腊月雪风起,咁好娇儿做奴婢,鲜花插在牛粪上,仔细想来样伤悲……”。
新中国成立后,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广大妇女有了婚姻自由权,《哭嫁歌》渐渐淡出了人们生活,但作为文化遗产,人们至今还被歌曲所蕴含的历史文化魅力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