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马场街(福州仓山老洋房地址)

队长 - 哪里都是你.mp33:42来自浩浩荡荡享生活

在福建师范大学仓山校区的对街有一条小巷,名曰康山里,它是马厂街的支巷。马厂街、康山里的总长只有500多米,当地有12座别具一格的花园式洋房。这些充满历史沧桑感的西洋老建筑,见证了福州风云变幻的历史,每一幢老洋房仿佛都有着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

嘉靖四十二年(西元1563)名将戚继光围剿日本人时,文革期间马厂街曾改名文革二支路,1979年恢复原名。在今上藤路、大岭顶及对湖路设营房、马房、马厂等,这些地方因此被称为营房里、马房里、马厂街等,沿用至今。

马厂街作为有着百年历史的老街,窄路矮墙遍布,有着老福州居民的生活气息。马场街长约450米。附近有学生街,校园、文化站等。

许多人乍一听到马厂街,可能会问:为什么叫马厂?跟马有关系吗?

据说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来福州剿灭日本倭寇时,率军驻扎在桃花山脚一带,开辟了军营驻地和马厂,马厂街因此得名。桃花山从此陆续有了人家,不再寂寞,也不再是佳人绝世独立了。

意园

意园位于仓山区马厂街2号(原康山里2号)。

这栋楼里曾经住着一位著名美术评论家、画家、作家、诗人,他叫林公翔。

林公翔,笔名翔子,1962年9月出生,福州人。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曾师从启功先生。1983年至1993年执教福建师范大学,现为福建青年杂志社副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理论艺委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福建省传记文学学会会长,福建省出版系列高级职称评委、编审职称。

这栋楼今为福建师大教师宿舍楼。

梦园

梦园,位于仓山区马厂街-支巷康山里13号,建于1926年,现为福州近代著名华侨领袖叶见元先生故居。

该园占地面积221平方米,由两座建筑组成,正座为两层带地下室英式建筑,高8.8米,面阔三间,木桁架小青瓦歇山屋顶。西侧为三层斜角碉楼,高11.8米,小青瓦双坡顶,坡度极缓。

主人叶见元,出身基督教世家,与孙中山关系非常好,不但是革命同志,还有很深的私交,曾追随孙中山参加过辛亥革命,在最危险的时候,把梦园作为革命同志的联络据点,孙中山来福州的时候据说就住在梦园。

现在的住户是位美术老师,正精心打造着自己的家园,让其郁郁葱葱、充满生机!爱人在旁默默的帮助打理花草,孩子则懂事的在旁观看,好奇地问着,有爱的地方充满了温馨。

爱庐

爱庐(又作“爱园”),位于仓山区马厂街-康山里1号,梦园对面,建于民国三十年代初期(1930年),总占地面积186平方米,是一座三层三开间砖木结构、每层都设有拱廊、具有典型殖民地外廊式风格的近代建筑。顶部做法较为独特,拱廊部分做双坡顶,主体建筑部分做歇山顶。

建造者刘道岸(又名刘谦兴),原为温州海关职员,后曾任马厂街基督教礼拜堂牧师。爱庐系刘道岸听取其子刘祁端(毕业于上海同德医学院、中国红十字会会员)的建议设计,原拟作为诊所使用,故爱庐每个房间都辟有三个门,方便病人走动。但建筑尚未完工,刘祁端就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因救护伤员惨遭日军射杀。建筑现在为刘氏家族住宅使用。

可园

可园,位于仓山区马厂街-康山里5号,创建时间约在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左右,英式建筑,钟氏民居,由两座建筑组成,均为红砖砌筑的三层砖木结构公寓。

创建者钟景竹曾是清末至民国时期盐务系统的官员。可园内走出的名人甚多,一度成为一代才女林微因和中国当代大建筑家梁思成的蜜月喜房。

福州基督教家庭聚会的创办人王连俊,在可园亦有住处,并曾经在此传道。1928年8月,著名建筑学家、作家林徽因回福州探母,曾寓居在此。

内楼占地540平方米,底层有券廊,建筑时间有可能早于1928年;外楼占地300平方米,分成四个公寓单元,每单元一开间。院落呈哑铃形,大门为石库门式,位于外楼前院。

可园由两座建筑组成,均为红砖砌筑的三层砖木结构公寓,底层有券廊,院落呈哑铃形,大门为石库门式。从绿色大门进来,就闻到这种砖木结构房子特有的味道。

以园

以园,位于仓山区马厂街-支巷康山里6号,建于1920-1930年间,为叶氏家族私宅。该园占地面积39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二层砖木结构,长23米,宽19米,高7.6米。

原主人叶嘉亨,曾任三都澳福海关关长,为牧师叶颂林之子、梦园主人叶见元之弟。叶嘉亨以《圣经·创世纪》中“亚伯拉罕以子奉献神”典故命名为“以园”。

建筑装饰极为简单,用木百叶门窗,顶部开有数个老虎窗,为一大特色,是具有朴素英式风格的近代建筑。

拓庐

拓庐(原马厂街30号),为金景松家族私宅,位于仓山区马厂街4号,为三层砖木结构,具殖民地外廊式风格的近代建筑。

值得一提的是,建筑一层的外廊采用的是木质仿铁艺工艺,且保存完好,在仓山地区也不多见。是研究近现代历史风貌的载体。

忠庐

忠庐(又作“中庐”,原马厂街28号),位于仓山区马厂街11号,建造于1932年,西洋建筑艺术风格突出的典型建筑。是福州近现代建筑城市发展的载体。

建筑占地面积245平方米,层数3层,高度9.6米,长度22.4米,宽度13米。该建筑独立完整,宁静幽雅,临近拓庐、梦园。文革之前,蒋介石和宋美龄女士的英文秘书吴淑贞曾在此居住过10年。

忠庐的院子内种植各种花草树木,其中龙眼树、杧果树较多,但最惹人注目的还是翠筱。一年四季没有枯黄过的竹叶令人怀疑福州是否有过冬天。不论何时从忠庐外墙经过,都会让人产生庭院深深的感觉。

建园

建园,位于仓山区马厂街17号,曾名“玉庐”,为二层砖木结构的殖民地柱廊式建筑。建于1919年前后,原主人林璞臣先生原为民国邮政系统(大东电报局)的高级职员。现为林氏后裔居住。

建园为二层砖木结构、红砖砌筑、带有殖民地外廊式风格的近代建筑。建筑西立面、南立面的一层、二层均做拱廊;东、北立面一层、二层做拱窗;两层之间、拱廊发券处以砖砌出叠涩线脚,檐口也有类似的线脚装饰。

西侧立面还附有二层木结构外廊,早期系木柱仿铸铁做法,后期可能因木柱朽烂,改用砖砌柱子支撑;二层柴栏厝部分现仍存。

硕园

硕园,位于仓山区马厂街8号。在建园的左边。窄门进入,豁然开朗。

硕园是三层砖木结构的维多利亚式建筑,窗上方有半圆形叠涩线脚遮雨檐口,不开窗的部分则做成凹入式的窄券假窗,每层间也设置了复杂的叠涩线脚,造型复杂,为整个仓山近代建筑之最。硕园的主人当年是通过赌钱赢来的这幢房子。

永安里

位于仓山区马厂街14号(旧马厂街34号),永安里和鼎庐比邻而建,现已荒废。

鼎庐

位于仓山区马厂街12号(原马厂街33号),现已荒废。

红砖砌筑的外墙,在岁月的侵蚀中,没有褪色,反而越发红的火热,与院落里的绿意相映成趣。

该建筑为二层砖木结构的近代西式建筑,带有较大院落。据后代回忆,原为李德鼎所有。李德鼎原在马尾、厦门造船,回榕后居住于此。鼎庐亦因他而得名。

亦庐

位于仓山区马厂街23号(原马厂街24号),现已荒废。

马厂街基督教堂

教堂位于仓山区马厂后街12号。

马厂街基督教堂,是不受外国教会控制而由中国人自办的教堂,前身是陶园路十二间排聚会所(1923年聚会,1924年改称基督会堂),1936年移址马厂街,改称“基督徒聚会所”,后来1955年华侨邱少陵将私房献给教会。

宜园

宜园,位于马场街22号,是一幢二层砖木结构建筑,共四开间,一楼券廊二楼拱窗,装饰朴素。

宜园门口装饰可见主人不一般的心思。

巷子末端的老榕树下,有几间连着的柴埕厝,这是已做了近四十年裁缝的潘师傅的家,是家亦是店。 一进门就可见一层层各种布匹垒在二壁之间,做好的旗袍高高挂起!

潘师傅手艺高超,用料讲究,旗袍、唐装做起来得心应手。虽居深巷但不愁没客人,年轻人到老年人,国内到国外,年头忙到年尾!旗袍的边都是手工缝制,根据不同的客人加入不同元素,让旗袍穿起来更灵动更能体现东方女性的柔美!

交通路线:

对湖站:60路 ; 83路 ; 509路 ; 7686烟台山公园专线 ; 地铁接驳15号专线;

师大站:20路 ; 60路 ; 66路 ; 87路 ; 106路 ; 167路 ; 194路 ; 319路 ; 7686烟台山公园专线 ; 地铁接驳15号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