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杀日本兵给钱视频,张作霖下令枪杀日本兵是第几集

1928年4月,坐镇北京的北洋 *** 最后的领导者,“中华民国陆军大元帅”、安国军总司令张作霖害怕了。

蒋、冯、阎、桂军阀下辖四个集团军联合起来沿着京浦、京绥各线一路北上,目标直指他控制的河南、京津地区,大有不统一全国不休之势。

面对着汹涌而来的北伐军,一败再败、四面楚歌的张作霖只得选择了退让,派人去和南京蒋介石谈判。

6月2日,张作霖正式通电全国,宣布整饬所部退出京师,此后的政治问题“悉听国民裁决”,北洋 *** 正式灭亡。

第二天,张作霖乘坐专列离开北京返回东北。虽然此时的他不再是“大元帅”,但仍然是“东北王”,心里仍然有着卷土重来的想法。

然而,张作霖再也没有这个机会了。

6月4日,皇姑屯附近京奉线与满铁线交叉的一座旱桥上突然传出的一阵巨响,将张作霖的蓝色铁甲车送上了天,一代枭雄在几小时后抢救无效身亡。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张作霖之死就是日本人搞的鬼,然而当时任日本首相田中义一知道这件事之后,却气的流泪长叹:“一切都完了!”

这是为何呢?

“满蒙悬案”

日本人杀张作霖,很大原因和他们所谓的“满蒙问题”有关。

日本人自大的毛病由来已久,早在明治维新开始之前,日本经世学派代表人物佐藤信渊就发表过所谓的“海外雄飞论”,说日本最终目标是“全世界悉为郡县,万国君长皆为仆”。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皇因欲幵拓他国。必先从吞并中国开始。将中国纳入日本版图,其他如西亚、遏罗、印度诸国,必慕我之德,畏我之威,叩首匍匍,甘为臣仆。”

佐藤信渊觉得,“征服”中国的最初目标应该是“满洲”(东北),他将中国东北地区篡称为“满洲”,加上内蒙古合称为“满蒙”。

佐藤信渊在1850年就死了,但这一套说法却延续了下来,渐渐的成为了日本人的国策。日本人为了实现他们的野心,想方设法的渗透“满蒙”地区,鼓吹“满蒙非中国论”,妄图将中国东北分裂出去,然后一步步的“吞并”中国。

为此日本人甚至还提出了著名的谣言:“成吉思汗是日本的流亡贵族”。

1912年袁世凯上台后,日本人就主动提出希望修筑四郑铁路、郑洮铁路等“满蒙五路”的要求。

不久后吉长铁路通车,日本人通过威逼利诱,让他们控制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满铁)攫取了该铁路30年的经营权。同时,他们又提出要修建连接北满和内蒙的所谓“满蒙新五路”。

日本人的目的就是通过修建铁路垄断铁路运输,实现对东北财富的掠夺。但因为当时的北洋 *** 很混乱,你方唱罢我登场,政策不连贯,日本人的铁路计划都落了空。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决定直接跟张作霖这个“东北王”谈,所谓的“满蒙铁路悬案交涉”至此拉开帷幕。

张作霖和田中义一

张作霖和日本人的关系匪浅,1905年日俄奉天会战后,日军进入了新民府。当时的张作霖被当成“俄国间谍”给抓了起来,本来该被枪毙的,是时任作战参谋的田中义一中佐跟总参谋长儿玉源太郎大将求情,才免了张作霖一死。

张作霖因此“感激涕零”,说从今日起“为日军舍出性命”。

后来,张作霖发际并统一东北,几次入关作战都得到了日本人的“援助”,张投桃报李之下,积极配合、支持日本人修了四郑铁路以及郑(家屯)通(辽)铁路、郑洮铁路。

张作霖的“有求必应”让日本人野心越来越大,在1925年提出了要在20年内修筑35条线,总长8828公里的“满蒙铁路网计划”。

这项计划张作霖不敢答应,刚传扬出去东北人民已经群情激奋了。他也不甘心一直当日本人的傀儡,悄悄和英美等国建立联系,以图“以夷制夷”,并开始搞起了自己的东北铁路网计划。

日本认为,张作霖在东北建铁路网的行为“危害了日本的权益”,不停对他进行警告和 *** 。张作霖表面上唯唯诺诺,动作却没有停过。

1927年,日本舆论界因为“满蒙悬案”悬而未决,指责外相币原喜重郎推行的“采取不干涉态度,并以经济主义维持日本在华权益”的“币原外交”,是在跟张作霖“让步”,,矛头对准了直指首相若槻礼次郎。

4月17日,若槻内阁正式垮台。三天之后,张作霖的“救命恩人”田中义一当上了首相。

田中义一

田中义一是派遣部队参加过八国联军侵华的原日本首相山县有朋的学生,这么个人显然不可能是什么好人,曾经参加过甲午中日战争,后来升任了大将。

田中义一自己同时兼任外相,他积极推行干涉政策,目标就是“彻底解决满蒙问题”,将东北“肢解出去”。

在1927年召开的“东方会议”上,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提出,应该对中国东北进行“外科手术”,武力解决东北问题。田中义一当时就表示赞同:“哪怕是打世界大战也在所不惜!”

不过,和关东军那群满脑子战争的疯子比,田中义一好歹还有点理智。

不久之后,田中义一和张作霖身边的日本参谋町野武马商量了武力占领东北的问题。町野武马表示:“在银座(日本繁华的商业区) *** 一个芳龄美女,我想是办得到的。但事后那些大哥来找你麻烦,那应该怎么办呢?”

田中义一

田中义一知道,町野武马说的“大哥”指的是英国和美国。他叹了口气说:“我担心的就是这一点。”

这种矛盾的心理让田中义一在执行满蒙政策时,最终违心的选择了维持和张作霖之间的“友好关系”,并不断的跟张作霖施压解决“满蒙悬案”,确保并扩大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权益。

在他看来,只要“满蒙铁路计划”能够顺利推行,就能一步步的实现“满蒙分离计划”,蒋介石统治长城以南,张作霖掌握北方,和日本“合作、亲善”,然后照朝鲜例一步步的吞并中国东北。

田中的这一政策引起了日本经济界的不满,正所谓只要我足够激进,看谁都是投降派。哪怕田中义一在1928年酿造了济南大屠杀,但这些人仍然觉得田中过于“软弱”,接二连三的提出要“武力征服满洲,解决国内的经济萧条现状。”

另一边,日军内部的“皇道派”和“统制派”的争斗也如火如荼,年轻的陆军军官时不时的扬言要“付诸武力镇压满蒙”。

持续推进的战争机器

1927年10月,田中义一迫使张作霖秘密签了《满蒙新五路协定》。协定日本人承筑敦图线、长大线、吉五线、洮索线、延海线五条铁路。这不光是五条铁路的问题,里面还规定铁路附带“租借地”,也就是说铁路通到哪里,哪里就成了日本的附属地。

消息被日本报纸公布后,引起了英美等国的不满,张作霖赶紧指使手下发声:“不希望日本在满蒙有垄断性发展”,因此又得罪了日本人。

日本人担心张作霖说话不算数,因为他光在文件上写了个“阅”。因此一直想方设法的要求张作霖将密约改为“ *** 间正式协定”,结果张作霖左推诿右摇头,就是不肯答应。

也正因此,当当1928年5月蒋介石军队逐渐逼近北京时,日本虽然出动5000士兵入侵山东,酿造了济南大屠杀阻挠蒋介石,但也决定趁此机会“一举解决满蒙悬案”。

5月16日,田中内阁跟南北两军发出通告,说“战乱如果进展到京津一带,其祸乱波及满洲的时候,为维持满洲的治安,帝国 *** 或将不得不采取适当而有效的措施。”

翻译成人话就是,张作霖如果在北京开打之前就主动撤回东北,那无事发生。如果在北京被北伐军交手,被撵回了东北,那不管是张作霖还是北伐军都会被日本人解除武装。

第二天,日本驻北平全权公使芳泽谦吉找上了张作霖,要求他立即、全面解决“满蒙诸悬案”,双方从晚上十一点吵到了第二天凌晨3点,最终谁也没说过谁。

芳泽谦吉

与此同时,英国、美国纷纷给日本发去照会:“满洲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日方在采取实际行动之前,需预先通知美国/得到英国的谅解。”

有了英美撑腰,张作霖的胆子就大了起来,召见芳泽表示:

“动乱及于京津一带,并将予满洲以影响的时候,日本将采取机宜的措施一节,断非中国 *** 所能承认。满洲和京津既为中国领土,这当属中国 *** 的事宜,自不得不声明不能默认。”

张作霖的强硬让日本军部军国主义分子认定他是“实现满洲政策最大的眼中钉”,现在只有把他除掉了。

这伙人觉得,让张作霖“主宰满洲,确保治安”并不靠谱,张作霖集团只是一个“磕头兄弟的私党集团”,只要把张作霖这个领头的给弄死了,手下立马“作鸟兽散”,一直等到出第二个张作霖为止。

因此,当张作霖宣布准备离开北京撤回关外时,关东军司令员村冈长太郎迅速命令竹下义晴少佐奔赴华北,侦查张作霖的行动。之后,村冈长太郎将之报告给了高级参谋河本大作,由河本策划、实施暗杀行动。

河本大作是个军国主义狂热分子,给友人写信时就说:“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让血雨腥风袭击满蒙”,现在机会就在眼前,他表现的十分卖力。在拟定皇姑屯刺杀行动时,还拟定了补救方案,一旦计划失利,就让“拔刀队”趁着混乱冲进去刺杀张作霖。

6月4日张作霖遇害后,做贼心虚的日本陆军省还发表声明,暗示这次行动是中国人干的,还说他们日本人根本不知道张作霖列车出发时间。

当田中义一得知这一消息后,都气的都流泪了。在他看来,现在张作霖主动选择了退回东北,到时候捏扁揉圆就方便多了,通过威逼利诱、经济侵略,一步步的实现“满洲和平独立”,最终为他们所吞并。

现在这么一搞,日本和奉系军阀彻底搞成了死敌,不管东北会不会乱,日本都只有付诸武力这一条路了。到时候面对英、美,以及念念不忘报仇的苏俄的压力,日本真的顶得住吗?

因此,田中义一不由流泪说道:“一切都完了,真是子女不知父母心。”

张作霖死后,奉系军阀并没有做鸟兽散,他们原本打算推举张作霖的把兄弟张作相做“总司令”,但张作相主动让贤,推举张学良出任总司令。有了他这个二号人物的鼎力支持,张学良很快就掌握了大权。

杀父之仇在前,张学良显然不可能和日本人真的进行合作,当日本人来“恭贺”张学良出任总司令,并提到铁路交涉问题时,张学良直接表示:

“余之意见,以为缔结条约,须缔约国双方合意之后,方能成为条约,否则专以片面的意见为前提而缔结之条约,即为不平等条约,中日两国历来所缔结之各种条约,均属此种,故今后约满后,凡余与日本或其他各国缔结新约,自当以双方合意为条件,而努力达此平等目的。”

后来,张学良自认为单靠自己无法对抗日方压力,果断选择了和南京 *** 接触,气急败坏的日本人对他进行了威胁,张学良毫不畏惧:

“ 日方欺我太甚,誓死易帜。”

东北易帜后,日本人的“满蒙铁路悬案交涉”彻底破产,在1930年拟定了《昭和六年度形势判断》,决定要武力占领东北四省,并建立一个傀儡国取代张学良政权。

战争机器打开之后,日本在坠入深渊的不归路上一路狂奔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