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古代兵器鉴赏图片(古代兵器知识),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古代兵器鉴赏图片(古代兵器知识)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古代兵器鉴赏图片(古代兵器知识)

征战是古代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古诗词中也有相当数量的边塞诗、征战诗、侠客诗。因此,在古诗词中,除了有“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的浪漫情意,更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壮志。现在,我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与这些诗词有关的古代冷兵器。

【戈】

戈,先秦时期一种主要用于勾、啄的格斗兵器,流行于商至汉代。受石器时代的石镰、骨镰或陶镰的启发而产生,原为长柄,平头,刃在下边,可横击,又可用于勾杀。一般长戈用于车战,短戈用于步兵。戈的击法有勾挂、扎挑等。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唐 ·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宋 · 辛弃疾《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古》

【矛】

矛,是古代一种用于刺杀的兵器,长柄,有刃,是战争中常用兵器。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先秦 · 佚名《诗经 · 秦风 · 无衣》

天为国家孕英才,森森矛戟拥灵台。

——唐 · 李白《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

【斧、钺】

斧,一种古代兵器,起源很早,于戈、矛几乎同时出现。最早的铜斧见于商代,不仅用于武事,也用于生产以及作仪仗之用。斧虽不作为主要兵器使用,但历朝历代均有使斧者,尤其生活在北方地区的民族,喜练斧类兵器。斧、钺通常被联称,二者的形制相似,都是用来劈砍的长兵器。

钺[yuè],一种古代的兵器,虽具备杀伤力,但是更多的是一些仪卫所用,和使用武器不同。在原始社会时期,钺为成年男子的象征。钺确切来说是大斧,本来是刑具,而不是兵器。往往君王用钺象征军师指挥权。

持斧冠三军,霜清天北门。

——唐 · 李白《赠宣城赵太守悦》

英王受庙略,秉钺清南边。

——唐 · 李白《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

——唐 · 杜甫《北征》

【槊】

槊[shuò],古代重型的骑兵武器,类似于红缨枪、斧头的攻击武器,即长杆矛,同“矟”。槊由硬木制成,分槊柄和槊头两部分。槊柄一般长六尺。槊头呈圆锤状,有的头上装有铁钉若干,有的槊柄尾端装有鐏。槊锋刃长达50-60CM,远远长于普通的枪、矛的长度,即可用于骑兵持槊冲锋、又可舞槊横扫。其主要技法有劈、盖、截、拦、撩、冲、带、挑等。槊出现于汉朝,在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发展为骑兵的主战兵器。曹操就留下了“横槊赋诗”的典故。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宋 · 陆游《秋晚登城北楼》

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

——宋 · 文天祥《酹江月 · 和友驿中言别》

【殳】

殳[shū],是古代一种简单的打击类长兵器,头上有尖,有棱无刃,可能是当时步兵对付骑兵用的一种武器,外形很像杵,后来演变成了长狼牙棒。曾侯乙墓曾出土过一批青铜殳。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先秦 · 佚名《诗经 · 卫风 · 伯兮》

青衫曾奏三千牍,白首犹思丈二殳。

——宋 · 陆游《雪夜有感》

【戟】

戟,是戈和矛的合体,也就是在戈的头部再装矛尖。它具有勾啄和刺击双重功能的格斗兵器,杀伤力比戈和矛都要强。戟的出现在我国推动了战国时期的到来。戟一方面作为仪仗兵器,一方面作为从先秦至秦汉魏晋军中装备的制式装备。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唐 · 杜甫《潼关吏》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唐 · 杜牧《赤壁》

【弓、箭】

弓箭,是一种威力大、射程远的远射兵器。弓由有弹性的弓臂和有韧性的弓弦构成;箭包括箭头、箭杆和箭羽。箭头为铜或铁制,杆为竹或木质,羽为雕、鹰或鹅的羽毛,是军队与猎人使用的重要武器之一。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唐 · 李白《白马篇》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宋 · 辛弃疾《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唐 · 杜甫《兵车行》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唐 · 杜甫《前出塞九首》

【弩】

弩,也被称作“窝弓”、“十字弓”,是古代用来射箭的一种兵器,是古代兵车战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步兵有效克制骑兵的一种武器。它是一种装有臂的弓,主要由弩臂、弩弓、弓弦和弩机等部分组成。虽然弩的装填时间比弓长很多,但是它比弓的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强,命中率更高,对使用者的要求也比较低,是古代一种大威力的远距离杀伤武器。

城高铁瓮横强弩,柳暗朱楼多梦云。

——唐 · 杜牧《润州二首》

一相关藩尝负弩,三年通籍更从军。

——宋 · 王安石《送庞签判》

【刀】

刀,素有“百兵之胆”的称号,十八般兵器之一,九短九长之一,九短之首。刀的最初形态,与钺非常接近。其形状为短柄,翘首,刀脊无饰,刃部较长。到春秋战国时期,刀的形状发生巨大变化,两汉时,刀逐渐发展为步兵的主战兵器之一,同时出现了许多不同形式的长柄刀。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唐 ·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宋 · 陆游《金错刀行》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清 · 谭嗣同《狱中题壁》

【吴钩】

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唐 · 李白《侠客行》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唐 · 李贺《南园十三首》

【剑】

剑,开双刃身直头尖,横竖可伤人,击刺可透甲。古代帝王皆有君子之气,亦有皇上君临天下之说,剑乃兵中王者,所以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唐 · 王昌龄《从军行》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唐 · 李白《塞下曲六首》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宋 · 辛弃疾《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剑不仅能在战场上搏斗厮杀,还能作为舞蹈道具: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唐 ·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枪】

枪,是中国古代兵器之一,是由利刃加棍棒组成的长柄刺击兵器,外形与矛相似,柄长于刃,与短兵器械完全相反,综合威力大,是“十八般武器”之一,“四大名器”之首,被称为“百兵之王”。枪长而锋利尖锐,使用灵便,枪头刃可刺可斩,可刺穿盔甲;枪杆抓住,可格挡兵器,也可棒打或投掷杀敌,威力比棍棒类钝器强。武将可骑战马冲锋刺敌,或下马步战。

雨抛金锁甲,苔卧绿沈枪。

——唐 · 杜甫《重过何氏五首》

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唐 · 杜牧《念昔游三首》

【锤】

锤,古称“椎”,是一种古代兵器,有长柄单锤、短柄双锤及链子锤等。锤形似瓜,故亦称“立瓜”、“卧瓜”,也有四方八棱等形,古代持锤者称为“金瓜武士”。短柄双锤非常沉重,舞练需要较大的力量。锤在战斗中可以用硬砸、硬架等招式,很有威力。

宝剑思存楚,金锤许报韩。

——唐 · 骆宾王《咏怀》

猎敲白玉镫,怒袖紫金锤。

——唐 · 杜牧《少年行》

【铠、甲】

甲,是古代将士穿在身上的防护装具,又名铠。先秦时,主要用皮革制造,称甲、介、函等;战国后期,出现用铁制造的铠,皮质的仍称甲;唐宋以后,不分质料,或称甲,或称铠,或铠甲连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 · 王昌龄《从军行》

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唐 · 王昌龄《从军行》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 · 黄巢《不第后赋菊》

但思被重铠,夜入蔡州城。

——宋 · 陆游《雪夜作》

衣冠渐散红莲府,铠马还归细柳营。

——宋 · 秦观《俞公达待制挽词二首》

【盔、胄、兜鍪】

盔,古代战士用以保护头部的帽子,秦汉以前称胄,后也叫兜鍪[móu]。

公徒三万,贝胄朱綅。

——先秦 · 佚名《诗 · 鲁颂 · 閟宫》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宋 · 辛弃疾《南乡子 ·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弊裘羸马失故态,宝刀绣涩盔生埃。

——元 · 张宪《伍拏罕元帅斩新李行》

【干、盾、彭排】

盾,是一种防御性质的武器,古人称“干”,故有“干戈相见”等词。后来还称作“牌”、“彭排”等。盾早在商代就已经存在。到唐代时,盾改称“彭排”。宋代时正式称“牌”。明清两代沿袭宋习,称牌而不再称盾。

戴戢干戈,载櫜弓矢。

——先秦 · 佚名《诗经 · 周颂 · 时迈》

军行不断蛮标盾,谋主皆收汉畔亡。

——宋 · 黄庭坚《和谢公定征南谣》

前军红衲袍,朱丝系彭排。

——元 · 张翥《前出军五首》

本来,兵器只是一些冷冰冰、血淋淋的战争工具,但在诗人笔下,它们被赋予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这些兵器,或是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或是表达了内心的豪情壮志,或是诉说了壮志未酬的悲愤。如今,这些饱含 *** 的篇章像是穿越了时空,隔着书页告诉我们一个又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托物言志,把事物变成寄托情思的载体,这就是诗词的独特魅力!

更多古代兵器鉴赏图片(古代兵器知识)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