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董卿声乐,朗读者董卿读《红楼梦》,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董卿声乐,朗读者董卿读《红楼梦》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董卿声乐,朗读者董卿读《红楼梦》

杭州网讯一条布满音符长裙,一弯月牙般利落的短发。6月29日晚,著名主持人董卿现身浙江音乐学院。

从主持奥运、世博闭幕式到连续十三年相伴春晚, 她是幽默风趣的著名主持人;从诗词大会到朗读者,她过渡做制片、导演。

昨晚,她在浙江音乐学院大剧院,与在座的同学们分享了“从《朗读者》看电视节目的创新与影响”。

《朗读者》谈“初心”

通过“访谈+朗读+轻解析”传统文化新创新,《朗读者》在第一季开播时创下超高收视率。

不少人总结,看这个节目需要二刷。一刷,刷的是人间百态的故事,二刷则感受文字情怀,理解文字温度。

豆瓣上有网友评论“看懂这个节目只需要一点点素养,看下去这个节目却需要不少耐心。”

诚然,《朗读者》似乎总是强调共情力,缺少了一些套路和竞技赛制带来的节目好看度。与其说,我们对《朗读者》爱不释手,更不如说它满足了大众对于知识、审美、情感的多重高阶需求,缓解了在信息碎片化时代的“文化空虚”。董卿说:“我以为《朗读者》会是一个孤独的孩子,没想到出生时满天星光。”

《朗读者》目的不是让观众简单地屈服于流泪的意愿,而是能在流泪后产生思考,董卿老师这样阐述。

第二季《朗读者》大谈初心。初心是继续“用最真挚的情感、最美好的文字,抚慰人心。”在矫情和感性之间,董卿把控力度,引发大众思考。

她在讲演里提到几种创新:结构上的创新——像看一本书一样看电视。朗读方式也有一些创新:邀请贾平凹时,采用多人朗读;邀请清华大学大师、学子们一起朗读“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时采取“跨时空”朗读;中英文合诵,贾平凹方言朗读……

读本的创新是有选择的,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视觉上的创新指与文字匹配的典雅与高贵。

用情怀代替光环,围绕这些札记,读者感受到了节目的用心,感受到”现代的人物还原经典的灵魂”这样的主题。

“浙音”将设朗读亭

在提问环节,不少听迷期待着与董卿老师宝贵的见面机会。董卿身着一件缀满了音符的连衣裙,笑称是为了来浙江音乐学院特意准备的抖音裙。

“从主持人到导演、制片,每一次跨界转型是游刃有余的吗?”

“都不是游刃有余的,其中的辛苦观众都看不见。我有一个专门把眉毛的小镊子,现在都用来拔白头发了。熬夜长白头发的规律都被我发现了,不到两点坚决不长白头发的。”

“杭州设置的朗读亭排不上队,怎么解决?”

“我们在杭州图书馆前设置一个全年无休的朗读亭,或者先在浙音这里设置一个!”董卿称算上高中时光,她曾在浙江求学十年,与杭州有不解之缘,这次是首次接受高校邀请过来分享。

“能否推荐大学生本科阶段能反复朗读的书目?”

“红楼梦、围城、以及最近我在看的僧人与哲学家对话的系列。”

“对于文字和配乐,有没有什么联想、思考和顿悟?”浙音教授提问

“词曲有自己的气质美,我反问一下,您觉得什么样的音乐是配合史铁生《我与地坛》这样的文章的呢?”

接下来的互动环节,董卿还与浙音的四位演奏家配合了《我与地坛》。

当晚,董卿还邀请了中央电视台编剧及《那人那山那狗》的导演霍建起到达浙音剧院,与观众互动。(杭州网 记者 黄雯晶 郑维维/文 方建飞 /图)

更多董卿声乐,朗读者董卿读《红楼梦》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