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建文帝朱允炆简介(朱元璋26个儿子下场),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建文帝朱允炆简介(朱元璋26个儿子下场)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建文帝朱允炆简介(朱元璋26个儿子下场)

建文帝:明惠宗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仅4年,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

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称“建文新政”。

由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祸患无穷。

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措施决定削藩。以防边为名,把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朱棣。

燕王朱棣于1399年起兵造反,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因建文帝文弱寡断缺乏谋略,致使其主力不断被歼。其叔叔朱棣于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南京)。

战争历时四年,战乱中,火烧帝都,建文帝下落不明,被焚死? *** ?为僧?后世争论不休。

《明史》记载:“帝不知所终”、“帝由地道出亡”。研究人士更多地认为建文帝乃于混乱之中化妆 *** 南方为游僧。

前朝齐泰、黄子澄、景清等大臣及众多宫女先后被杀,方孝孺更是被诛十族,惨不言说。

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

青川乍现建文帝跸难踪迹

四川省青川青溪,是一座古旧的边城,有着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位于川、陕、甘“鸡鸣三角地”,阴平古道、褒斜道、景谷道、金牛道等紧邻此镇,陆路连接秦陇,交通十分方便,水路经白龙江入嘉陵江可通往各地。

三国时期,诸葛亮之参军――廖化将军曾于此屯田戍守。

近年来,青溪这个本就不平凡的小镇,因为一条名叫“杂木沟”的小地方而受到文物管理部门及文人骚客的关注。

杂木沟长约10公里,沟内草木茂盛,藤缠棘绕,山水灵秀,空气清新。沟的尽头有座奇异的山,距青溪古镇约8公里,山的形状好似一朵莲花盛开。山底如莲花之心,山周似21朵莲花花瓣。

青溪的乡间一直流传:明朝有位皇帝 *** 至杂木沟时,一朵莲花自山底飞天而上,旋转后降落沟中,瞬间化为一座莲花形状的山。见此美景,他感叹道:“我不需要任何东西来抵抗恐惧,我已经到了知足常乐,什么样的境况,我都能开心地活下去。对于我来说,皇上和僧人已没有什么区别”,从此便削发为僧,直到终老。

莲花山上,有一座叫“华严庵”的旧庙,康熙年间的石碑碑文对建文帝于此跸难有明确记载,当地百姓亦称这里为“明十四陵”。(明代共16位皇帝,除崇祯皇帝自缢无陵外,现存仅有14座陵墓,唯独缺少建文帝之陵墓。)

早年前,四川省文物考古所、四川大学的资深专家学者曾赴青川县青溪镇华严庵遗址实地探访。

华严庵占地面积超过100亩,东西两面是草木丛生的山沟,西侧山沟内有巨石垒砌的双层中空明代石墙。

考察组一行在守庙和尚的带领下,查看了石碑、石佛、九五方圆塔、清皇历书等遗址遗物,尤其对“广佛碑”和“华严庵重建碑”碑文进行了仔细研读。

考察后认为,青川华严庵确为明建文帝在蜀的跸难所肯定无疑。九五方圆塔后坡林内有很大可能是建文帝陵寝或墓葬群,但是否是“明十四陵”,尚需考古发掘后才能定论,但可能性很大。

“跸难”说与史料吻合

明末清初以来学术界对建文帝是焚是逃开始质疑。如果是逃亡,从云南到汉中遍游蜀山,这条路是捷径。“广佛碑”、“华严庵重建碑记”所叙建文帝于宣德六年到此,与《明史纪事本末》卷十七“建文逊国”中宣德六年文帝由延安到西安入蜀的记载相吻合,因此建文帝在这里跸难绝不能说没有依据。《明史纪事本末》比《明史》还早还原始,史料研究的可信度也要高些。

史学界对建文帝的下落说法众多,多数人更信“出亡说”。

此类典籍最多,类似“滇黔巴蜀间,有帝云生”的字句比比皆是,但这只是传说或一些文字记载,但没有实物证明。

唯青川杂木沟华严庵的“广佛碑”、“华严庵重建碑”有明确记载。

“广佛碑”立于清康熙八年乙酉孟春月,至今保存完好,上有《鼎建华严庵碑志序》:“……有古刹名曰华严庵历稽典籍启自元时又为明初建文皇上隐跸之所……”。

“华严庵重建碑”立于康熙五十八年岁次乙亥四月朔八日吉旦,至今保存完好,上有《重建华严庵碑记》“华严庵之设也,其说有二,一曰肇自建文隐跸之时……盖建文钟其意于始玉峰径其事于后也……”。

两碑为建文帝入蜀地青川跸难提供了实物佐证。

山川尽显龙脉之象

从华严庵所处地理位置看,有如莲花瓣的山峰簇拥合围,向北远眺,阴平山、马盘山尽收眼底,极具龙脉之象,确是修行之佳境。

同时,杂木沟下窄上宽,藤缠棘绕,距青溪古镇15里许的莲花山海拔1200米,华严庵藏于其中,不易发现且易守难攻,也是躲藏的好地方。

再看此地山势,周围21座山峰像莲花形状,庙子坐落的这面山势却像一把椅子,两边相隔一里多路程的陡峭山脊像椅子的扶手,庙后荫翳蔽日的丛林遮盖的龙洞岩就像是椅背,这明明就是一把“龙椅”得嘛。

【谜团一】

宽敞的中空“明石墙”作何用途?

在庙门斜坡下方100米处,顺地势残留有约3公里长2米宽的石墙。石墙的石头重的一两吨,轻的也在七八百斤,紧临一条溪沟。拨开缠绕的藤蔓,石墙逶迤延伸,石墙里是空的,可容车行。

华严庵方圆5公里的地方,有此类残留石墙六七公里长,将庙子从四面八方围了起来。人推测,石墙可能是当年建文帝所设防护墙。庙子里有地道与石墙相连。

【谜团二】

五圆四方的石塔后的大土堆是否为帝陵?

庙的右侧后方一座2.75米高的石塔很怪异,长长短短大小9块石头摞着,5圆4方,最上面还竖着一块高帽子一样的尖石,中间两道恰似勒出的印痕,像帽的皱褶。专家初步研判塔的年代应属明代,因为石与石之间的粘合剂同青溪镇的明城墙粘合剂毫无二致,都是糯米浆加石灰等材料兑拌而成。

石塔后边丛林掩映着一个占地700多平方米的大土堆,土与周围的明显不一致,属外移堆积而成,颇耐人寻味。专家推测,这个土堆应该是一座坟墓。联系5圆4方的石塔,一种解释为“象征着九五之尊”(还有一种解释为“天圆地方”),那便是皇权的标记,难道这里埋葬的是一位“九五之尊”的皇上?

【谜团三】

庙后山上百十座坟茔所葬何人?

庙后山上明坟暗丘不下百十座,仅少数立有石碑,姓甚名谁均语焉不详。此地山高坡陡,人迹罕至,当地老百姓几无所至,所葬应当是庙中之人无疑。

据载,建文帝 *** 时,一路跟随他的亲信及宫女亦有几十之众。

青溪古镇历史上的枢纽地位给这些坟茔又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建文帝说:至于来世,何谈来世呢?下辈子会怎样?这一辈子都没活明白,又何谈下辈子呢?一世命即是万世命,不反省和改变自己,心不能安,到哪里都会被苦恼困扰,要与自己讲和……

建文帝是否曾在青川隐姓埋名为僧?

明十四陵真的隐藏在青川大山之中?

这正是让人们痴迷和不断探寻的缘由罢……

~END~

更多建文帝朱允炆简介(朱元璋26个儿子下场)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