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近年来的教育政策(影响教育政策执行的因素有哪些?),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近年来的教育政策(影响教育政策执行的因素有哪些?)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近年来的教育政策(影响教育政策执行的因素有哪些?)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018年, ***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一以贯之的背后,是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不懈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新高考”改革,启动“双减”改革,推动建立“职教高考”制度,推进“双一流”建设,破“五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项项教育政策稳步推进,中国教育事业不断攀上新台阶。

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了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2014年浙江、上海率先启动,新高考改革从试点逐步向各省市推进,2022年,四川、陕西、河南、宁夏、青海、内蒙古等第五批8省启动新高考改革,“新高考”先后经历了五个批次。截至目前,仅有新疆、 *** 仍然保留老高考,全国29个省(区、市)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各地结合实际制订改革实施方案并有序组织实施,形成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至此,全国除新疆、 *** 外,均已进入“新高考”周期,迈入“新高考”时代。

2021年7月24日, ***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一场前所未有的“双减”改革启动。

“双减”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校外培训治理取得明显进展,对于根治基础教育诸多痼疾顽疾,对于整个中国教育来说意义极为深远。

聚焦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一年多来,针对落实“双减”工作,教育部细化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双减”,教育生态正在重塑。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9月21日,首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42所高校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其中包含A类36所,B类6所;95所高校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22年2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并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囊括了147所建设高校,331个建设学科(不含自定学科)。

“双一流”建设既是时代强音,也是时代命题,关乎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2021年,“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学研究生195.4万人,承担了全国超过80%的博士生和近60%的硕士生培养任务,是培养基础研究人才的主力军和科技创新人才的生力军。

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印发后,高职分类考试规模逐年扩大,目前已经成为职业学校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主渠道。

2022年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这是该法自1996年颁布施行26年来的首次大修。新法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国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考试招生制度”,“高等职业学校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招收学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为学生不同成长阶段提供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的畅通渠道。“职教高考”制度正加快建立,“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正在完善。

破五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是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2020年10月, *** 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总体方案》遵循教育规律,发展素质教育,引导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针对性地推出了相应改革举措,推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破除“五唯”顽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破“五唯”,令教育生态为之一新。

*** 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教育部联合农业农村部共同确定推介百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大力培养高素质农民;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升级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累计招生87万人,毕业55万人;深入实施重点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专项计划,支持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2012年以来累计招生95万余人。以实际行动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人才振兴推动全面振兴。

高质量教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

2021年7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启动实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即“优师计划”),依托部属师范大学和地方高水平师范院校,每年为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定向培养1万名左右本科层次师范生。

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教师〔2022〕6号),立足“十四五”、面向2035,提出新时代建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思路举措,将“优师计划”作为加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师资优质均衡的重要措施之一。

2020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自2020年起,在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即启动实施“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积极探索选拔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目前由39所“双一流”建设高校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哲学、历史、古文字学等专业招生。

“强基计划”鼓励各高校根据自身人才选拔和培养的特点,探索多维考试评价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小班化、导师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为最终实现通过综合评价模式录取学生进一步积累经验。实施三年来,“强基计划”共录取新生1.8万余人。

2011年我国实现了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需要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

伴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又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核心素养时代。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明确了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绘制了未来学校育人蓝图,完善了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考试评价、课程实施等方面要求,充分考虑了我国东中西部不同地区的差异,有助于引导各地和学校深化义务教育改革。

新课标明确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门学科的课程标准,并于今年9月起正式开始实施。

文案|杨菲菲

更多近年来的教育政策(影响教育政策执行的因素有哪些?)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