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导读:中药材涨价的同时,部分医院、药店、企业面临的却是因尚未调整终端零售价格,处于亏损经营的状态。
(文/张玉 编辑/马媛媛)被称为中风“神药”的安宫牛黄丸又因为涨价风波备受关注。
3月8日,一份印有“山西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字样的文件显示,根据原材料价格及产品工艺特性,经综合评估,公司决定对精品安宫牛黄丸进行调价。
调价之后,安宫牛黄丸(双天然铁盒 3g/丸x1丸/盒x6盒)的价格为5880元/盒,由此计算,平均每丸的价格高达980元。此价格从2022年4月1日起执行。
3月9日,观察者网从广誉远内部确认了上述消息,“主要是因为原材料涨价导致的”。
多品牌集体涨价
除了双天然铁盒的980元/丸,安宫牛黄丸(双天然木盒 3g/丸x1丸/盒x2盒)的价格为3360元/盒;安宫牛黄丸(双天然木盒 3g/丸x1丸/盒x6盒)的价格为10080元/盒。双天然木盒的价格已经达到1680元/丸。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广誉远安宫牛黄丸3个月之内的第二次涨价。此前,广誉远发通知称,根据原材料价格及产品工艺特性,经综合评估,决定将安宫牛黄丸(双天然)(3g/丸)零售价定为880元/丸,并从2022年1月15日起执行。
不止广誉远,近年来,不同品牌的安宫牛黄丸价格均呈现出较大幅度的上涨。
前几年,郑薇(化名)在香港买了一颗同仁堂安宫牛黄丸。据回忆,那时候的价格大约只有四五百元人民币。
正是这颗药,最近救了她爷爷一命。“爷爷平时有高血压,2019年夏天中过一次风,因抢救及时没有瘫痪。所以那颗安宫牛黄丸一直放在老家给他以备不时之需。前段时间,他有一天起夜时突然心衰,吃了保心药之后,又把这颗牛黄丸吃了,缓了过来。”
于是,郑薇准备再给爷爷买几颗,防止特殊时期需要用到。不过,她发现,安宫牛黄丸价格已经明显上涨了,“香港已经要1060港币一颗,内地买三颗的话860一颗。”郑薇最终选择直接在电商平台下单了3颗安宫牛黄丸。
公开资料显示,去年底,同仁堂宣布涨价,安宫牛黄丸价格从780元涨到860元,涨幅约为10%。
此外,2021年12月13日,华润三九回复投资者表示,随着近年来整体成本,特别是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等不断上涨,在兼顾患者的接受能力和公司缓解成本压力的同时,针对不同的产品以及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公司也会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华润三九安宫牛黄丸出厂价今年有所提升。
业绩持续承压
在业内看来,3个月内两次涨价的广誉远,与其近年来业绩承压不无关系。
创始于明嘉靖二十年、距今已有近500年历史的广誉远,其间历经广盛号药店、广升聚、广升蔚、广升誉、广升远、山西中药厂、山西广誉远等十几个商号药厂更迭。在清代曾与广州陈李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并称为“四大药店”。
公司拥有龟龄集、定坤丹、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四大核心品种以及其它共百余种传统中药批准文号。
2021年,公司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3.62亿元;预计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61亿元,同比减少3.53亿元。
在广誉远看来,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内疫情零星散发不断,终端药店客流下降,为促进应收账款清收和降低渠道库存,公司根据市场客观情况,结合产品在各区域的实际销售情况,公司适当控制发货,使得营业收入出现下滑。
与此同时,受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的影响,以及不同毛利产品销售结构占比的变化,公司综合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此外,为了应对疫情影响客流下降,以及医保控费、处方药政策监管等不利影响,公司加大市场各类形式多样的营销活动投入,使得终端营销、动销费用和品牌建设费用投入持续加大,导致销售费用大幅增加。
而如果将时间线拉长,2018~2020年,广誉远净利润分别为3.74亿元、1.3亿元及3200.3万元,利润下滑明显。
如何绿色中药价格失衡?
成品药市场不断涨价的背后,折射出当下中药材价格失衡的困境。
近年来,中药材价格出现了明显上涨,多款中药材更是涨幅超100%。比如,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里2600多种中药材品种,其中超过60%的品种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员会医疗卫生专委会副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吴焕淦坦言,中药材涨价的同时,部分医院、药店、企业面临的却是因尚未调整终端零售价格,处于亏损经营的状态。
全国人大代表、亳州市委书记杜延安则提到,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是影响中药材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统一的中药材规格等级标准对促进中药材市场交易的规范化发展、引导中药材市场优质优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吴焕淦看来,尽管中药材价格波动属于市场行为,但也表现在了我国中药材从种植到流通各环节上,相关工作面临着一些瓶颈问题。
一是中药材领域缺乏价格调控机制,这使得中药材的短期剧烈波动难以遏制,加剧了市场的不稳定性;二是中药材种植呈现“低、小、散”特征;三是中药材主要生产产区有限往往局限在一省一市。该地的种植资源受到灾害等因素而被破坏时,会极大影响该品种的市场供应;四是中药材领域囤积炒作打击力度较低,这导致一些游资进入中药材领域,炒家囤积药材,低进高出。
就此,他建议,应联合多部委建立中药材价格检测调整机制,组织有关部门设计中药材领域价格重点监测品种以及监测指标;促进中药材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拓展中药材高质量新兴产区;重点打击中药材领域炒作行为,对囤积、炒作等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