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雪花飘,雪花飘,
血流心头像黄河,
报仇雪耻要吃苦,
抗战到最后的胜利呀……”
2月17日,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迎接一份
年逾“八旬”的
珍贵文物“回家”。
这是一份1942年出版的《青年音乐》,上面刊登了雨花英烈赵良璋和潜伏英雄薛介民联手创作的抗战歌曲《雪花飘》。这也是雨花台首次获得发表有赵良璋烈士歌曲的刊物原件,填补了馆藏空白。
两位烈士联手创作歌曲
这本珍贵刊物首现
当天的捐赠仪式上,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正式向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捐赠其收藏的历史刊物《青年音乐》1942 年第1卷。记者看到,在第6期的“青年习作选”上,刊登了《雪花飘》的歌词和曲谱,署名为“海燕词、野雪曲”。因年代久远,纸张有些泛黄。
雨花英烈研究会理事胡卓然介绍说,《雪花飘》展现了日寇入侵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以风雪之中的孩子们的视角,抒发了只有把日寇赶出家园才能重归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这首歌旋律线明显,是一首适合青少年传唱的抗战歌曲。《青年音乐》是全民族抗战时期在大后方出版发行的专业类音乐刊物。
“‘海燕’是潜伏英雄薛介民的笔名,‘野雪’则是他的同窗好友、雨花英烈赵良璋。”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赵良璋是“北平五烈士”之一,南京 *** 人。如今,在雨花台烈士陵园知名烈士墓区,立有赵良璋的墓碑。
作为抗战时期空军军士学校的同班同学,薛介民与赵良璋共同合作完成了《假如我为了真理而牺牲》等多首抗日主题歌曲。这些原创歌曲发表在当时各类抗日主题的文化刊物上,起到了以音乐为武器,鼓舞社会各界投身抗战的意义。
全国范围内十分罕见
填补了馆藏空白
“词曲作者都是革命烈士的历史歌曲,在全国范围都十分罕见,这是南京红色文化资源里珍贵的一份音乐资源。”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文物博物馆处处长闻慧斌说,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研究人员迄今已从历史文献里发现了十余首赵良璋作曲的历史歌曲。其中,有九首歌曲是赵良璋作曲,薛介民作词。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歌曲大多是史料人员从图书馆、档案馆查询历史文献时从发表的刊物上发现的,此前从未征集到原件。目前,雨花台馆藏文物中,只有一首未发表的抗日歌曲《盟》的手稿,是2021年薛介民之子薛人望和夫人李黎捐赠的。这是迄今为止唯一发现的赵良璋曲谱手迹,于2022年被评为二级文物。
此次载有《雪花飘》的《青年音乐》原件被捐赠给雨花台,首次填补了这一空白。因为年份久远,《青年音乐》刊物存世极少,此前,研究人员只在上海图书馆见到过该刊物的原件。
“2019年,雨花台启动了‘红星计划’革命文物征集活动,到目前为止硕果累累,一批珍贵的文物‘回家’。”闻慧斌说,此次捐赠,也是“红星计划”收获的一项成果。这本堪称一份红色文化和抗战文化的历史见证物。也将成为展现雨花英烈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
大学生奏响红色旋律
穿越80年飘得更久远
当天的捐赠现场,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学生会主席姚万菁,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内写有赵良璋事迹的展板前,用竹笛现场演奏了《雪花飘》的旋律,现场参观者纷纷驻足聆听。时隔80多年后,振奋人心的旋律从竹笛上飘起,穿越时空,让红色文物记录的红色旋律得以更好地传承,让英烈精神成为激励时代青年奋发向上的动力。
“上学期的期末,我们音乐学院的老师同学在集中整理以往学院收集到的音乐历史文献时,发现了载有《雪花飘》的这本刊物。”姚万菁说,“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在80多年后的今天演奏烈士创作的歌曲,令我们对雨花英烈的了解更近一步,我深深感悟到信仰的力量。”
此次捐赠,也是雨花台“馆校合作”结出的丰硕成果。“此前我们一直和雨花台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师生积极参加弘扬红色文化的活动。”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党总支书记邓琦告诉记者,曲谱中的旋律也以文物活化利用的形式再现。这其实是一份穿越历史时空的传承。
来源:南京日报
流程编辑:TF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