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嘹亮的歌声传遍了世界英文(嘹亮的歌声传遍四方),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嘹亮的歌声传遍了世界英文(嘹亮的歌声传遍四方)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嘹亮的歌声传遍了世界英文(嘹亮的歌声传遍四方)

80年前的今天,4月13日,《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获得巨大成功。80年间,无数音乐人一遍遍唱响这首民族之声。

如今在央视《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不同时代的演绎者齐聚一堂,再度唱响《黄河大合唱》。磅礴大气的民族乐章加上演绎者分享的年代故事,让现场观众掌声不断,眼含热泪。

点击视频,聆听震撼人心的民族乐章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正在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这些演绎者分别是:

98岁的李一非,1939年的今天,她参加了《黄河大合唱》第一次公演;97岁的解冰,她是抗敌演剧二队的老队员,《黄河大合唱》是从这个演剧队发展出来的;75岁的瞿弦和,他是新中国成立后《黄河大合唱》第三段《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恢复者之一和朗诵者;55岁的俞峰,作为指挥家,将延安鲁艺的“黄河”精神在新时代里重新唱响。

简陋而奇特的“交响乐团” 奏响时代最强音

黄河就是中华民族共同的“魂”,澎湃的黄河蕴含了中华民族共同的 *** 。在那个外敌入侵、国土沦丧的年代,中华儿女将自己的 *** 汇合,在1939年我们唱响了《黄河大合唱》,发出中华儿女不屈的怒吼。

李一非老人回忆起80年前在延安的演出场景,历历在目。她说,即使知道毛主席等 *** 就坐在台下,但表演时全情投入的激动,让她忽略了与毛主席的这段距离。

解冰老人所在的演出队一直是流动的,主要在敌后给战士们、民兵、妇女演出。

当时没有交响乐团,没有灯光,甚至没有像样的舞台、乐器,演出条件极为艰苦。然而依靠他们的智慧,当时的演出队制作出了特殊的演出乐器——用子弹壳做的伴音乐器、用汽油桶自制的贝斯,用铁皮制作的打击乐器镲,甚至连喝水的缸子插上五六根木棍,也就成了打击乐器。

△图中展品为复制品

《黄河大合唱》完整版震撼所有海外华人

当年,当瞿弦和接触到《黄河大合唱》时,乐章已不是完整版。新中国成立以后,演出《黄河大合唱》只演七段,唯独没有第三段《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是一个纯朗诵,没有唱,因此被“隐匿”足足有三十年。

1986年,指挥家严良堃,作曲家施万春还有瞿弦和及其夫人张筠英以及中央乐团的交响乐队,一起恢复了第三段的表演。当《黄河大合唱》完整版在海外演出时,震撼了所有华人。

当俞峰展示着严良堃赠予的《黄河大合唱》总谱时,乐谱上密密麻麻的笔记,承载着一代代音乐人的民族之魂。

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黄河大合唱》唱响80周年之际,人们再次唱响这首传承“黄河”精神的大合唱,融入血脉的“怒吼”依然让我们泪流满面。

更多嘹亮的歌声传遍了世界英文(嘹亮的歌声传遍四方)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