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商帮是以乡土亲缘为纽带,拥有会馆办事机构和标志性建筑的商业集团。清朝时以晋商,徽商,潮商,三大商帮为主。
伴随几百年商品经济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商品行业繁杂和数量增多,商人队伍日渐壮大,竞争日益激烈。而封建社会统治者向来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在社会阶层的排序中,"士、农、工、商"中商也是屈尊末位。对于商人而言,国家没有明文的法律保护,而民间又对商人冠以"奸商"的歧视。因而,在那样的年代,商人利用他们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和衷共济,于是就成为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和市场价格的制定者和左右者。同时,商帮在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的同时更可以在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力量更好的保护自己,商帮在这一特定经济、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
一、晋商
晋商,通常意义的晋商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晋商也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著名的乔家大院、常家庄园、曹家三多堂等等。明清晋商人利润的封建化,主要表现在捐输助饷、购置土地、高利贷资本等方面。
晋商是以山西为主的商人群体。山西地区,自古是矿产资源丰富,人杰地灵之地,又加上位置得天独厚,地处农业文明地带与游牧文明地带的两种文明分界带上,在历朝历代都是北方的商品交易重镇。北方民族的战马、牛羊、奶品等产品源源不断从山西输送到全国各地,而中原的粮食、手工制品、农副产品也可供应北方民族,两方在山西这个地方自然而然形成一个庞大的贸易集市,交易红火,影响深远。
说到晋商的兴起,可追溯到隋唐时期。武则天的父亲武士貜正在山西经营木材生意,累积起亿万家财。正在此时,李渊、李世民两父子在太原揭竿而起,起兵反隋。大商人武士貜联合山西其他巨商,从资金上全力支持李渊两父子的大义之举,为其招兵买马,为其筹备军响,为其解除了后顾之忧。李渊建立唐朝之后,自然不会忘记这位叫武士貜巨商,封武氏为"国公"。武氏一家正式被纳入皇亲国戚的行列,尊贵荣耀至极。后来,武士貜之女武媚娘才可以贵族的身份进宫服侍圣驾,之后才有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山西,可谓是女皇的"娘家"不为过,从那时起,晋商得到李唐王朝的支持,迅速崛起。
就算到了元代,统一宋、辽、金的战争此起彼伏,但仍然未能影响到山西的商品交易的繁荣,元朝的统一,反而能促进山西的商品流通,使晋商在明清时期达到一个全盛的阶段。
二、徽商
徽商与晋商齐名,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或"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商人或商人集团之总称。一代代的徽州人靠贩运盐、茶、山货,经营文房四宝,走出一条日后教科书上才有的贸易路线:东进苏杭无锡常,抢滩芜湖商道,掌控长淮水运口,南达湘、蜀、云、贵、川,往来京、晋、冀、鲁、豫间,远涉西北、东三省。最后,西进赣、湘,沿东南达闽、粤两省,直至扬帆入海与日本进行贸易。此时的徽商达到鼎盛时期,"无徽不成商"开始叫遍天下。
徽商与其他商帮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儒"字。与一门心思做生意的晋商相比,追逐财富只是徽商的手段,求功名做官才是归宿。因此,尽管徽商把生意做得很大,却做得三心二意。从乾隆到嘉庆十年的70年间,同样在两淮经营盐业,徽商子弟有265人通过科举入仕,而晋商仅区区22人。
在清朝乾隆年间,达到徽商的鼎盛时期。清朝末年,封建阶级为维护其腐朽的统治,不断加重对商业的课税,使徽商的经营日益的艰苦,再加上后来的太平天国起义和 *** 战争的动荡,大半个中国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生灵涂炭,徽商也逐渐衰落了。
三、潮商
顾名思义,这是以广东潮汕地区为主的商人群体,是粤商的组成部分。潮汕地区包括潮州、揭阳、汕头、丰顺。潮商,跟晋商、徽商并称中国三大商帮,与以色列犹太人商帮同为世界性著名商人群体。从唐朝到现在,潮商一直不断发展,不断拓展商业空间,在东南亚、甚至世界各地都有潮商的影响力。
潮汕地区,背靠南粤五岭和武夷山脉,面向茫茫的太平洋,潮汕人在先秦时期就以捕鱼、捕捞海洋产品为生,是南粤"疍家人"渔民的祖先。大海造就了潮汕商人敢为天下先,敢于拼搏吃苦、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品格,形成以信用和口碑为品牌的海派商业作风。明清时期,潮汕人纷纷漂洋过海,拖家带口地来到东南亚来谋生存,求发展,通过几代人的艰苦卓越的奋斗,在那里建立庞大的华人商业帝国。潮商与晋商、徽商有一点不相同,就是潮商善于利用四通八达的海运进行商品交易,依靠全球化经济融合大潮的推动,从而成为了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性的商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