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湛江红色革命村介绍(湛江红色革命旅游村),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湛江红色革命村介绍(湛江红色革命旅游村)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湛江红色革命村介绍(湛江红色革命旅游村)

南方的12月,天气说变就变,从薯薯来到西洋刘宅村踩点到展映,不过区区三天时间,薯薯便经历一个寒暑分明的春夏秋冬。

踩点当天,薯薯来到西洋刘宅村的时候,对接人刘老师还在学校里给孩子们授课,番薯们便自行在村庄里转一圈。再次回到刘老师任教的西洋小学,刘老师却早已等候在办公室。阳光愈发猛烈,于是薯薯和对接人刚刚匆匆会面不到一刻钟,便麻烦他带着番薯们赶紧再走一遍村庄,顺便听他讲讲他心中的西洋刘宅。

西洋刘宅位于雷州半岛中部,雷州市城区西南部方向,靠近南渡河中游,村北三百米左右是南渡大桥,村东有207国道通过,村西二百米远有松竹河经过,东靠下田村,西临登甲步村,南接港尾村,距松竹镇人民 *** 四里之遥。

西洋刘宅村始建于大明洪武年间,始祖自闽入粤已有六百余载。村庄旧称怀堤村,后于上世纪中期更名为西洋刘宅村。

据对接人介绍,西洋刘宅曾居住过十几个姓氏的人家,且最先来此地定居的是周、张两姓人家,但是发展到后来,却是以后面迁来的刘姓人家为主,且从西洋刘宅派接出去的刘姓村庄有六十余个,人口多达两万余人。

西洋小学新校址与老校址并不在同一区域,老校址位于207国道以东,建于1950年,老校的墙体已经开始粉化,四周也长满了青苔,还没有走近教室,薯薯便已早早闻到一股发霉的湿冷味道。

老课室的墙面有的脱落到连黑板的影子都看不到,有的还能隐隐约约看到“学习园地”的黑板报位置,是的,老校已苍老,这里再无当年的意气风发。不过,层层叠起的青石墙基,高高挺立的青石石柱,以及光华依旧的房梁,无一不在诉说当年风光。

跟老校区正好相反,新校区倒是充满了朝气。现代化的教育建筑、可自动调节的桌椅、全新的多媒体教室、齐全的健身设备、宽阔的足球场。无不彰显其位于农村学校独领鳌头的风姿。

听对接人说,西洋刘宅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老革命区,并且在1992年的时候,被授予了革命老区的称号,然而二十几年过去,村庄发展迅猛,曾经老旧的宅邸所剩无几,到现在,甚至连一点点革命遗址也没有留下来,就是连当时被授予称号的牌匾也无影无踪。

对接人说,村子里正在策划重新修建遗址,只是,目前还没有筹集到修建资金。只是,重新修建的遗址还是原来的遗址吗?

在老校区的教室前方,是一个织草毯基地,几部大机器也不运作,就那样闲闲留置在那里。薯薯第一次见过这样类似的机器,问对接人这是何物,才得知这是传统的织草毯的机器。得知这是织草毯机器的时候,薯薯还有些惊讶,原来在不知不觉中,社会真的在快速地发展着。

薯薯还记得小时候家里人用手编过草毯,那时候一个大人花上一整天的时间,才能编上十二三张15米长的草毯,而现在用机器,不过是十几分钟的事情,而且更大幅,更牢固。这些机器一般只在收割季的时候运作,织草毯的老板出钱帮村民收割水稻,稻草留给老板用来编织草毯,也算是村里的一个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

逛完村子,薯薯便带着摄影师一同拍完村庄介绍的片子,初冬的夜色就要降临。匆匆在微信上和对接人道别之后,一直到今天才得以再次来到西洋刘宅村。却不想,从早上开始,就一直下起绵绵冬雨。

始终犹豫着到底要不要如期展映,但是想想踩点时已经和村民以及学校的孩子们说好了今天展映,让他们在银幕上看看自己的村庄与人儿,便决定还是要先过来看看。所幸新建的戏楼足够大,又足够挡风,才让这么多前来捧场的村民没有挨冻。

也许是因为在戏楼里面展映,空间狭小,却显得所来之人尤其多,观影时,人们时不时发出一阵爆笑声,观影的人并不多,却在若小的空间里笑出了回音。

展映的时候,天气格外阴冷,却抵不过观众笑声的温暖,感谢每一位冒雨前来观影的观众们,也感谢一路支持我们一场听得懂的电影的各位乡贤、爱心人士以及集团单位,谢谢大家,我们已经到第40站了,再次谢谢大家。

另外,因为时间有限,薯薯在西洋刘宅村逗留的时间只有半天,对村庄的了解肯定并不全面。所以,如果文中有哪部分讲得欠妥,欢迎大家在留言区指正谢谢大家。西洋刘宅村,再见。

编辑:洪春蕊

摄影:王朝铸 黄贤华

航拍:李义保

特别说明:本场雷州方言电影乡村公益展由南莱文化、雷州市工商联、茂德公集团联合主办,陈腾飞会长赞助展出!

来源:镜头雷州

更多湛江红色革命村介绍(湛江红色革命旅游村)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