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聆听经典,回味经典,记住经典!民歌,是人类最早的文学,是民族文化的本源,和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民歌不仅是民族精神的根脉,更是一个民族的鲜明标识。在祖国文化的百花园中,民歌以她鲜明的色彩、清新的格调、质朴的情感、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感动着所有听众,也向人们展示着她独特的风采和韵味。
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翻身道情》这首经典陕北民歌。
回味经典——陕北道情是陕北民歌和道情的完美融合
《翻身道情》这首歌曲收录在王二妮2010年发行的专辑《爱陕北》中 。《翻身道情》是一首根据陕北道情音调填词而成的民歌,写出了歌颂贫苦人民在 *** 的领导下翻身做主人的新道情的一首歌曲。
道情,原属于曲艺类种的一个演唱形式。渊源于唐代的《承天》、《九真》等道曲,以道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出世思想。原为“徒歌”(即不用任何乐器伴奏的歌唱),南宋时开始用渔鼓、简板等乐器击节伴奏,故被称作“道情渔鼓”。随着时代的变更,又同各地的民间音乐相结合,扩大了道情的题材,形成了同源异流的多种曲艺形式,如陕北道情、神池道情、江西道情、湖北渔鼓、湖南渔鼓、四川竹琴等。道情多以唱为主,以说为辅,也有只唱不说的。唱腔各不相同,有坐唱、站唱、单口、对口等不同的表演方式。《翻身道情》所依据的《陕北道情》,便是只唱不说,以单口为表演形式的一种。
《翻身道情》既源于曲艺,那么就具有了说唱艺术的特征,如速度变化大,唱时要加适当的表演,唱腔、大过门、小过门互相应和,虚词衬腔多等等。
历史悠久的“道情”起源于道教故事,宣扬出世思想。时光荏苒,几经变更:从最初不用伴奏的道观之音,流传到全国各地形成了不同地域风格的多种曲艺形式。而陕北道情,是陕北民歌和道情的完美结合,因此形成了这首歌独特的风格。
记住经典—— 深厚的民族底蕴蕴含着对精神传统的追怀
这首歌改编、填词后立即就由延安的文艺工作者唱出了,随后传遍全国,一直传到现在。歌曲在四十年代的解放区曾普遍传唱,七十年代后期它再一次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各种晚会或庆典场合它是一个保留性的节目,它预示着又一个时代的到来,也预示着社会对一个精神传统的追怀。
整首歌在曲调上气势恢弘,在篇幅上层次分明,民乐队伴奏的过门很好地烘托了气氛,唱起来感觉痛快淋漓,难度很大,称得上是民歌中的艺术歌曲。
在情绪上,全曲共分三个阶段,开头的一个阶段是小快板,用以表现人民翻身得解放时的欢快心情。讲述“旧社会受欺压”是第二阶段,由快转慢,用以表现农民的苦难境遇。后边是第三阶段,从稍快又回到小快板,用以表现人民站起来闹革命的精神。在快板中,旋律基本由上、下句形式构成,上句落音“1”,下句落音“5”,这也是曲艺、戏剧唱腔的特征之一。
作为一首广为传唱经典歌曲,歌曲本身深入广大老别姓的生活中,一代代传唱经久不衰,王二妮独特的嗓音,更是让歌曲绽放出别样的光彩。王二妮具有深厚的民族底蕴,来自黄土地的王二妮的歌声飘扬在蓝天黄土间,朗朗上口、质朴深情。
王二妮的唱腔高亢明亮,富有陕北民歌的特点,深刻再现出农民对当年苦难生活的刻骨记忆,荡气回肠的歌声绕梁不绝。王二妮演唱的《翻身道情》具有民歌中少有的磅礴大气、情绪起伏,同时还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仿佛陕北浓艳的山丹丹花,是不应该被人遗忘的民族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