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引言
刑罚自古以来就有,相较于现在的刑罚,古时显得灭绝人性,剥皮、腰斩、车裂、凌迟、溢刑、砍头,这都是古时常见的刑罚方式,除此之外,更有一种令人胆寒的刑罚叫“宫刑”,这种刑罚方式虽不致命,却是比死刑更没有人性的一种惩罚。
无论是各类史籍上,还是电视剧,我们了解的宫刑多是针对男性,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宫刑,形成之初不分男女,并且女性面临的“宫刑”甚至比男性还要残忍,致死率也更高。
宫刑,也称为腐刑,椓刑,蚕室,其残忍程度并不亚于死刑,甚至高于死刑。宫,淫刑也,男子割势,女人幽闭,次死之刑。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这一刑罚主要意图就是惩处 *** 之人,“宫刑”意识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时期。
所谓宫刑,就是切除生殖器官,古时人们非常重视生育功能,也就是传宗接代,如果人失去这个功能,等同于他最重要的价值被剥夺,形同废人。
一、宫刑残忍异常,男性与女性存在差异
男性宫刑主要实施方式就是切除生殖器官,而女性的宫刑方式相对比较复杂多样。因为身体构造的不同,破坏女性生殖功能的同时,又不要付出性命生命代价,那就要动一动脑筋,最简单的方式便是缝合,这一“技术”与非洲“割礼”异曲同工。再者便是采用木棍敲打女子腹部,使其子宫脱落,这种方式主要针对已经怀孕的女子。更为残忍而直接的方式,便是直接割除女性生殖器官。
对于女性的宫刑,众说纷纭,不论哪一种,都是一种极其残忍的酷刑。早期的宫刑只是为维护男女关系忠诚,保证氏族血统纯正,随着时代演变,宫刑变成统治者惩治奴隶和镇压贫民的一种手段。
因为宫刑是仅次于死刑,所以备受争议,尤其在宗族观念日渐强烈的西周,于是便有了“刑不上大夫”的说法。
被实施宫刑,等同于被绝后,贵族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所以那时的宫刑只针对身份地位低的人,至于贵族剃掉头发以代宫刑即可。
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剃发与宫刑皆是重刑
或许你现在会觉得,“剃头发”和“宫刑”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惩罚,但在古时,剃头发并非小事,所谓“身体发肤授之于父母”,头发对于古人而言,是不可随意割舍的部分,断发等同于断首,因此剃头发也是重刑。
当然这里充分体现了氏族的私心,断发即可代替宫刑,充分保护贵族血脉,毕竟相较于家族绝后,剃头发无足轻重。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时期宫刑使用非常频繁,当初用来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园的工人,几乎都是受过宫刑的犯人,数量高达七十多万,令人触目惊心。
秦始皇不但会对底层犯人实施宫刑,身边大臣们也逃不掉,据说,曾有大臣劝说秦始皇,让其收敛暴政以仁义治国,不曾想这番言论惹恼秦始皇,当即下令将这位大臣施以宫刑。
秦朝最有名的宦官名为赵高,由秦始皇一手提拔。赵高勤奋机敏,精通秦国律法深受秦始皇喜爱,甚至将儿子胡亥交由他教导。正因如此,赵高在秦国的身份水涨船高,以至于秦始皇死后,他能凭借自己的声望与丞相李斯发动政变,逼死皇长子复苏,扶持胡亥为帝,自己也成为历史上首位阉人丞相,权倾朝野。
众多影视作品中,赵高皆因遭受宫刑遭人白眼,尊严被践踏逐步黑化,虽说只是剧情需要,我们又焉知这不是史实呢?
三、司马迁之祸,精神性死亡是掌权者需要的
到汉文帝时期,曾废除过宫刑,直到景帝时期才恢复,此时宫刑已经有了变化,掌权者觉得把人杀了,不如将这些人利用起来,干些又苦又累的活,又想人死,又想人死的有价值,这就唯宫刑不可了。
精神性死亡才是掌权者需要的,汉朝宫刑的受害者,这里不得不提司马迁。公元前98年,汉武帝时期,大将军李陵在与匈奴对抗时,因为兵力悬殊寡不敌众,落入敌人手中。事情传回朝廷后,汉武帝非常震惊,李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诸多兵马,假如李陵叛变,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连皇帝都会这么想,更何况朝中政敌,一时间李陵投靠匈奴,卖主求荣的消息不胫而走,平日嫉妒李陵或将其视为眼中钉的敌人纷纷落井下石。
司马迁当时只是小小史官,于朝中官员素无深交,身为局外人的他对朝中局势十分明了,他知道李陵不会有悖逆之举,也知道这些人为何恶意落井下石。
尽管这样司马迁依旧勇敢站出来,凭一己之力为据理力争。年少的司马迁是个直肠子,处事不知变通,言语直指汉武帝错处,称其指挥不当,导致朝中大臣身陷囹圄。除此之外,更是痛斥那些为一己之私,诽谤大将军李陵之人,这一行为直接触怒汉武帝,结果便是司马迁被执以宫刑。
汉武帝本可直接将其处死,但他知道,对于司马迁这般桀骜不驯的人来说,直接赐死太过便宜,不生不死才是最大的惩罚。事实上汉武帝达成心中所愿,宫刑确实让司马迁吃尽苦头,心理上的苦楚远大于身体上的。
汉朝执行宫刑的方式比秦朝时期更为先进,至少已经知道如何避免伤口感染,如何为失血过多的犯人保暖。
司马迁受刑之后,在蚕室待了数月,无数个夜晚,司马迁都想一死了之,最终理智战胜死神,走出刑房的那一刻,司马迁终于想通了,除了死亡,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司马迁选择继续著书,身体的残缺让他成为了精神上被孤立的人,或许正是这样的孤立,才能让他能集中精力去写那部传世巨著《史记》。
如果司马迁没有被宫刑,说不定世上就没有《史记》,且不说这话有没有依据,但我们得知道,宫刑是一种泯灭人性的酷刑,它带给人身心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不是每一个遭受宫刑的人都有司马迁那么幸运,还能在不公的命运面前站起来,更多的人在被执行宫刑后会沦为贱民,如同行尸走肉。
汉武帝时期,被执行宫刑的官员除司马迁外,还有大将军李延年和张贺。或许觉得宫刑太过于残忍,汉安帝时大臣们纷纷上书,请求皇帝废除这一刑罚,皇帝也表示允许,但这样的废除仅仅针对于有身份的人,很多平民百姓依然逃脱不了被施以宫刑的命运。
隋炀帝登基后也曾用过这样的刑罚,但后期他觉得这种刑法实在是过于灭绝人性,所以又下诏废除了。
隋炀帝之后的唐朝,宫刑依旧十分盛行,唐朝贵族喜欢圈养奴隶,为了避免那些奴隶生异心,贵族便将其 *** ,精神上和肉体上同时摧残,的确能让这些低贱之人更加老实,同时这样的风气也越发的受贵族喜爱。唐代出名的阉人莫过于安禄山身边的“李猪儿”,年少时的李猪儿长得 *** 白皙,深得安禄山之心。
安禄山将其放在身边十分放心,他以为 *** 之人,真的会被摧残到没有自我,但安史之乱后,他却死在了李猪儿手中。
由此可见,奴隶被 *** 后的确会失去做人的尊严,但并不代表他们心里没有恨,并且这样的恨意也一定会在特定的时间爆发。
四、明朝阉党之风,宫刑的巅峰时期
宫刑的巅峰时期,自然得是明朝。明朝影视剧中的“东厂”,便是那个年代独有的景象。作为皇帝直属部门,东厂由阉党统领,一般是都是皇帝身边的亲信。
自朱元璋始, *** 为奴的刑罚便开始盛行,不管是平民还是官宦之家,在法度极为严苛的大明朝都有可能被执行宫刑。
监察御史张尚礼对此颇为不满,为了规劝朱元璋,他亲自写下了一首《宫怨诗》,没想打朱元璋看后,不但没有明白他的苦心,反而将他也 *** 了。
张尚礼没有司马迁那么幸运,他在执行宫刑的过程中不慎感染,再也没能走出蚕室。朱元璋丝毫没有觉得可惜,一如既往的推行宫刑,这也直接导致明朝后期的“宦官之祸”。
明朝最有名的宦官是“魏忠贤”,魏忠贤年少时家境不好,所以他没上过学,也不识字,整天混迹于街头小巷,笼络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小混混,四处偷鸡摸狗。成年后的魏忠贤更是贪图美色,喜欢 *** ,尤其是 *** ,让其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欠下巨额赌债后,魏忠贤因为还不起债而整日忧思难当。无意间听到进宫当太监有很多油水,于是一狠心,直接挥刀自宫,进宫当了太监。对于魏忠贤“自宫”这一事,后来有传言说他并未净身,而是买通了宫中太监,蒙混过关混进宫内的。
进宫后魏忠贤改名“李进忠”,因其是个假太监,所以在宫中找到了一个娘娘作为靠山,靠着和宫中娘娘私通平步青云。得到皇上宠信后,李进忠得以改回原名“魏忠贤”,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权势之途。
魏忠贤极尽谄媚,得到皇帝信任,还被封为“九千岁”,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朝中大臣的都不敢轻易招惹这个阉人。倘若魏忠贤得势能做个好人,说不定还能富贵一生,名留青史,但偏偏魏忠贤不是善茬,一直在朝中排除异己,四处树敌。
后来朱由检继位,立刻就将其逮捕法办,连同其党羽也一并被肃清。魏忠贤死后,由其遗留的不良之风却难以扑灭。难以想象,一个阉人能坐到九千岁这个位置,和王室一样享尽荣华富,受人尊崇,这样的好处谁人不想要?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在走投无路之际,选择了自宫,以获得一个进宫出人投地的机会。
据记载,明末宫中招收太监时,宫中原本预计招收3000人,但最后自宫来应聘的人竟然高达20000多人,这些挥刀自宫的人都是在宫外没有活路的,进宫是他们最后的希望,可宫里也养不起那么多人,怎么办呢?
最后朝廷没有办法,只能劝说皇帝再多纳了4500人,剩余一万多人只能在宫门口哭天喊地。明朝的宫刑之风结局显而易见,影响很大,祸及百姓,后来清军入关之后便以此为戒,皇帝直接颁布律法,规定太监的品级不超过四品,即使如此,依然有不少人为此趋之若鹜,哪怕是断子绝孙,也要试一试。
清末时期也曾出现权势滔天的宦官,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李莲英。李莲英和魏忠贤一样,也是踩着女人的肩膀一路向上攀爬,李莲英靠的就是慈禧太后,慈禧甚至为了他打破祖宗留下的规矩,不但为其赐名,还破格将其提拔为正二品太监总管。
李莲英手中也是有一些权势的,但他却没有如魏忠贤那般四处树敌,所以晚年还能全身而退,出宫享了几年清福。
结语
历朝历代都有人实行“宫刑”,从最初的被动“宫刑”到后来的主动,这里面尽是底层人民的悲哀,若不是走投无路,谁又会走上这条路?